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最美守“护”

这是一群可亲可敬的人,她们奋战在护理工作的第一线,为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这是一群可爱美丽的人,她们用微笑铸就和谐的护患关系,把美丽青春绽放在工作岗位上;这是一群勇敢无畏的人,她们义无反顾冲向疫情防控斗争的最前沿,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铁壁铜墙。在这个紧张忙碌的五月,她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核酸采集第一线、隔离医学观察点或临床护理一线度过属于自己的节日,她们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践行初心使命,奉献无悔青春。本期,透过记者的笔触和镜头,让我们走近房山区医疗战线上的几位白衣天使,共同感受平凡而伟大的“她力量”。


“我不苦,也不累,真的!”

——记房山区第一医院分院内科二病区护士方婉月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风高浪急,更见砥柱中流。“93年”的方婉月,自4月26日凌晨接到紧急外采核酸的任务后,便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早4点多起,晚11点归,感觉还没怎么睡,次日5点又爬了起来,一辆大巴车,拉着方婉月和她的同事们,再次踏上“征途”……

窦店作为本轮疫情房山区第一个被封控、管控的区域,方婉月是第一批被安排去做核酸采集任务的队员之一。在封控区,由于都是入户采集,爬楼便成了家常便饭。窦店山水汇豪高层住宅,一栋楼3个单元,一个单元有15层,方婉月和她的同事需要挨家挨户采集。楼高“千仞”,方婉月和她的同事“一尺一尺”地爬;防护服里的衣服被汗水浸透,只能靠体温慢慢蒸发;腿酸得实在受不了,就在楼梯间站着缓缓劲儿。“不敢耽搁太长时间,工作量大,时间紧,今日事得今日毕。”

在韩村河养老院,方婉月正给老人们采核酸时,一把高背椅子不小心被碰到,椅背正好砸到方婉月的右手腕处。当时她只感到一阵疼痛,但穿着防护服也看不到伤处,活动下右手腕发现这点疼还是能忍受的,便继续工作,直到这次任务结束。等脱下防护服后,才发现手腕处已是青紫一片。“轻伤不下火线”,第二天,方婉月继续跟着“采集大队”出任务,涂了药的右手在执棉签时依然很稳。

窦店芦村,方婉月的家。有次她被安排到芦村采集核酸,心底暗暗高兴,“多天未见的两个孩子,至少能透过面屏看上一眼,说上几句话。”方婉月很感谢这次始料未及的运气。

压抑住内心的兴奋,方婉月和同事一家一家地采过去,终于到了家门口。她平复心情,按响了家里的门铃。

公公和婆婆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出来了。方婉月慢慢地弯下身体,对着孩子说:“来!宝贝,张开嘴巴。”就在这时,孩子叫了一声:“妈妈。”孩子想去抱方婉月,她赶紧躲开。眼泪在方婉月的眼眶里转圈,她心里莫名的难受。多天繁重且危险的工作,不曾让她有一丝抱怨及委屈,但孩子这声妈妈,却是让她瞬间破防。方婉月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现在不能留下来陪你。妈妈要去跟大病毒对抗,妈妈一定会赢。你是妈妈的小英雄,好好和爷爷奶奶在家,等妈妈回来,好吗?”“好。”在孩子清脆稚嫩的回答声中,方婉月又转战下一家……

半个月的循环,方婉月已经十分疲惫和劳累,但她还是说:“我不苦,也不累,真的!”

风刀霜剑无所惧,千山万壑勇往前。疫情大考中,方婉月和她的同事们挺身而出,化身“天使白”,战斗在各个中高风险地区,将热血和热情洒在了抗疫第一线,用勇敢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高昂的青春之歌。

■曾燕 苏文静


“大家长在关键时刻就要第一个冲上去”

——记良乡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张楠


张楠毕业至今在护理岗位上已工作23年了。最初,她的父亲希望她从事教育工作,但她毅然选择了护理专业。20多年来,她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日积月累,她对自己热爱的护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张楠第一时间请战,随后,她接到医院通知前往发热门诊任职副护士长,便二话不说立即投入到发热门诊筹备工作中,每天工作时间将近20个小时。张楠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老大处于青春期,老二还不到两岁,由于一方父母无法照顾两个孩子,她只能将两个孩子分开照顾,中学的哥哥放到姥姥家,年幼的妹妹由婆婆照顾。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是她最大的动力,让她在发热门诊里充满了战斗力,圆满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实现零感染。

