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打造首都西南部教育教新发展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教育将实现怎样的跨越发展?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房山区教委给出响亮回应:要构筑更加完善的“五育并举”体系,使学生“四个自信”与品德修养、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体质健康与意志品质、审美情趣与艺术技能、劳动精神与实践能力全面提升,适应终身发展、社会进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不断优化,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作为己任,是对孩子的终身成长负责,是为一个时代崛起倾心尽力。房山,也正在崛起成为首都西南部教育新发展极。



教书育人德为先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

教书育人,理念先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理念至关重要。

在“十四五”规划中,房山区提出要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全区中小学广泛开展“铸魂培志”爱国主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四个自信”,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此外,房山区还将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和系统化工作机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实施德育课程,系统细化各学段德育目标和内容体系、途径和方法体系、管理和评价体系,形成从幼儿园到高中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一体化德育体系。进一步优化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平台,将区域文化优良基因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打造德育特色品牌,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培养思维品质

为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基

智育培养的关键不在教授知识,而是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十四五”期间,房山区将以培养学生思维与关键能力作为切入口,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教学改革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习内容生动,提高学生探求欲,房山区明确要强化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探索开展过程性体验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奠基。

此外,房山区还提出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阅读能力,加强小学数学、科学与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强化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建设,重视实验教学,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不断提升科学教育水平。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广泛开展校园阅读,指导家庭亲子阅读,引导社区全民阅读。



加强体育和健康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体育教育又一次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影响深远。“十四五”期间,房山区将进一步增加体育课时,鼓励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将田径、体操和体能训练等列入必修项目,帮助学生至少熟练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围绕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奥林匹克教育活动。将继续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抓好中小学冰雪特色学校建设,大力开展跑步、跳绳等普及性运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会、体育节、社团等普及性体育运动。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具有房山特色的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还将打造30个品牌化体育活动项目、20支高水平运动队和2至5个精品赛事。

同时,房山区将立足健康中国、健康北京建设,建立健全政府、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学生协同的健康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构建学校心理服务与危机干预体系。强化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制度的落实和指标任务的完成。做好肥胖学生干预指导,建立一生一案,不断降低肥胖率。



学科课程提升美育质量

学生至少掌握一个艺术特长

如何帮助学生全面提升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开足开齐课程并不是美育教育的终点,如何统筹整合区域内外美育资源,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才是进一步让美育走进学生心灵,走进学生生活的“法宝”。

今后,房山区会采用“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掌握一两项艺术特长,培育一批学校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形成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继续推动民族艺术和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鼓励学校美育特色发展,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美育示范校、美育实践基地、美育精品社团建设。



劳育纳入必修课程

每周至少一课时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房山区将落实各学段劳动教育培养目标,将劳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具体来看,要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规定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职业学校还要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积极推动劳育内容与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引导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注重培养学生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一至两项生活技能。



教育愿景展望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顾成强(房山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

如果概括地说一下房山区的教育愿景,就是到2025年,房山区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跃上新台阶,教育强区建设开创新局面,学生综合素质实现新提升。教育资源更加丰富、体系结构更加协调、优质公平更加凸显、体制机制更加完备、开放创新更有活力、长板特色更加鲜明,灵活便捷的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教育对首都和房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达到新能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再向前展望2035年,房山区将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奋力将自身打造成为首都西南部教育新发展极,教育强区特征更加鲜明,教育将为每一名学习者的全面发展、成人成才、终身学习和成就幸福人生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到那时,创新驱动成为房山区教育发展最强引擎,房山区将努力成为首都教育改革的热土、教科研成果重要转化地、教育协同创新的“大舞台”。


■曾燕 纪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