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七)

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催化剂”

——记窦店镇城管执法队队员张月爽

窦店镇提香草堂小区没有成立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物业公司于1月24日在小区出入口设立了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岗,开展住户信息排查等工作,但仍有很多方面亟需完善。了解到小区实际情况后,窦店镇综合考虑地域熟悉程度和基层工作经验等因素,决定派土生土长、且长期负责小区周边环境及秩序管理工作的城管执法队队员张月爽下沉到小区,帮助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为尽快掌握小区情况,张月爽向物业工作人员全面了解小区疫情防控措施、人员车辆出入管控登记、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和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等情况。因小区内部区域较大,居民进出取快递时均选择开车往返,一到取快递的时间,小区门口就会出现交通拥挤情况,而且取快递时间比较集中,往往会出现人员聚集现象。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张月爽联合物业工作人员采取定岗定责的方式,安排专人分别负责疏导交通、对快递车和寄存快递进行消毒、登记进出车辆和人员信息等工作,确保快递收发和疫情防控“两不误”。

此外,张月爽还组织发动小区在职党员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并根据在职党员的时间,灵活安排他们的工作内容,规范小区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小张一来就帮了我们很多忙,许多新制定的防控措施都是她帮着想的,她是我们完善小区疫情防控工作的‘催化剂’。”小区物业经理石慧这样评价张月爽。

自1月31日下沉到提香草堂小区以来,张月爽一直没有休息,坚守在防控一线。她帮助小区物业和镇政府沟通协调物资、宣传防控政策,并承担具体防控工作,助力小区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完善。当被问到下沉一线工作的感受时,张月爽说:“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首先我是一名党员,关键时刻就应该往前冲、打头阵。其次,作为一个窦店人,为了家乡父老的健康,我就得坚持战斗,疫情不退我不退。”


夜班执勤救助早产孕妇

2月24日是区成教中心体育教师王宇峰参与区教育系统第二批“上一线、做贡献”实践活动的第三天,也是他第一次值夜班岗,值守地点在燕保大学城小区。

随着夜幕降临,小区渐渐安静下来。本以为忙碌的值守能得到片刻宁静,却被救护车一阵鸣笛声打破。“难道有感染高烧人员?”王宇峰和保安们的心顿时悬了起来,一些居民也闻声赶来。

经核实,救护车是来接小区里的一名早产孕妇。没等王宇峰这悬着的心放下来,只见一个人焦急地冲他跑来。这人是孕妇的爱人,他告诉王宇峰,由于楼道和电梯空间狭小,急救床进不去,没法把孕妇抬下来。情急之下,王宇峰和值班保安简单交代一下工作后,赶忙跟随孕妇爱人去家中察看情况。

进了家门,王宇峰看到,孕妇躺在地上,医护人员首尾难顾,局促的空间让众人无法施展拳脚。大家急中生智,决定用被子兜住孕妇将其送至楼下。“那名孕妇看起来不重,但大家一下却没拉起来,幸好我以前练过体育。”王宇峰像提杠铃那样,用力扯住被子,将孕妇提了起来。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孕妇被安全转移到位于一层的急救床上。可新问题又来了,一层无障碍通道只能过轮椅,急救床拐不过弯。于是,大家又七手八脚连人带床一起抬进了救护车。最终,孕妇被安全送往医院,王宇峰这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希望她们母子平安,也希望借她们家的喜气,让这场疫情尽快结束。”在当晚的值守日志上,王宇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苍天无情人有情,大爱在人间。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冲锋陷阵在一线,誓让病魔低头,坚决打赢这场战‘疫’。”


践行铮铮誓言 带病坚守一线

——记张坊镇机关党员干部胡爱武

在张坊镇疫情防控工作队伍中,有一个戴着辅助治疗器具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叫胡爱武。自去年3月腰间盘发病以来,他只能靠佩戴辅助治疗器具开展工作,尽管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并没有“缺席”。

