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筑森林“防火墙”
讲解风力灭火机原理知识
每年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为北京市森林防火期,其中,1月1日至4月15日为森林高火险期。
造林是过程,毁林在一瞬,保护生态宜居美丽房山的森林资源,防火是根本。今年11月,房山区正式进入2021-2022年度森林防火期。在这个森林火情高发的季节,拥有森林面积达200余万亩的房山,不断加强对森防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并通过人防、技防等多种形式,扎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森林火灾发生,坚决杜绝重、特大森林火灾,为全区森林资源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筑起一面坚实的防火“墙”。
防患未“燃”
房山区现有森林防火区面积14.07万公顷。其中:一级森林防火区11.24万公顷、二级森林防火区1.81万公顷、三级森林防火区1.02万公顷,是北京市重点森林防火区。
风力灭火机灭火演练
区应急管理局火灾防治管理负责人李会健说:“今年可燃物载量增加,夏秋两季,北京地区出现大幅度降雨,林区植被生长茂盛,林下可燃物载量显著增加;据市气象部门预测,第四季度正值寒冷空气交汇期,大风天气增多,降水较少,气候较为干燥,森林火灾的风险因素增加;林间供电线路穿插较多,“树线矛盾”隐患较大,冬季多风易引发供电线路打火。综合分析各种因素,2021-2022年度森林防火形势十分严峻。”
森林防火自动语音提醒系统
森林防火期,房山区将继续以“宁防勿救”“九分防、一分救”为原则,实行联防联治,不断压实各级各环节责任,突出重点区域,加强监测预警、火源管控,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及时排查消除隐患,全力确保森林防灭火形势稳定。李会健说:“房山区人口密度大,林区和居民区交错,施工、农事、旅游、登山等活动人员多,野外随意用火时有发生。全区境内文化古迹多、旅游景点多、军事设施多、重要设施多、化工企业多,一旦发生森林火灾,造成的环境影响不可估量。所以,森林火灾一定要防患于未‘燃’!”
随时备“战”
早晨7点半,在位于佛子庄乡的房山区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佛子庄中队大院内,中队长徐敏中带领18名队员正在集结,今天,他们要去演练森林灭火。
房山区“北沟”,是深山区,区域内丛林茂盛,稍不留神,就会引发山火。
沿着佛子庄村南侧的山路一直向上,到达佛子庄登山步道。队员们身背风力灭火机、2号工具、油锯、水泵等扑火工具下车集结后,开始演练。演练现场假设熊熊大火燃烧,队员们用风力灭火机吹灭山火,徐敏中安排部署扑救任务……一系列扑火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演练充分检验了队员们快速反应、协同作战和应对森林火灾的处置能力,收到了良好效果。
负重登山
据了解,佛子庄中队是一支以扑救森林火灾为主兼顾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和其他事故应急救援的区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队员的平均年龄是30岁,虽然年轻,但是他们有着扎实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上一年度森防期,该中队共接火警12起,在无人员伤亡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森林火灾隐患。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该中队积极组织开展体能训练,不定期进行实地拉动演练,有效提高整体反应、协调配合、应急处置能力。
记者获悉,今年森防期以来,房山区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强化野战化、实战化训练,坚持靠前驻防,充分发挥巡护职能,全面清除火灾隐患,截至目前共制止野外用火行为27起。
记者自区应急管理局了解到,房山区现有森林消防综合应急救援大队1支,下设8支中队,每队40人,共计320人;乡镇级专业森林消防队伍20支,每队20人,共计400人;乡镇级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3支,每队15人,共计45人。专业森林消防队是扑救森林火灾不可替代的主要力量。他们反应迅速,有专业技能,有专门的装备,战斗力强,发生森林火情能迅速到达火场,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灭火原则,切实减少了火灾带来的损失。
“天眼”监控
“这是上方山林场、这是霞云岭乡、这是十渡王老铺村……”在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里,坐在大屏幕前的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不停切换着全区重点林区的实时监控画面。
区园林绿化局森林防火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视频监控系统里,只要切换一路信号,重点林区的画面状况尽收眼底,任何地方一旦出现情况,系统将自动‘报警’,提示进行火情处理。我们就能及时地向当地反馈信息,调集最有力的资源,把险情处理在初始阶段,大大节省了时间和人力物力。”
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
据悉,为保护森林资源提供科技化支撑,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体系,房山区建设了火情自动识别系统、数据传输系统、多处无人值守站、森林防火指挥调度平台,可以全面监控全区森林火情的发生,而且可拓展至监控林区私搭乱建、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林木等领域,为创造国家森林城市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同时,形成了科学、先进、规范的森林防火管理体系,实现全天候的人工监测、视频监测自动报警、地面巡护相结合的立体式监控网,森林防火视频监测覆盖率稳步提高。
记者了解到,我区目前共有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83套,该系统通过在重点林区安装高倍摄像机等设备,将采集的图像传输至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中心就会有多个画面同时显示,只要在监控范围内,可能引发火灾的火情会立即在视频中显示出来。
散落在全区林地里的众多高清摄像头,就像无数“天眼”,守护着广袤森林的安危,成为我区森林抵挡险情的“防火墙”,它们貌似无影无形,却运筹帷幄决胜于百里之外。
全面防控
在青龙湖森林公园,森林防火护林员正在通过望远镜观察四周情况;山区林地还安装了自动语音提醒系统,只要有人经过,系统便会提醒:“保护森林资源,严禁野外用火”等。
据统计,本区共有生态林管护员、护林员、巡查员及平原地区的防火管理人员6800余名,瞭望塔73座,他们都在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默默为房山区森林安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其实,在每年9、10月份,细心的人便会在丘陵和山区的道路两侧、山脊边缘等地看到身穿橘黄色马甲的护林员在开设防火隔离带和清理林间可燃物,这也是在为防火做准备。2021年,全区将清理林间可燃物33万余亩,开设防火隔离带167万余延长米,预计11月底前全部完成。
森林防火护林员用望远镜观察
记者获悉,今年,房山区还全面启用了“森林防火码”及“防火码2.0”系统,森防人员全员下载“防火码2.0”APP,对进山入林人员实行扫码登记,实现火因可追溯,人员可查询。设置森林防火码的有林单位、检查站充分利用“森林防火码”,对进山入林、入景区、入自然保护区等人员进行重点宣传,形成“内督外防、上下一体”工作机制和立体式、全覆盖的宣传格局。同时,森林防火检查站、管护站的工作人员还会对过往行人和车辆进行宣传、检查、登记、留存火种,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森林防火区,禁止闲散人员进入森林高火险区活动。在重点节假日,增加临时检查站,严禁游人携带火种进山入林,提高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区森防办相关负责人说:“森林防灭火这场硬仗已经开始,日后,我们将继续做好值守、强化宣传、严管火源、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加强科技防火和队伍建设,提升我区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确保全区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为建设生态宜居新房山贡献一份力量。”
■文/图 韩苗苗 杨茹 李晓鹏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