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靓房山丨房山区长沟镇:积极探索联营机制促乡村振兴
房山区长沟镇作为“北国泉乡”,自然风光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但面临资源分散、品牌效应不足和产业联动欠缺等难题。为破解发展瓶颈,镇党委、政府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构建“党建链”工作机制,将党组织嵌入农文旅发展关键环节,组织党员带头整合“御塘贡米”、红色遗址、精品民宿等资源,推动建立联营平台和利益共享机制,初步形成了资源互通、产业互融、利益共享的发展新格局,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路径。
健全“链上”组织架构
嵌入项目攻坚一线
镇党委始终坚持党建领航,聚焦产业提质,统筹组织、人才、产业振兴。严格按照新兴领域“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工作要求,实现重点企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成立临时党支部、联合党支部。着力锻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党员队伍,精准选派机关党员骨干、村支书、产业能人党员组成“红色项目管家”,直插资源整合最难处。
长沟御塘贡米厂直营店展销产品
针对“御塘贡米”品牌散乱之困,嵌入的党员牵头组建产业联盟,统一标准,推动372亩稻田实现年产值超30万元;针对西甘池村63亩稻田咖啡项目的落地难题,驻点党员精准协调村企合作,最终助力村集体实现增收60万元。通过党员“包村联户、定点攻坚”,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直接延伸到黄元井村、三座庵村等8家精品民宿的运营中,2024年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超万人次,为“党建链”串起分散资源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长沟镇农副产品进市集,构建蓬勃生长农业产业链
长沟镇稻田咖啡
黄元井村精品民宿
精准定位“链上”资源
开创联营共赢局面
为将“党建链”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镇党委主导、社会组织和村党支部共同参与构建“农文旅联营平台”。设计“资源入股、按效分成”联营模式,加大“御塘贡米”品牌宣传推广力度,开发农事体验、稻田观光等特色旅游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品牌溢价分成”机制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湿地公园“画稻田美景,学农耕文化”实践活动
推动北良各庄村、南良各庄村开发湿地民俗体验项目;助力黄元井村、三座庵村打造山间精品度假与田园综合体,逐步形成“三区联动、多点支撑”的乡村产业布局;推广“共享菜园”模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吸引城市居民参与农事体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强与山东寿光农业等优质企业合作,引进先进种植技术与科学管理经验,提升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推进129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设施农业用地备案2处,培育示范家庭农场1家。结合各村资源优势,打造更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项目,构建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沿村“共享菜园”农事体验与种植
南良各庄村家庭农场大棚种植
激活“链上”先锋作用
布局运营服务前沿
为确保联营机制持续高效运转,镇党委坚持前瞻布局,在产业链关键环节发挥党员作用,让骨干党员成为“党建链”上的先行军。
“党员先锋”深入各村开展实地调研,做好助农直播前期准备
组建“助农直播探索岗”,让年轻党员深入各村开展农产品摸底与选品,统一选品标准,制定量化标准,提前对接线上渠道,为后续开展长沟农产品直播助农项目做好前期准备;设立“研学导师先锋岗”,由熟悉村情的老党员牵头,梳理长沟镇20公里浅山区步道资源,实地勘测绘制文化导览地图,深度挖掘抗大遗址故事,为破解游客“看完即走”、停留时间不足2小时的困境奠定基础;创建“文艺创作先锋岗”,组织文艺骨干党员围绕各村特色产业和文化内涵,创作例如抗大遗址故事、稻田咖啡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
浅山区步道资源
抗大精神教育基地
通过“党员先锋”提前介入、岗位联动准备,确保每一位党员先锋都成为联营机制中高效运转的关键节点,为后续提升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夯实基础。
拧紧责任链条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为保障党建引领规范运行,镇党委探索建立“数据+实绩”双轨评估机制,将联营工作成效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内容,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一方面,组建党委层面招商引资专班,由镇党委主要领导任负责人,梳理全镇核心资源,制定“一企一策”对接方案,提高招商精准度;另一方面,在党员开展联营工作过程中,找到各方面的关键量化指标,建立运营状况台账,依托现有基础建立“履职评估-数据反馈-优化提升”的责任闭环,确保联营机制在运行中持续完善,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长沟镇招商引资专班企业洽谈会议
长沟镇通过构建“党建链”引领农文旅联营,创新建立多方参与、利益共享的联营机制,有效破解了资源分散、品牌薄弱和运营低效等难题。实践表明,通过党组织嵌入产业链关键环节,以联营平台为载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不仅实现了资源利用率提升、村均增收显著增长,更探索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振兴的可复制路径。该模式证明,只要找准党建工作与业务发展的结合点,通过创新联营机制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就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