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九)
全民战“疫” 不做旁观者
——记民革党员、房山长育中心校教师高文启
己亥末、庚子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疫情下的春节,“年味儿”有了另一层“味道”——坚守。民革北京市委祖统工作委员会委员、房山长育中心校教师高文启便是众多“坚守者”中的一员。为社区印制宣传材料、为检查点书写宣传牌、参与社区和学校的疫情防控值守、创作书法作品讴歌一线“战士”……他尽己所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默默奉献。
高文启告诉记者,他的“逆行”与妻子密不可分。妻子穆红梅是城关街道城东社区的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疫情发生后,妻子从除夕夜便开始忙了起来。“我们社区管片大且零散,检查点也多,大家都忙不过来了,不如你到我们社区?”看到妻子每天忙碌的身影,高文启果断决定加入其中,成为城东社区的一名志愿者。
测体温、做记录、耐心答疑解惑……高文启认真做好社区“守门人”。空闲之余,他还当起了妻子的“助理”,和妻子一起去各检查点巡查,协调解决值守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疫情防控开始,我们俩几乎没吃过晚饭,真没时间。每天走完一圈儿,到家都九、十点钟了,最晚几次都快十一点才到家。虽然很辛苦,但防控疫情,我们责无旁贷。”高文启说,他已加入到所在单位的共产党员微信群,随时听候组织召唤,同时他还报名参加了民革房山区工委筹委会的志愿活动,参与拱辰街道北关东路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全民战‘疫’,谁都不是旁观者,无论哪种身份,我都该站出来。”
“瘟神闹新年,肺炎扰武汉。天使逆直行,有难八方援。”“江城蒙疫难,黄鹤染病疴。白衣逆前行,南山胜华佗。”……高文启平日里喜爱诗文、书法,作为民革北京中山书画社社员、民革房山中山书画联席会会长的他,在疫情防控期间以文艺作品的形式为在战“疫”中奉献的人们呐喊助威。
作为一名教师,高文启不忘本职认真做好校园值守工作,并配合班主任做好学生网络学习指导。看到同事们在线辅导,看到社会与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看到孩子们在困难中的成长,高文启以诗歌表达心声:大疫当前行亦难,学堂空寂师不安。眼见春光不待我,学业难酬道何传?现代科技神力添,网络授业答疑难。停课不曾停学业,创新教学谱新篇。
“第一班岗我来站”
——记天融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房山分公司超级蜂巢项目安保部主管占叶恒
“妈,儿不孝,今年春节不能回家过年了。新冠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我作为单位安保部主管,要为大家带好头。”
……
“你保护好自己,等疫情过了把孩子带回来让我们看看。”
挂了电话,占叶恒退掉了早早定好的大年三十回安徽老家的火车票。
现任天融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房山分公司超级蜂巢项目安保部主管的占叶恒,是一名退役军人,7年的部队生涯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的作风。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始终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大年初一,超级蜂巢安保部根据入住情况了解到,有一户湖北返京家庭进入社区。占叶恒立即将详细情况上报至阎村镇政府和公司项目总部,请求启动应急预案。与此同时,他安排客服人员向返京人员宣传疫情防控相关政策,要求返京人员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居家医学观察期间,他及时了解返京人员身体状况和生活需求,安排专人提供上门服务。
“我今年不回老家了,第一班岗我来站吧!”在布置完防控工作后,占叶恒向项目部提出站第一班岗的申请。而此后,他也是经常为同事着想,自己多干一点儿,让同事能多休息会儿。“你们去吃饭吧,我盯着,正好儿你嫂子昨天给我送的饺子还没吃完。”“我昨天刚回过家,下了夜班你回家休息,看看家人和孩子。”……
在区疫情防控工作督查组对超级蜂巢项目进行的多次抽查、夜查中,工作人员每次都能看到占叶恒的身影。当被问及怎么总是这么巧时,他说:“我既是安保部的主管,也是一名退役军人,还是一名入党十年的党员,当国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应该第一个冲锋在前。我坚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战胜疫情,我们很快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防控一线的“志愿兵”
——记西潞街道苏庄一里社区大学生志愿者王奥