2022年4月底,房山区突发新一轮疫情,张楠再次来到发热门诊支援。面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面孔,她在最短时间内适应了最新路线及工作流程,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每天长时间穿梭在不同区域循环检查工作,提醒同事们加强防护,不要聚集,严格把控防护隔离,同时还要协调支援队伍工作、联系后勤改善生活、陆续组建过渡病区等,马不停蹄忙碌中,她的两条腿肿得一按一个坑,走起路来笨重了许多,她却丝毫没有停歇,心里想的只有为发热门诊区域闭环的同事及前来就诊的患者能多做些什么、再多做些什么。

一天,120救护车送来一位发热并伴有气管切开的患者,患者的指脉氧浓度有些低,必须尽快予以治疗。接诊后,预检分诊护士带领陪同前来的家属办理各项手续,张楠主动做好全套防护,迅速带着患者完善各项检查。众所周知,打喷嚏会使气溶胶传播到很远的距离,而气管切开的患者如果咳嗽,他的痰液会直接喷出,形成的气溶胶压力更大,危险性可想而知。张楠却在患者还未排除新冠肺炎疫情风险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冲到最前面。事后,有护士问她:“护士长,那个患者还没有做筛查呢,那么危险您不害怕吗?”她微微一笑,说道:“护士长就是家长,这个时候当然要第一个冲上去!”

过硬的业务能力、超强的心理素质、严谨的工作态度、暖心的工作方式,是同事对她的评价。“虽然不能陪伴在家人身边,但我们守住了发热门诊这个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就是守护了家人的平安,疫情不退我不退!”这是张楠的铮铮誓言,更是她无悔的选择。

■曾燕 王晓莹


真情付出护佑一方平安

——记区妇幼保健院妇保中心主管护师刘丽平


刘丽平是区妇幼保健院妇保中心的一名护师,在本轮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当医院紧急组建隔离梯队给各科室分配任务时,她没有过多犹豫,便在群里第一个报了名。入职近20年来,无论是担任助产护士,用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还是在手腕劳损受伤后到妇保中心负责健康体检和产后康复工作,刘丽平都尽职尽责、没有丝毫懈怠,也正是这样的工作态度,使她早已从一个青涩的实习生成长为一名富有经验的专业主管护师,她做出这样的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4月26日17时,刘丽平接到单位通知,要在19时奔赴一线,进驻良乡某隔离点。时间匆忙,她简单和家人在电话里交代了几句就出发了。早在决定上“战场”前,她就和爱人商量好了,将12岁的儿子送回老家,由孩子爷爷照看。“每次遇到事儿,孩子爷爷都是我们的坚强后盾,这次也不例外,正好这段时间孩子居家学习,送回老家,我特别踏实。”话语间,刘丽平满是对孩子爷爷的感谢和自豪感,但话锋一转,又对自己的父母有些担心:“近些年父母年岁越来越大,基础病也多了,时不时会犯病,让人不放心。”刘丽平的母亲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和颈椎痛,后来又添了面部神经痉挛,影响到睡眠,再加上患上抑郁症,需要用药物干预。“这还不算,最近母亲因为术后颅内感染住院刚出院,我在医院陪护了半月,妹妹家的孩子只有8个月大,她也是自顾不暇,更顾及不上父母双亲……”

刘丽平是家中长女,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她放心不下的牵挂,但面对疫情防控这个头等大事,顾大局的她还是果断选择了“大家”的安危。她在离家前麻烦朋友帮忙照顾“小家”,给出院的母亲定时买药送药,一切安顿好后,便心无旁骛全身心地奔赴隔离点。

