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窖乡多措并举发展民俗文化打造璀璨“京西历史文化名乡”

(一)挖掘民间艺术,留住乡愁记忆

系统挖掘整理南窖吵子会、礼佛会等9种民间花会历史资料,筹备恢复民间花会祈雨、祈福传统节庆活动。通过访谈口述、聘请专家等方式,深入挖掘特色民间曲艺、绘画、编织、剪纸等艺术资源,积极整理归档我乡民俗文化遗存。积极申报民俗文化保护项目,建设南窖乡史馆及南窖村、水峪村乡情村史陈列室,对全乡人文历史沿革进行详细介绍,展陈民间艺术作品、民俗表演道具。恢复康熙年间修建的古戏楼,为民俗活动搭建舞台。按照村民口耳相传和民俗专家考证,完成灯笼会、灯城等文化形态恢复。完成水峪瓮桥、娘娘庙、杨家大院等文物的保护修缮,举办历史文脉珍品展,复原古商街上的商铺牌匾、幌子招牌等72处,留住乡愁记忆。

(二)传承民俗技艺,延续千年文脉

培育本土人才,恢复传统技艺。制定《南窖乡民间花会恢复工作方案》,恢复中幡会、大鼓会、音乐会、狮子会、叉会5支民间花会,组织乡域内群众参加花会队伍,邀请民间花会传承人定期进行现场指导、训练。成立水峪中幡演出服务有限公司,规范队伍管理和培养,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打造多元化的人才培训模式。截至目前,5支花会队伍共有75人,均达到演出表演水平。水峪中幡作为入选“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优秀民俗文化代表,内容已编入南窖中心校学生教学。学校组织开展学生版中幡培训,并在民俗文化节活动中进行展演,引起热烈反响。

(三)弘扬民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紧抓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战略机遇,以承办“遇见南窖·慢品西山”北京西山民俗文化节为契机,将传统的民俗表演与现代演绎相结合,通过在花会表演中增加剧情、汉服体验、沉浸式剧本杀、传统手工制作等形式,创新游客体验,不断输出南窖印象。同时,基于特色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开发折扇、明信片、竹简等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以中幡、过街楼为造型的文创雪糕广受好评,销售尤为火爆。整合乡域内民俗文化资源和人文、自然景观风貌,推出“传统古村游”、“民俗文化游”等精品旅游路线,增加游客的到访体验,打造特色旅游品牌,以历史文化为内核、民俗文化为特色、良好生态为依托的全域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编辑:王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