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数字鸿沟,房山这个社区助力精准养老新蓝图

迎风街道杏花东里社区的秦大妈是社区重点关注的独居老人,同时也是听力残障人士,年纪大了之后,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前段时间暴雨天气,社区专职委员在上门走访过程中发现秦大妈听力不好,与人沟通不便,加上网络套餐种类繁多,办理手续过于繁琐,所以家中迟迟未安装宽带网络。在这个人人都用手机、信息秒回的时代,她却成了一座“信息孤岛”。他决定,一定要帮秦大妈接上网。

为了给秦大妈找到最合适的宽带网络套餐,社区专职委员认真对比多家运营商,仔细研究每个套餐的内容、价格和适用性,从准备证件到解释合同,他全程陪同,耐心协助,还将自己闲置的路由器送给秦大妈,帮她节省开销。

现在,秦大妈家里终于亮起了网络信号灯,那闪烁的光点,把温暖和陪伴带进了老人的生活。她可以看喜欢的节目,和远方的亲人视频,也不会错过社区的重要通知。这一切变化的背后,是一位基层社工把“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落到实处的小行动。

以此事为切入点,杏花东里社区进一步总结经验,推动建立针对独居、残疾、高龄等特殊老年人的长效服务机制。

“一人一档”描绘精准养老新蓝图通过定期走访、电话联络、邻里反馈等多种方式,动态掌握特殊老年群体的实际困难和需求,尤其在应急通知、医疗服务、生活采购、精神关怀等方面形成清单化管理。

以“数字覆盖”构建智慧养老新格局联合老工友志愿者协会,开展“银龄关爱”专项行动,精心设计推出适老化网络套餐,志愿者开展“移动助老”服务,为社区老人提供手机维护、防诈宣讲等志愿服务,切实筑牢数字安全屏障。为破解老年人“用机难”痛点,编制《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攻略》,开设“老年数字课堂”。通过“套餐优化+设备维护+攻略技能”三位一体服务模式,真正让数字技术成为增进民生福祉的“连心桥”。

以“多级联动”完善应急响应新机制将独居老人纳入社区重点关怀人群数据库,建立街道—社区—家庭—志愿者四级联络机制,确保紧急情况下信息传递和援助响应及时到位。

科技发展不应遗忘任何人,社区温情正是照亮“数字鸿沟”的那盏灯。当我们把一个个微光汇聚起来,便能照亮独居老人曾经暗淡的生活角落,真正实现老有所依、数有所享、居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