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地质公园中的石经文化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有一处著名的佛教圣地——云居寺。它位于北京西南75公里的房山区白带山麓,坐落在南泉水河畔。云居寺内以及距它不过1千米的石经山,共藏有石刻经版一万四千二百七十八石,所刻佛教经籍一千一百二十二部三千五百七十二卷。这部浩瀚的石刻佛教经籍世称房山石经,或称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它是一部传世的文化巨献。从今天起《房山新闻》—《生态宜人 美丽房山》栏目将推出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揭开房山石经文化中的自然之谜”科普系列节目,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去了解房山地质公园中的石经文化。
房山石经的刊刻始于隋大业,由静琬大师发起,历经唐辽金元,至明末而止,长达一千余年,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像这样大规模的刊刻石经,历时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是稀有的珍贵文化遗产。
云居寺最多的石刻佛经:最著名的,当属寺内珍藏着的14278块石刻大藏经,这些石经从隋代开始刊刻,直到明末结束,刻经史历经了1039年,是目前世界上存放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佛经。
云居寺石刻经书记载了千余年的佛教文化传播历史,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大藏佛教经文,突显了灿烂的石刻书法艺术、彰显了特有的石文化。与此同时,伴随着石刻经书的产生、延续和藏匿,形成了以石刻经书为主体,含有寺院殿宇、亭塔碑刻、刻经用石、藏经之洞等众多内容的房山石经文化。从中我们也感受到房山石经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延续有其社会和宗教的原因,但也都与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者:任婕 庞艳芳 范立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