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四)
专业守护 换来一方平安健康
面对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区疾控中心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发挥作用,无论是实时监测的传染病网络直报队伍、强大的疫情处置专业队伍、技术过硬的实验室检测队伍,还是不畏艰险的消毒技术队伍、专业有素的宣教队伍、后勤保障的兄弟连,都在各自岗位上忠于职守,为防控疫情默默奉献着光和热。
战地玫瑰 铿锵绽放
在区定点医院,三位来自区疾控中心、平均年龄47岁的女临床检验人员奋战在确诊病例救治工作中,成为盛放在“战地”一线的铿锵玫瑰。她们将临床试验技术化作“战疫”的利剑,从收样、离心、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测,到物表消毒、垃圾处理、各种记录,每个人都能够一气呵成,独自熟练完成一系列操作。临床检验的手工操作环节较多,有些实验必须进行离心及开盖操作,实验过程气溶胶风险较大,但凭借规范的操作、到位的防护、细心的实验和彻底的消毒,她们一次次顺利完成任务。
每次脱下防护服,她们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经历数小时防护设备的挤压,她们的脸庞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勒痕,这些“天使印记”有时还来不及自然消退,就又被口罩、面罩遮住了。她们告诉记者,希望这场“战疫”早日结束,但在那之前,她们能做的就是践行疾控誓言,坚守坚守再坚守,直到战胜疫情的那一天平安到来。
精准检测 守护一方健康
1月20日起,区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承担起来自辖区疑似样本的核酸检测任务,为病例诊断提供关键性的技术支撑。
微生物检验人是疾控中心的“硬核”队伍,疫情来临,他们迎着病毒而上,无时无刻都在与样本“亲密零接触”,是这场“战疫”中离病毒最近的人之一。他们日夜奋战,为的是给患者争取更早的诊断,获得更准确的治疗和更多的希望。在长期封闭的环境中,他们坚守初心、心无旁骛,有条不紊地进行各项操作程序。面对核酸检测存在产生气溶胶的危险,他们在“高度紧张”的空间里严格操作,确保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为保证防护效果,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胶鞋,他们被各种防护装备裹得严严实实,在负重条件下开展检测,面对湿透的衣服、红肿的脸庞、皱巴的手掌、勒红的耳朵,他们仍然保持清醒和理智,默默接收陆陆续续送达的样本并付出百分百努力全力检测……
疫源消毒 还百姓安全生活环境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区疾控中心由消毒科和相关人员组建的消毒组开启了“不打烊”工作模式,承担起辖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消毒指导和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
消毒措施是把双刃剑,既要正确选择有效的消毒剂和剂量,又要避免过度消毒对环境带来次生灾害,在对确诊病例所在小区和场所等疫源地进行终末消毒的同时,消毒组工作人员还深入辖区进行消毒培训和防控指导,给不同人群的消毒工作答疑解惑。此外,他们还主动担负起区疾控中心工作场所的消毒工作,为奋战在疫情一线的疾控人带去信心与安心。
推迟蜜月旅行 投入防疫一线
在城关街道管道局小区门前,居民总能见到这样一名坚守岗位的帅小伙,他叫高旭,今年29岁,是街道下沉社区的干部。
每一天,高旭都会戴着厚实的口罩,挺着笔直的腰杆,拿着测温枪,对进出的居民逐个测量体温。时不时还不忘提醒居民:“您出门一定带好口罩,千万别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在家里呆着。”社区里的大爷大妈都喜欢这个年轻人,称赞他做事认真负责。
居民们有所不知,为防控疫情,高旭推迟了与未婚妻张伟的蜜月旅行,转而下沉一线,帮助社区开展排查、为机动车登记、给过往人员测体温、普及防控知识……他无愧于职业,惟一愧对的就是家人,尤其是未婚妻张伟。“我站好岗,你备好课,等疫情过去了,我们天天都是蜜月。”上岗前,高旭给张伟留了张字条。
提起推迟的蜜月旅行,张伟并没有觉得委屈,反倒很支持。“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我们要齐心协力打好阻击战,取得胜利,这就是每个人、每个家最大的幸福。”作为一名教师,疫情来临后,张伟一直在备课,为给学生们进行“云教学”做好准备。
在校生主动请缨参与疫情防控
为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张坊镇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群众守初心、践使命,积极投身防控第一线,涌现出了许多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无私奉献的集体和个人,隗雪就是其中一位。
隗雪就读于北京卫生职业学院第二院区护理专业,还是一名在校生。2月6日,当得知学校正在组织师生参与所在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时,她毫不犹豫地找到大峪沟村的党支部书记,主动请战要求到“前线”,与那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道“保卫家园”,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岗”后,聪明机灵的隗雪很快便适应了工作节奏、上手了各项工作。尽管年龄不大,但在疫情面前,她毫不退缩,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也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肯定。说起当初的选择,隗雪一点儿也不后悔,“疫情发生后,村委会的工作人员一直都在为我们每一名村民默默付出,作为村里的一员,能够发挥特长为家乡做点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时刻跟党走、向党看齐,一直是家里人教育我的信条,只要组织需要,我们群众一样会迎难而上。”
忠孝两难全 坚守“战”疫保安全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几乎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面对亲人生病、离世,他们强忍悲痛,依然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百姓的安康。
“我无法尽孝,给您敬个礼吧”
唐汉平是房山公安分局琉璃河公安检查站的一名民警,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春节,他原本计划回家陪陪患有胃癌的母亲,但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毅然退掉回家的车票,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去年10月,唐汉平的母亲被确诊为胃癌。考虑到这可能是他跟母亲在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春节了,放假前夕,唐汉平跟站长请假,想带妻子和孩子回老家看望病重的母亲。当得知武汉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后,唐汉平跟妻子商量说:“2003年‘非典’,我在部队有经验,现在临阵脱逃,不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最终,他退掉了除夕夜回老家的车票。从那时至今,唐汉平一直坚守岗位没请过一天假。
但母亲的病情无时无刻不让唐汉平牵挂,工作间隙,他会抽出时间与母亲视频聊天,询问母亲的身体状况。“您比之前瘦了好多,在家要注意身体。等这段时间过去,我就回家陪您,忠孝难两全,我没有办法尽孝,给您敬个礼吧!”