“疫情期间,能帮助身边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我觉得值!”大学生王奥申请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时说的这句话,给西潞街道苏庄一里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海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刚搬进社区也就5岁,这么高吧。”王海虹用手比了比,“我们小区10栋楼、576户、1765人,像王奥这样拼的志愿者他是独一个。”
王奥是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习医学护理的他比邻居们着急多了,“大爷,您得戴上口罩再去买菜。”“奶奶,您的口罩戴反了,还颠倒了,这鼻夹应该在上面。”……老街坊们的疏忽,王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社区还没开始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我就来了,想给社区出份力。”
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看似简单,实则繁杂。快递物品放哪?环境消杀怎么做?返京人员怎么登记?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档案怎么整理?从大年初二开始,王奥就在社区忙乎上了。服务站里的工作他几乎都做过,协助工作人员张贴分发宣传告知材料、挨家挨户消毒、为进出居民检测体温、给出入车辆进行登记……
“我们社区参与志愿服务的老人多,年轻人少,向他这样肯吃苦的孩子更少。”王海虹告诉记者,社区执勤三班倒,王奥总是选择最晚的夜班,他说自己年轻,可以吃苦不怕累。
在学校,王奥是学生会干部,随着学校开始网络授课,他觉得一天的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我们现在上下午都有课,我还负责整理全系300多名学生的体温监测,汇总后每天都要报给老师。社区消毒和执勤都是固定时段,实在来不及上课,我就第二天早点起看回放,然后再写作业。”
虽然没办法去学校上课、去医院实习,但王奥觉得自己每天过得都很充实,“在武汉,有那么多夜以继日和病毒抗争的医务工作者,和他们相比,我能做的太少了,只能在社区尽我所能做一名志愿者,为疫情防控贡献我的绵薄之力。”
“三良”片区式联控 打响京冀战“疫”组合战
熟悉长沟的人,都习惯把北良各庄村、东良各庄村和南良各庄村统称为“三良”。在长达月余的战“疫”中,“三良”打破村与村的行政区划,搞起了片区式联控,组团作战。
北良各庄村、东良各庄村和南良各庄村三村呈锯齿状紧邻交错,村庄边界林网与河北省多个行政村接壤。由于村民居住区高度集中,单个村各自为战式的防控模式在这里行不通,不仅会给百姓必要出行造成麻烦,还会造成重复设站混乱疏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北良各庄村、东良各庄村和南良各庄村打破行政村域划分,火速成立“三良”片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协调安排三个村的联防联控工作,采取片区整体封闭管理模式,只保留北良各庄村村口作为进出“三良”片区的唯一出入口,并设立联合检查站,化零为整、精准防控。
由于东良各庄村和南良各庄村与河北省交界处多为林地,流动人口穿行情况时有发生,给疫情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指挥部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精准施策、科学合理安排防控举措,研究设立了联合流动巡查岗,安排人员在与河北省交界线上不间断流动巡查,确保疫情期间跨省人流管控到位。同时,指挥部还及时调控片区内三家小商店的经营时间,达到疏解人流、降低流动频次的效果。
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三良”片区分别成立了老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两支队伍。老党员先锋队发挥人熟事熟的优势,积极参与进出人员测温、车辆登记等工作,并集中对片区内80岁以上老人、独居老人和生活困难户进行走访慰问、测量体温、问询检查身体状况,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采集生活需求,提供贴心的生活帮助,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青年突击队除每天定时对片区内的垃圾存放点、快递集中收运点(含快递包裹)和其他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消毒外,还针对片区内从事出租车行业人员较多的情况,统一制定防控措施,开展走访排查,了解生活需求。
下一步,长沟镇将积极总结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群防群治经验,探索片区式平安社区创建,联防联控、共治共享,为跨省边界区域的村庄社区化管理形成有益的实践探索。
■本报记者肖楠 曾燕 通讯员
沈莹 王倩 宋莹 李莉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