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冷链的新冠防控技术指南

在涉及冷链的新冠防控过程中,食品生产经营者是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人,防控要兼顾“人防”与“物防”,预防冷链食品从业和相关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预防食品及其包装材料被新冠病毒感染者污染。从业人员的健康是根本,具体涉及到从出厂到销售始终处于低温状态的冷链食品,在生产、装卸、运输、贮存及销售等各环节中新冠病毒污染的防控。对从业人员实行健康管理要坚持“绿码”上岗制,确保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加强手卫生),异常症状及时上报,加强健康宣传教育。


一、冷链食品生产加工过程哪些环节需要消毒

■食品生产加工人员

进入作业区域的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应当定时用含酒精的免洗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原料及半成品外包装

对来自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国家)的冷链食品原料和半成品进入企业或者入库前,应对其外包装进行严格有效消毒;用于搬运冷链食品原料或半成品的工器具(如转运箱、勺子、钳子等),每次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对来自国外疫区经检测受到新冠病毒污染的食品原料、半成品,应当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要求进行处置。

■生产加工设备器具

生产加工前、加工后使用的器具应当分开放置并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对生产加工后(或生产加工过程必要时)的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当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

■生产加工环境

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和即食、熟食食品生产各环节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应在生产加工过程、生产完毕后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特别应当加强对生产加工过程中人接触的各种操作台面、接触面/点(如门把手、开关、器具把手、电话、厕所等)、人流密集环境的清洁和消毒频次。


二、如何对生产加工设备及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

■清洗

先用物理方法清除表面污物,用水进一步冲洗掉污物,将温度为50-55℃的碱性溶液或合成洗涤剂/酶溶液施于待清洗的表面,接触6-12分钟后,清理、擦拭待清洁的表面,用清水冲洗掉碱溶液或清洁剂,推荐使用酸(例如磷酸、盐酸或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清除水垢或锈斑,肉类、水产品、蛋制品加工环境最常用碱性溶液进行清洁,最常用的清洁剂是1.5%的氢氧化钠溶液,去除肉类沉积物、脂肪和污垢也可选择各种合成洗涤剂,使用时应在适当的温度下使其与待清洗表面充分接触并保持一定时间后方可用水冲洗,也可使用能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溶液清洗。

■消毒

所有待消毒的容器具、设备或环境物体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洁后方可进行消毒,通常使用的消毒剂包括含氯、碘的消毒剂或季铵盐溶液。消毒后的表面是否需要清洗取决于所使用的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可在设备上残留较长时间,因此季铵盐类和含碘消毒剂均需在使用后用水彻底冲洗去除。如果消毒后设备表面发生腐蚀,可在被腐蚀区域涂油保护。若涂抹用油是食品级产品则无需去除,若为非食品级油,则在下一加工班次开始之前应将油清除干净。使用原位清洗方法对于运动中的传送带和生产加工设备其他部件进行连续清洗。


三、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如何消毒

1、司机及运输随从人员应当保持个人手部卫生,车内应当配备酒精类洗手液、消毒剂和纸巾,对手进行定期消毒。

2、司机在向企业员工传输、递交配送文件前应当洗手或消毒,文件最好置于一次性容器和包装材料中。对于重复使用的容器,应当进行定期、适宜的卫生清洁和消毒。

3、凡是人手频繁接触的方向盘、车门把手、移动设备等最有可能被病毒污染的表面,均要定期消毒。

4、车辆运载一批货物的前、后均要对车内人手可能接触的部位特别是车厢内外进行彻底消毒。


四、销售经营过程如何消毒

食品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操作,勤用洗手液洗手消毒以保持个人手部的清洁卫生。对人手频繁接触的各种表面、把手(如门把手、冷藏设备把手、盛放器具把手、推车把手等)、按钮(如计算器、电子称量器具按钮等)等及时清洁并消毒。每天经营完毕后,应对经营区域进行全面消毒。方便顾客洗手消毒。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五、餐饮加工过程如何消毒

餐饮业应当对所有冷链食品接触面、外包装和用具进行经常清洗和消毒,并加强餐(饮)具、调味品容器的清洁消毒。做好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各种设备、区域、接触面/高频接触点(如台面/夹子/服务用具/开放式自助展示台/门把)、垃圾桶、卫生洁具等进行更高频率的清洁和消毒。加大对工作人员工作服的清洁消毒频次。确保店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时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六、供食品生产经营者选择的常用消毒剂有哪些,其适用范围如何

醇类消毒剂,有效成分是70%-80%的乙醇,主要用于手和皮肤消毒,较小物体表面的消毒。含氯消毒剂,有效成分以有效氯计,适用于物体表面、果蔬和食饮具的消毒。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其中过氧化氢消毒剂有效成分为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3%~6%;过氧乙酸消毒剂有效成分为过氧乙酸,质量分数15%~21%.适用于物体表面、空气的消毒。季铵盐类消毒剂,适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


七、重点环节

装卸储运防控要求

源头管控出具证明,港口码头装卸从业人员防护,运输配送杜绝直接接触货物,做好日常消毒。

生产加工过程防控要求

从业人员保持距离减少密度,厂区应当保证通风要求,厂区给排水设施达标,做好工作环境消毒,做好食品垃圾的处置。

销售经营及餐饮防控要求

保持人员安全距离,保证空气流通,确保环境消毒,应急处置措施。


八、出现健康状况异常人员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疫点消毒等,对环境和冷链食品进行采样和核酸检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根据疫情严重程度,暂时关闭工作区域切断传播途径,同时按规定处置污染物。


九、发现样品核酸检测阳性的应急处置

对相关物品临时封存,对工作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对可能接触人员及时开展核酸检测和健康筛查等措施,应当保持冰箱、冰柜、冷库等冷冻冷藏设备正常运行,对于核酸阳性产品,应当按照当地主管部门要求进行处置。

来源: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