汛期治污 不容松懈

汛期来临,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巡查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水口。


进入汛期,遇到强降雨后,河道水位上涨,污染物冲刷入河或是污水溢流等,都可能影响水质。入汛以来,本区加大河道巡查、采样检测频次,结合自动监测设备等高科技手段,力争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污染源,确保河道水质稳定达标。

本区水网密布,59条河道如同一根根脉管,布局在造型如同绿叶般的区域地图上。区生态环境局监测站的10名采样人员负责全区河流上的200多个点位以及污水处理厂站和重点企业的100多个点位的采样工作。“常规情况下,每半个月采样一次;汛期,每次下雨前后都要采样,还要不定期采样抽查。我们现在几乎每天都要出去,最多的一天跑了200公里,去了20个地儿,采样上百个。”监测站工作人员介绍说。


无论高温日晒雨淋,每个采样点都要精准采样。全区河流上就有200多个点位。



近日,记者跟随采样人员来到良乡卫星城污水处理厂。在处理厂一期出水口,取水、装瓶、贴标签……动作一气呵成,但连续取了7个样品后,采样人员还是出了一脑门子汗。“夏天就这样,换了冬天,取完样,瓶子都能冻在地上。”在他们看来,工作虽然辛苦,但容不得半点马虎,“每天有10万吨生活污水从这儿处理后排入小清河的支流刺猬河,要是这一关把不住,小清河肯定就污染了。”除了一期出水口,采样人员还要在处理厂的进水口、二期出水口分别采样,光是这一个污水处理厂,就要取样21个。完成了污水处理厂的采样工作后,采样人员继续向下游其他点位进发。


 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口是这里采样的最后一站,之前已经采样20处,污水处理厂共需要采样21处。


采样工作的下一个工序是分析化验,汛期采样工作量增加,化验工作量也随之增多。图为工作人员检测水样。


当行至一座跨河桥上时,采样人员给记者指了指桥边,“这个由上下水路、太阳能电池板、自动分析仪组成的新设备已经就位,马上就会投入使用。这个设备一个小时采一次样,很快就能出检测结果。如果有人敢往河道里排污,立马就能发现。”据采样人员介绍,目前本区已建设了39个自动监测设备,分布在主要河道和入河排口上,数据可同步到市生态环境局。


自动水质监测系统即将上线,到时候更加精准的实时数据将准确监测水质变化。



完成采样后,采样人员将样品送回区生态环境局。10名检测人员立刻“接棒”,检测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总氮等各项指标,“最快2小时就能出结果,半天就能出报告。如果发现数据异常,立刻上报!”相关负责人介绍。


区生态环境局监测站采样队的成员汛期格外忙,不仅采样点比平时多了不少,河道巡查更是重中之重。图为执法人员巡查刺猬河


为进一步改善全区水环境质量,确保“一河清水送雄安”,区生态环境局全面加强巡查检查,对所有入河排口进行全面摸排、监测和溯源,摸清污染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通过监测数据,开展水质分析,查找具体问题。通过构建水生态环境“一张图”“三张网”(巡查网、监管网、监测网),开展“六清”(清源、清沟、清口、清管、清网、清水)工作,当好城市“大医生”、做好“大手术”,确保城市“血管”通畅,努力让“差水”变好、“好水”更清,城市更宜居,市民更幸福。

■文/肖楠

■图/京报集团记者安旭东 通讯员刘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