隔离点酒店设置了绿区和红区,绿区居住着医务人员和酒店工作人员,他们负责上报、协调、接洽、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以及对隔离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对红区的后勤保障等。红区属于高风险区,居住着天天要面对密接和次密接的医务工作者,主要负责隔离人员每天的消杀、送餐、收垃圾等一系列工作。刘丽平在红区负责院感工作,她要时刻监督检查防护环节的方方面面,不能出现任何的违规操作,同时还要和同事们做好隔离人员的核酸采样工作,工作任务的艰巨和危险可想而知。只要穿上防护服,她们最少要连续工作三个小时,在密不透风的隔离服和勒紧的口罩包裹下,每个医务人员无时不刻都在负重前行。

从4月26日的奔赴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半个多月。刘丽平说,有不少人已结束隔离平安归家。但疫情还在继续,他们还要做好一切准备,面对新一轮的防守与攻坚。“我们的工作环环紧扣,就像一个封闭的轮子,不能脱节,不能有一点纰漏,又像是围棋对杀,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她坚定地告诉记者,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工作,她都始终坚信,只要大家携手同心,战胜疫情指日可待,到那时,她将和家人一起,摘掉口罩,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拥抱久违的家园。

■曾燕 杨叶子 石云涛 门磊


伉俪同行 并肩抗疫

——记燕化医院ICU护士长谭雪芹


“夫妻双双把样采,你现场来我入户。”5月5日中午12:30,谭雪芹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并配上了自己和爱人一线参与核酸检测的照片。

自北京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房山全区各医疗战线上的白衣战士们再一次逆行而上、勇挑重担,奔赴抗疫第一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燕化医院ICU护士长谭雪芹和爱人胸心外科副主任谭广俊作为燕化医院的一对双职工也不例外,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在关键时刻秉持同样的初心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同样的力量。

从4月23号开始,谭雪芹就参与到抗疫的工作中,在保障科室日常工作正常运作的同时,组建了科室采样预备队,并在最短时间内奔赴疫情战场,五一假期,为了保障核酸采集任务的顺利完成,一直与院领导日夜坚守、靠前工作,除了成为清晨最早出现在物资领取处、协助发放物资的人,她还对外出参加核酸采集任务的同志悉心叮嘱,前线需要什么,她在后方就紧急调动协调补充什么。

爱人谭广俊是胸外科的骨干,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过硬的业务能力,无论严寒酷暑,无论深夜凌晨,只要病人有需要,他会随叫随到,为患者解除痛苦。疫情期间,他更是无条件服从医院安排,投入到疫情工作中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只有“大家”稳了,“小家”才能安,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冲在一线。近期,他们二人分别跟随采样队伍辗转在燕山各个采样点,参与核酸采样工作,有几次还在同一个采样点偶遇。

核酸采样是疫情防控工作的中心环节,风险大、强度高,既有户外采样,也有入户采样。今年5月的天气阴晴不定,时而艳阳高照,时而大风降温,每天夫妻二人接到的任务也不同。有时天气晴好,他们接到入户采样的任务,便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头戴防护面屏,身上挂着医用垃圾收集袋,手持手消消毒剂,腰间挂着试管收集盒,十几二十户下来,常常累到汗流浃背,腰酸腿痛;而大风降温时,他们又赶上室外集体采样,阴冷的风吹在谭雪芹的脸上,口罩中的水汽瞬间变得冰凉,脸也被冻得一阵酥麻,为了取暖,她只得在浑身上下贴满暖宝宝,每采完一个核酸标本,就要忍受一次手消毒时酒精挥发带来的丝丝凉意。

“大夫,你们辛苦了,谢谢。”每每采样结束,听到居民们的声声感谢,看到即便户外寒冷居民们依然十分配合并无怨言时,谭雪芹说,她觉得所有的辛苦似乎都微不足道,当面对稚嫩孩童眨巴着眼睛,奶声奶气对自己说着“谢谢阿姨”时,孩子的懂事更是将她的疲惫一扫而光。

“我们都是医务工作者,这个时候肯定是要冲在前面。”谭雪芹说,最近两人工作生活的重心都是抗疫,在抗疫路上他们会继续携手奋进,待这场“战争”完胜之时,就是他们归家之时,而他们相信,这个时刻已经不远,他们已经开始憧憬与家人团聚时的动人画面。

■曾燕 冯英 王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