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十一)
严格管理好每名密切接触者
为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区疾控中心成立了由不同科室的9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密切接触者管理组。工作中,他们积极与多方沟通协调,收集上报信息,形成了一个与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外省疾控中心等相联系的繁杂的管理平台。
“昨晚有新发现的‘密接’吗?”“每隔半个小时我就看一次OA,所有情况都记在本子上了。”
“我连续打了三次电话,这个‘密接’始终不接电话。”“一会儿再试试,不行就通知地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现住址查查看。”……
“密接”管理组紧张忙碌的一天从信息交接开始。他们每天都要统计本区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接收横转的外区或外省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核对相关信息、通知和安排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协调人员接送,还要安抚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紧张焦虑的情绪。
夜深了,管理组成员依旧忙碌,“我还不能回去,你先给孩子冲点奶粉对付对付。”无暇顾及家中幼子,简短交代几句后,工作人员又开始工作。自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打响以来,区疾控中心全体人员持续奋战了一个多月,密切接触者管理工作最为纷繁复杂,从接收到解除医学观察,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反应迅速、思路清晰、流程完整、忙而不乱,严格管理好每一位密切接触者。
危急时刻,更能考验疾控人的初心使命,更能凸显疾控人的誓言分量。密切接触者管理组成员虽来自不同业务科室,却有着疾控人共同的使命担当。疫情面前,他们凝聚成一团火,温暖了这个疫情肆虐的寒冬,融化了疫情链条上的坚冰,为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好村口“第一关”
——记下沉拱辰街道南关村干部赵浩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疫情当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应该冲锋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接到公司关于选派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村)参加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后,房山京环公司业务管理部副部长赵浩第一时间报了名。
赵浩的工作点位是拱辰街道南关村北口。南关村有常住人口3000多人,其中大部分是来自京外的租户,疫情防控任务很艰巨。“由于每天进出执勤点的人员较多,很多还都是返京人员,因此做好执勤点和‘一米线’的消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有序引导返京人员进行登记的同时,每隔一小时,赵浩和其他执勤人员就会对执勤点周边进行消毒。
“我是隔壁村的,就去小卖铺买包烟,一分钟都用不了就出来了,你们通融通融……”“对不起,做好疫情防控是咱们每一个人的义务。守好村口是我们的责任,没有出入证和身份证不得进入本村,感谢您理解……”赵浩说,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对疫情防控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的人,但为了村民的健康安全,他们每次都会耐心解释。
慢慢地,赵浩和村民们都熟悉起来。“大爷,买菜去啊?”“大妈,您今天都出去三趟啦,疫情期间没特别着急的事,尽量就别出去啦!”“小朋友快把口罩戴好!”这些温馨的提示话语,他每天都挂在嘴边。
“有一天刮大风,一位住在村里的送餐员通过执勤点时,将电动车停在一边后,用冻得通红的双手从上衣兜中掏出几袋速溶咖啡,边递给我边说:‘你们太辛苦了,天气冷,冲点咖啡暖暖身子吧’,顿时,我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暖意。”赵浩说,虽然下沉干部的工作并不复杂,但只有把好村口“第一关”,才能真正守护村庄的安全,对村里的百姓负责。
疫情防控一线的“犟”书记
——记韩村河镇东营村党支部书记刘进银
“裹着棉袄,我看了半天都没看出来是谁,刘书记啊,今儿风这么大,您还跟这儿站着呐?”“三叔,身板够硬啊,这连风带雪的,赶紧回去吧!”……一天下来,这样的对话场景会在韩村河镇东营村口出现很多次。刘进银是村党支部书记,其实不是他身板硬,而是他脾气犟。前两天腰伤的老毛病犯了,他吃点止疼药坚持在村口执勤。
“我在这里,一来鼓舞士气,二来我亲自同乡亲们沟通作解释,防控值守也更好开展,再说我也是战斗员啊。”疫情防控事关乡亲们的健康安全,生命面前,容不得犹豫和大意,刘进银这个“犟”书记,更是要跟病毒斗争到底。
大年初一开展的“敲门行动”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枪”。这“第一枪”怎么打才能保证既有温度又有力度?“大过年的,家家户户敲门有点儿不好意思啊。”的确,按照习俗,大年初一是拜年的日子,入户问询是有点儿“叨扰”乡亲们了。