1月25日,张坊镇成立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因为有多年相关工作经验,胡爱武在工作专班中被安排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各村重点人员管控,以及镇域内进京检查点、村级检查点的巡视检查、业务指导等工作。接受任务之初,领导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一再向他确认是否能承受得住,他笑笑说,“没问题。”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该践行入党时的誓言,此时就应该走在前边、担当重任。”胡爱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每天,他都要两次深入各村收集重点人群的相关数据,然后第一时间回到办公室进行汇总和信息上报。“时局的特殊性,容不得我们有半点儿马虎,数据必须准确,上报必须及时。”胡爱武说,他每天都要对手头上的信息数据反复确认,加班加点成为了“家常便饭”,但他觉得,“这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守护妇幼安康 一刻不能懈怠

伴随着一阵嘹亮的啼哭声,又一位“小天使”平安降临,为2020年带来了新生的力量与希望。疫情当下,良乡医院产科医护人员全力守护着母婴平安。

自疫情发生以来,良乡医院产科医护人员主动放弃休假,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她们深知,自己身上肩负的是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承载的是母婴的生命安全,“‘坚守’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由于医院产检实行诊间预约制,自1月31日起,妇产科门诊每天接诊近百名孕产妇。为确保安全,门诊医生对所有孕产妇核实相关信息,包括询问有无出京记录、流行病学史、家庭情况等。对于正在候诊的孕妇,分诊护士则进行分流引导,合理安排。

为有效减少孕产妇及新生儿接触病源机会,产科病区实行门禁管理制度,取消探视,每位孕产妇只允许1名家属陪护,并登记身份信息,每天上下午两次测量体温。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科要求,每天两次对病区办公区、病房、走廊、卫生间进行全面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为每名孕产妇及陪护家属讲解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及七步洗手法等知识,增强防控意识,并为孕产妇开展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面对严峻形势,该院儿科全体医护人员也坚守岗位,严格按照医院疫情防控工作预案及流程做好防控工作,为患儿的健康保驾护航。儿科门诊一楼预检分诊是第一道筛查防线,分诊护士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为进入门诊区域的所有患儿及家长测量体温,仔细询问患儿病史及是否符合流行病学史,并对患儿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及时将发热患儿引导至儿科发热门诊进一步筛查。在二楼的治疗室和普通门诊,医护人员除了为患儿进行常规的诊治、输液、雾化外,还要对患儿家长进行疫情相关知识健康宣教。

儿科发热门诊是疫情防控的前线,自1月25日搬至新外科楼一层以来,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各项工作流程,仔细排查,并保证电话24小时畅通,随叫随到。上班、备班、加班……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付出,为防控疫情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场特殊的“口罩婚礼”

2月19日一大早,城关街道永安西里社区的广播里突然响起了《今天你要嫁给我》的歌声。身穿红色马甲的社区工作人员按照前一天夜里的彩排,手持“永结同心”“百年好合”等祝福对联分列在甬道两侧,等待新人的到来。刚下楼目睹这一切的新娘和新郎感动得喜极而泣。

新郎王猛是房山博爱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一名外科医生,新娘陈彦超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的一名护士。疫情发生后,作为医护人员的他们始终奋战在一线,并不约而同地向各自单位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到最前线去。随着疫情的发展,为给自己和对方一个交代,他们临时决定将推迟的婚礼如期举行。

2月18日,陈彦超找到社区工作人员说:“我们想明天办婚礼,但我们没有车队,不请客、不聚餐,只有我老公一个人来接我。我们知道这种时侯不该办婚礼,但我俩都是医务人员,随时待命去最前线,为了不留遗憾,所以我们不想再拖了……”话还没说完,陈彦超的眼圈就红了。

听了陈彦超的话,社区工作人员都非常感动。为了帮他们尽量弥补遗憾,工作人员在执勤之余书写了一幅幅对联,并在迎亲时,为他们送上了最真挚的祝福:“世界很大,幸福却很小。希望如期而至的不只是春天,还有疫情过后平平安安的你们!祝福你们永远相亲相爱如初,携手共度美丽的人生!”

简短的仪式之后,王猛和陈彦超便匆忙赶回各自的工作岗位。


■本报记者肖楠 韩苗苗 曾燕 通讯员徐玥 张蒙 纪海英 谷春宝 梅小瑞 王宏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