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 推动我区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我区深入落实生态环境部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有关部署要求,解决农业农村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9年全面启动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并依照《房山区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

一是聚焦“一保”,全力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确保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完成万人千吨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并开展风险排查,建立风险源台账。对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调查评估,综合评估饮用水水源地污染现状、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与不足,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与对策,确保居民饮用水安全。同时,制定了《2020年房山区生活饮用水监测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对市政末梢水、二次供水、自建供水和农村水水质监测,截止到2020年12月23日样品均合格。

二是聚焦“两治”,全力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对生活垃圾,全区行政村生活垃圾均采用“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处理模式,做到居住区及周边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积存,生活垃圾全部得到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到100%;对全区28个乡镇(街道)开展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垃圾分类示范片区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完成全区84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对污水,一是组织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梯次推进农村污水治理。二是将农村水环境纳入河长制考核工作,对全区内的小微水体进行全面排查整治。三是协调推进农村户厕改造和农村污水治理,提升农村公厕品质。

三是聚焦“三减”,全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开展化肥减量技术集成示范,建立“定地、定时、定作物、定化肥量”的科学施肥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和肥料利用效率;坚持以“控、替、精、统”技术为路径,依托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为平台,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建立农业用水总量控制、限额管理、水量到户的监控平台,2019年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738,2020年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7511。

四是聚焦“四提升”,全力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民群众参与度。按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11612-2019),制定了房山区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处理站实施方案,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基本达到全覆盖,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制定了《房山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建立了秸秆、景观作物秸秆、蔬菜尾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点143个,覆盖全区23个乡镇,采取置换的方式每5吨秸秆或尾菜换取1吨有机肥,提高了农业生产者对农业废弃物收集的积极性,实现蔬菜尾菜、菌棒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区生态环境局内部设立生态环境执法支队,下设9个执法大队,实行“驻镇分区管理”,对全区各乡镇实行环境监管全覆盖,充分应用卫星遥感、大数据、APP等技术装备,及时发现和查处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事件;强化村委会在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推进垃圾污水治理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责任,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农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直接受益机制。

编辑: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