“疫情防控是阻击战,我们现在就在战场上,任何一项任务都要果断、坚决。咱们去买点药皂发给村民,就当是拜年和防护提醒了,也正好把询问工作做了。”刘进银一边琢磨着一边说。“真是个好主意!”这个照顾村民情绪的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采购药皂、制作表格、印制宣传文件、分片成立工作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到一天时间,东营村就完成了全村445自然户的入户问询工作。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作为村子的带头人,刘进银严格按照“村自为战、外防输入”的要求,摸排、宣传、管控、消毒……每一项任务他都是亲自部署。村里保留哪些出入口、高墙大院是否摸排到位、宣传发动是否起到实效、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是否还有后顾之忧……这些关键环节他都要反复询问确认。
韩村河镇每天都会下发疫情防控要点,为确保疫情防控不落项,刘进银每天都会跟工作人员念叨好几遍。“您都说好几遍了,放心吧。”“六十啦,记不住事情了。”当被记者问及村里返京人员情况时,“今天食品厂回来了11个,苗圃地回来了4个,解除了2个,目前全村累计有31人。”大家这才明白,刘进银不是记不住,而是怕防控工作抓不实。
“走啊,书记,去防控岗执勤啊”,副主任纪春红在外面喊着。“走”,刚打完胰岛素的刘进银像往常一样,拿着手电筒,带着村委会一行5人迈着坚毅的步伐又向村口前进了。
每天五分钟“团聚”
今年56岁的齐淑香是大安山乡寺尚村党支部的组织委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一直坚守在防控第一线。村里的疫情防控检查站,有她值班值守的身影,村里组建的疫情防控排查小组也少不了她。她每天跟同事走家入户摸排情况,随便问一户村民家庭情况,家里几口人、最近去过哪、有无湖北武汉接触史等,她张嘴就能说出来。
对村民情况了如指掌的齐淑香,对女儿的情况却浑然不知。齐淑香有两个女儿,都是医务工作者。大女儿是北大人民医院呼吸科的一名护士,二女儿是良乡医院妇产科的助产师。2月初,大女儿作为北大人民医院第三批医疗队队员奔赴武汉。为了不让齐淑香担心,大女儿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她。直到有几次给大女儿打电话总是没人接,她才从二女儿口中得知大女儿去了武汉。
为了让大女儿安心在武汉工作,当天夜里十二点,齐淑香给大女儿拨去了电话,这次电话接通了。她故作轻松地对大女儿说:“救死扶伤是你的天职,你又是党员,哪里需要就去哪里这是对的。你去支援武汉,我们全家都以你为荣,全力支持你。在一线,使命重大,你要勤奋、努力,同时也要注意安全,妈妈等你回来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韭菜馅饺子。”
齐淑香告诉记者,说不担心是假的,武汉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但女儿也是一名共产党员,党指向哪里,党员就得奔向哪里。“这是她的工作,更是她的责任!”为了让母亲放心,齐淑香的大女儿每天休息时都会给她打个视频电话,报个平安。这每天五分钟的线上“团聚”,便成为她们当前最快乐的时光。
女儿出征医疗一线,母亲坚守防控一线,她们各尽所能,一起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每一名共产党员都是一面旗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疫’线去,是我们的使命。”齐淑香坚定地说。
用诚心和责任心让居民放心
——记区融媒体中心新闻工作者李攀
“当得知被选定为第一批参加‘上一线、做贡献’人员时,我很激动,终于能加入这场战‘疫’,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面对疫情形势的不断严峻,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军转干部的李攀早就想为疫情防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根据区疫情联防联控第三工作组的部署,李攀和四位同事编为一组于2月5日下沉到城关街道城北社区。在社区防控点,他每天要做的就是查看进出社区人员的出入证,为他们检测体温,关注社区返京人员情况等。“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但每天出入社区的人很多,真正操作起来,需要耐心和细心。”李攀说,对个别不配合检查工作的人员,他们要心平气和地为居民讲解当前疫情防控形势,最大程度获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要干好这项工作,就得亮出我们的诚心,拿出我们的责任心,尽最大努力让社区居民放心。”
在下沉一线期间,李攀充分发挥身为编辑记者的优势,为居委会写了一份社区疫情防控经验总结报给了城关街道,宣传城北社区的防控动态。为写好经验总结,他利用半天时间深入社区了解防控工作,对社区防控情况进行梳理。最终,李攀的这篇《党员带动志愿者守好无物业小区防控大门》的报道被《今日头条》房山组工刊发。
尽管刚去没多久就赶上了2020年北京的第一场大雪,但李攀和其他执勤人员一起坚守在岗位上。“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天气冷,我们就不停地跳动,以保持身体的温暖。”虽然在一线“战斗”很辛苦,但李攀与同事和社区工作人员通力协作、相互鼓劲,守护着社区居民的健康。“作为一名党员,我要冲锋在前;作为一名军转干部,我要发挥军人的优良传统,能为疫情防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感到很自豪。”李攀说道。
