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五)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防控工作中,本区涌现出不少夫妻档、父子兵、母女花的“组合”,他们“全家总动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并肩作战。
“我的女儿在武汉前线”
“一群孩子只不过是换了一身衣服而已,奋斗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加油宝贝,胜利属于你们年轻人,期盼你们凯旋荣归。”在良乡镇社会事务管理科工作人员赵海霞的朋友圈里有这么一条信息。
赵海霞的女儿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一名护士。2月6日,她接到女儿奔赴前线的临行电话,女儿告诉她:明天要出发武汉了。作为母亲,她非常为女儿担心,但在电话里,那句哽在喉咙的“不去不行吗”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担心之余她更为女儿骄傲、自豪,“救死扶伤是你的天职,哪里需要就去哪里,你去支援武汉,我和爸爸全力支持你,等你回来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炒土豆丝。”
女儿奔赴前线了,赵海霞也没有闲着。3月份就要退休的她,主动请缨到所包村下禅坊村参加防控疫情工作。有人劝她:“这么大岁数了,和领导申请一下别下村了,等着退休吧。”她却一脸严肃地说:“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检查车辆、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发放宣传材料……工作中,随处都能看到赵海霞的身影。“现在疫情形势严峻,为了不给村民留隐患,也为了您的生命安全,请配合我们……”就这样,赵海霞每天都与村里的工作人员一起坚守在下禅坊村的进出口,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
一家三口用行动写下战“疫”日记
提起刘增秀,城关街道燕房路小区疫情防控检测岗的62岁志愿者张淑婷赞不绝口:“她可是给我们帮了大忙了,我们这儿人手少,年龄还偏大,一些工作做起来有些吃劲,多亏他们一家三口来帮忙。”
刘增秀是房山幼儿园的一名保洁工,1月30日休假在家的她,看到幼儿园领导在微信群发起的“走出家门,参与到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的倡议,便主动到燕房路小区参加志愿服务,为进出居民检测体温、进行登记,并协助物业工作人员对小区进行消毒。“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们只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不仅是刘增秀,她的丈夫张广龙和女儿刘昊楠也主动参与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可谓是一家三口齐动员。燕房路小区是开放式小区,存在较大的人员进出疫情隐患,于是他们便协助街道工作人员和物业人员搭建围挡,只保留一个进出口,并坚持每天上午11点至下午5点到检测岗执勤。张广龙所在的企业即将复工,作为一名党员,他表示,即使白天上班,晚上也会坚持来执勤,为大家守好疫情防控的“大门”。
还在上大三、已是预备党员的刘昊楠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道:“没有很大的力量,不能保护很多人,只能尽微薄之力,希望身边的大家都平安健康。”
母子同心上一线
元宵节后,返京人员陆续增多,全区各个小区执勤排查人员告急。区市场监管局下沉15名党员先锋到拱辰街道5个社区的11个疫情防控点协助社区开展工作,李会征便是其中之一。他被分配到北关东路社区人流量最大的防控点——文化路路口。
在文化路路口的防控点,记者看到,这里没有大门,只有一条街,五六个小区归不同居委会管理,短短两个小时,防控点里的4名执勤人员就登记了满满6、7页的信息。
“您好,请出示您的身份证,配合测量一下体温……”到岗后的李会征执勤总是冲在前面,他说:“大家都辛苦这么多天了,我刚来而且年轻,多干一点儿,其他人就能松口气。”作为一名“新手”,执勤之余,他主动学习防控工作要求,“拦、问、记、测、劝”每一步都按要求严格落实,生怕出现任何纰漏。协助居委会整理居民进出资料、与社工一起在各楼道内喷洒消毒液、帮助社区居民办理出入卡……每天他还主动延长工作时间,帮助社区完成其他疫情防控工作。
李会征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当有人向北关东路社区居委会书记史淑英反映这一情况时,史淑英笑笑说,“年轻人就应该多出力、多做贡献,在基层锻炼锻炼对他有好处。”说完便拎着大包物资匆忙走去防疫点。大家很不解,面对党员先锋事迹,史淑英为何态度如此平静?事后才得知,原来史淑英是李会征的母亲,怕耽误工作,她一再要求儿子参与防控工作要严格要求自己,少说多做,不要跟他人提及家里。
同样,在长阳镇碧波园社区防控点也有这样一对“母子兵”。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应用法律系教师程鸿勤是社区里的一名在职党员,在收到社区倡议在职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她第一时间报了名。同时,她还带着刚上高二的儿子于承浩一起,共同在防控点执勤。殊不知,去年12月,程鸿勤便查出患有甲状腺癌,尽管如此,她还坚持到社区报到,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最危险、最关键的时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
一道有特殊“候补”的防“疫”线
城关街道永安家园社区是个大社区,为方便居民进出,社区设置了3个检测岗。看着因缺人手而减少轮岗、延长值守时间的工作人员,社区主任王东既骄傲又心疼。又一轮值守后,王东回到家,忍不住和妻子周海燕念叨了几句工作上的困难。
没想到,第二天王东便在检测岗看到了妻子的身影。“我虽然不是党员,也不是社区工作者,但我丈夫担负着社区安全的重任,他遇到困难了我就得顶上。”戴着口罩、遮住大部分面容的周海燕从容又坚定地说。
除了站岗执勤,空闲时间,周海燕就在家中蒸点包子、烙点烙饼,送给执勤点里的工作人员。“他们有的离家远,赶不回去,有的年轻人自己住,回家来不及做饭,我能帮一些是一些。”
“她这么支持我的工作,我真的特别感动。”自疫情发生以来,王东风里雪里坚守着岗位,现在有了妻子的帮助,他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除了妻子,王东还收获了一个“意外”的惊喜。一次,他在羽毛球俱乐部的微信群里说了说检测岗现状,没想到球友们竟纷纷表示愿意帮忙站岗执勤。12名“球友”变“战友”,充实了社区防控队伍,缓解了一线人员紧缺的压力。“如果病毒是我们的比赛对手,有了这群‘候补’队友的帮助,我们一定能打赢。”王东幽默地说。
夫妻并肩“逆行”抗疫