“妈,等忙完这段时间我就去看您”
本想等疫情结束后就去看望住在养老院中的母亲,没想到,星城街道司法所司法协管员王立杰这一等,等来的却是和母亲的永别。
1月29日,星城街道全体人员开始停休,王立杰也从此开始了值班、加班、参与街道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今年48岁的王立杰是家中的顶梁柱,她的父亲去世多年,母亲近半年身体一直不好,丈夫前年突发脑梗,如今行动不便,家中还有一个大学毕业刚上班的儿子。由于工作太忙,为了让母亲身边有人随时看护、能按时吃上一口热乎饭,去年10月,王立杰含泪将母亲送到养老院。这一做法虽然增加了家庭支出,但她却觉得更踏实一些。
“之前养老院的工作人员曾跟我提及老人状态不太好,建议我多去看望。可看到大家都在没日没夜地加班,我不忍心当一个‘逃兵’,就想着忙完这段时间再去”。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每次需要值班,她都说“我是党员先排我”。一次,单位领导偶然听到王立杰与养老院工作人员的对话,再三追问下,她才说出实情。单位领导劝她多去看看母亲,王立杰总以“等忙完这段时间”为由搪塞过去。
没想到,这一等竟是永别。2月1日凌晨,王立杰接到母亲病危的电话,她匆忙赶到养老院,却没有见到母亲最后一面。到了上班时间,她跟单位请了两天假,并请求领导不要将此事告诉别人。两天后,她一早就回到单位报到,领导劝她多休几天,而她却坚定地说:“母亲遗体火化都是自己家人参与完成的,没有告诉其他人,也没有接触过外地返京人员,请领导放心,非常时刻,我要用战胜这次疫情,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为了防控疫情,他“违背”了诺言
在长沟镇西长沟村委会墙上,有这样几行字:联系群众服务模式——坚持“四必到”,村民家中有喜事必到、丧事必到、难事必到、急事必到。除了这“四必到”,村党支部书记高雪强还给自己加了“三个必到”——村民丧事火化前必到、出殡前必到、坟地下葬前必到。然而,这一次,他“违背”了诺言。
2月6日,高雪强的父亲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在防控岗上得知消息后,他赶到医院,默默地将父亲的遗体运送到殡仪馆安放好,便又回到了防控一线。同时,他还不忘打电话通知家人,要求家人积极响应号召,执行政府文件精神,不通知任何亲属前往,减少人员聚集,避免疫情风险。
西长沟村是长沟镇中心村,街道四通八达,村南与河北省交界,这给疫情防控增添了不少难度。高雪强在村内设立了四个检查站,布置党员和志愿者在各个路口巡逻值班。同时,他每天还安排工作人员在全村进行消毒,并对村民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从除夕至今,他没回家休息过一天,经常是饿了就在执勤点泡碗方便面,困了就在车上眯会儿。
谈到父亲过世,高雪强说:“我没有时间悲伤,现在正是疫情防控关键期,全国上下有无数人都在坚守,我虽然没有在武汉最前线,但我应该在我的本职岗位上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他相信,如果有在天之灵,父亲一定会理解并支持他的。
红事缓办,白事简办
为更好地防控疫情,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区各乡镇(街道)着力把好喜事丧事人情关,主动发挥职能作用,耐心细致地入户做工作,向百姓宣传当前防控形势及政策,引导百姓红事缓办,白事简办,群策群力为疫情防控“让路”。
1月28日,十渡镇十渡村党员隗秀荣的爱人因病去世。按照村里习俗,家中若有人去世,肯定要举办丧席,招待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为避免人群聚集,在这特殊时期,隗秀荣积极响应号召,强忍悲痛,反复劝说亲戚邻居,坚持不举办丧席,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
类似情况还出现在大安山乡大安山村,果姓村民父亲因病去世,家属表示,非常时期,顾全大局,从简安葬。果姓村民家也是一户党员家庭,他们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员初心,带头落实疫情防控要求。
宴席可延期,战“疫”不滞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各乡镇(街道)通过各种形式,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机制,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疫情防控意识。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入村入户摸排来(返)京人员和有婚丧嫁娶活动家庭,逐一做通思想工作,村民们积极响应政策,取消喜事,简办白事,有效降低了疫情扩散风险。
■本报记者肖楠 曾燕 通讯员宋薇 张卫 杨爱平 刘玉茹 韩秀杰 王鼎 王宏越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