党建引领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非常时刻见真章。在这场全民参与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党建如何发挥引领作用?记者在燕山地区找到了答案。
和时间赛跑,和病毒抢道,和心态过招,在市、区两级发出“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防控”的动员令后,燕山工委立即成立地区、街道、社区三级疫情防控工作组,要求相关部门、重点单位停休,紧急调拨450余万资金立即采购口罩、酒精等防控物资,向基层发放20448件保障类物资、49619件防疫类物资,张贴98437份科普宣传材料。同时,紧急启动“双报到”工作机制,要求党员“上一线、做贡献”,参与到所在社区的疫情防控当中。
党员勇做疫情防控排头兵
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东风街道羊一社区指导员杜维臣连夜找到居委会,主动要求分配任务,积极向居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连续两轮担任本区低收入村下寺村党支部的第一书记王强,刚下脱贫一线,又上防控一线;向阳里社区百余名在职党员第一时间争先请战,参加社区疫情防控;燕化医院38名医护工作者第一时间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愿书,287人申请到武汉最前方;迎风街道的任淑珍、孟庆芳夫妇,齐书梅、穆希武夫妇,柴林涛、李爱红夫妇等多对夫妻党员踊跃报名,选择在一线团聚;星城街道司法所的党员王立杰,执勤期间母亲病逝,匆忙处理完母亲后事,便又投入到防控工作中……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们分三批安排450名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防控,近1500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在地区51个检查点成立了47个临时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有效解决了基层力量不足不强问题。”燕山工委组织部副部长邓国红告诉记者。
党建创新引领工作创新
在疫情防控中,燕山地区各级党组织以党建品牌为引领,以提升组织力为目标,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文卫计生委党建品牌惠民先锋服务总队主动深入基层,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工作;市政市容委党建品牌“建家党建工作法”全“家”总动员,党员之家、职工之家、女工之家、青年之家、游客之家全体行动,以“小家”保障“大家”,以“小爱”成全“大爱”,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迎风六里社区党总支从防控责任目标要“原汁原味”、居民群众生活要“甜甜蜜蜜”、工作人员作风要“辣劲十足”、各种现象情景要“多多品味”、最新消息数据要“新鲜出炉”五个方面出发,将“五味”党课品牌延伸到阻击疫情的主战场;星城第七社区党总支利用“微小党建工作法”,将各项防控工作落细、落实、落小、落精;工业区四联党支部通过“三四”党建工作法,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做到了企业、客户、员工的有效联通、共赢。
“这次疫情防控是对七年来我们驰而不息抓党建品牌培育工作的一次有效检验,各级党组织通过党建品牌引领,很快找到了防控的着力点,进行很好的实践探索,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下一步,我们将在夯实党建基础、着力党建创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区域党建组织力提升孵化基地和燕山党建品牌培育发展中心,进一步构建点、线、面交织的党建生态格局。”燕山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晏利平告诉记者。
“三呼三应”成疫情防控的硬核思路
未呼先应、有呼必应、一呼百应,这是燕山地区按照北京市“吹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思路提出的针对性举措。阻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基层党和政府社会动员能力的一次深入检验。燕山工委将日常的基层社会治理办法应用于阻击疫情的特殊战场,以党建引领“三呼三应”为突破,将党的建设贯穿抗击疫情全过程,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效能。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我们坚持严格防控做到未呼先应、面对需求做到有呼必应、全民参与做到一呼百应,积极将防控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前置,严格落实防控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重点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百姓的生活困难和需求,保障百姓的‘菜篮子’和‘米袋子’;发动全地区全要素合力,构筑起由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坚实防线。”燕山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李鑫对记者说。
■本报记者
肖楠 韩苗苗 曾燕 刘鹏昊 齐子龙 通讯员陈新兴 刘玉茹 赵锦平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