张卫华和王新芳是长阳镇馨然嘉园社区防控服务点里的一对党员夫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坚持每天一班岗,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对进出人员进行登记、测量体温,严查返京人员及车辆。2月2日晚上,张卫华和王新芳在疫情防控服务点执勤时,一位居民因不配合保安对其进行体温检查而与保安发生口角,情绪激动即将引发肢体冲突之时,夫妻二人挺身而出,及时劝阻并化解了矛盾。当被问及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时候站在一线时,他们说:“防控疫情,人人有责,我们是党员,更应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
同样在馨然嘉园社区,还有两个陌生的身影。他们是一对居住在紫云家园社区的“夫妻档”志愿者。丈夫王昆是联通公司的一线员工,妻子杨晓飞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我和父母及爱人都是党员,日常工作也是在一线,我们希望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当被问到怎么不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执勤时,王昆解释说,紫云家园社区是一个入住时间较短的新小区,目前还没有成立居委会,当前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全部由物业公司统一部署。“我们得知馨然嘉园社区正在招募志愿者后,便主动联系了社区党支部,并根据社区安排在工作之余参与这里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迎风街道的疫情防控综合服务点上,也有很多并肩作战的“夫妻档”。得知社区工作人员中男同志较少后,迎风六里社区党员、第一党支部委员郝瑞合主动承担起夜间执勤工作。后来,夜班职守时间有所调整,得知白天综合服务点进行“四询问一测量”的工作任务比较重后,他又参与到白天的执勤工作中。爱人雒桂玲是楼长也是社会监督员,她每天不仅要排查居住人员情况,还要对社区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到位等工作进行督察。
同为楼长、社会监督员的王淑荣,在疫情发生后,不仅按时到岗执勤、排查居民居住情况,还和其他监督员一起在社区开展督察,对没有佩戴口罩、扎堆儿玩牌、攀越围挡的居民进行劝阻。老伴儿王凤江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连日来,他自己驾车转遍了迎风街道的10个社区疫情防控综合服务点,记录下了志愿者们在风雪中守护家园的最美瞬间。
杏花东里社区居民任淑珍、孟庆芳夫妇是北京首钢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员工。春节前,一家三口回到唐山老家过年。从老家回来后,他们看到门口贴的返京人员登记通知后,主动打电话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情况,“我们没发烧,在老家也没出门。从现在开始,我们在家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将每天向社区报告体温测量情况”。居家观察期满后,夫妻二人立即请战,申请在工作之余参加社区防控工作。
60多岁的迎风西里社区居民齐书梅、穆希武是一对从燕化公司退休的党员夫妻。居民们每天都能在迎风二里二巷的出入口看到这对夫妻,他们认真地对进出车辆和人员进行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和人员、给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劝说居民出行佩戴口罩、宣传疫情防控常识。其实,夫妻二人的身体并不是很好,本应在家颐养天年,但疫情面前,他们选择放弃安逸,冲在最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老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并肩同行,相互守望,向光前行,期待春暖花开。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这些“夫妻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爱情和亲情,在“小家”与“大家”之间,用互助、互爱、互谅的情怀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区第一医院第二批赴定点医院医疗队整装出征
2月17日,房山区第一医院第二批赴本区定点医院医疗队集结出征。第二批医疗队共有队员20名,其中医生7名、护士13名,他们将接替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在定点医院的工作,开始他们的抗“疫”之旅。
在本次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房山区第一医院负责定点医院的医疗护理工作。2月2日,27名医护人员率先进驻区定点医院,成为本区第一批救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逆行者”,为全区广大百姓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
记者了解到,在区第一医院第一批赴区定点医院的医疗队中,团队的主心骨科长杨红霞是经历“非典”“甲流”“新冠”的“三朝元老”,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统筹协调能力,是团队名副其实的“定盘星”;科主任冯选鹏是呼吸专业的“白骨精”,精湛的医术和团队管理能力,让医疗团队在战场上战无不胜、所向披靡;护士长冯宇年轻有为,是团队的形象代言人,严谨求实、事无巨细的工作态度,获得同事和患者的一致好评;护士长田双双踏实肯干,筑牢安全防线,为团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感控员安志勇勇挑重担,高大威猛的外形却有一颗“玲珑”心,用耐心、细心和责任心,严把感控关,守好安全门。
2月13日,医院党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发出倡议:积极报名参加第二批医疗队。一天的时间,434人主动递交请战书,大家迫切希望投入到抗“疫”战斗中,冲到救死扶伤的第一线。经过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20名第二批医疗队成员。
区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徐学玉表示,医疗队队员都是最可爱、最美的“逆行者”,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展示了房医人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她希望医疗队认真按照定点医院的安排,积极开展医疗工作,为疫情防控作出应有贡献。
■本报记者肖楠 通讯员田双双 付焕云 梅小瑞 刘浩然 王萱 温吉 张颖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