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 请看“房山答卷”

牛口峪湿地公园


近日,记者从区园林绿化局了解到,由关注森林网开展的“地方林(草)业十佳新闻”网络票选活动正式开启,共有23个省、市40篇参评作品入选,其中,北京市入选文章名为《“‘创森’中的房山”,保护生物多样性,请看“房山答卷”》。文章讲述了自房山启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以来,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保护修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本次评选活动投票截止时间为2月25日,活动期间,每人每天可投一票。作为北京市唯一入选文章,该文章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全民“创森”需要你我参与,希望广大读者投上宝贵一票,一起为“房山创森”加油,为建设绿水青山、生机勃勃的房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永定河长阳段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鸟类驻足 赵永祥摄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时强调: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北京市域面积约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0.17%,植物种类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8%。近年来,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多个濒危、珍稀物种在北京被发现。在2020年的本底中,北京市已实地记录82种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群系,各类物种共5086种。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鹗


生机勃勃的房山

房山区,是北京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最多、野生动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现有陆栖脊椎动物302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4种,北京市重点保护动物134种;维管束植物116科452属897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3种。

自房山启动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以来,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力度,积极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栖息地保护修复。截至去年年底,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9.87%,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以上。


“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


全区现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5类13处自然保护地,涵盖北京市全部自然保护地类型,数量居全市第二。共有自然保护区3处(市级)、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级1处、市级2处)、森林公园3处(国家级2处、市级1处)、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地质公园3处(国家级2处、市级1处)。覆盖面积约726.4平方公里,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6.5%,居全市第二。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安居乐业”在房山

房山区近年围绕“中国黑鹳之乡”建设,积极实施绿化空间提升、湿地生态恢复、保护区建设等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恢复措施。丰富的植被条件,优质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野生动物在房山“安居乐业”。

2014年,“中国黑鹳之乡”落户房山。

2015年,房山吸引黑鹳“英雄母亲”连续3年每窝孵化4只宝宝。

2018年,房山区牛口峪湿地公园发现全球濒危鸟类,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同年,大石河红领巾公园迎来大批迁徙天鹅,有疣鼻天鹅、大天鹅、小天鹅200余只。

2019年,世界珍稀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光临房山。

2021年,在牛口峪湿地公园发现“霸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鹗。

在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生存的猕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为北京地区最大的野外群种。

在植物方面,房山有生长在山谷、悬崖之阴湿石隙的独根草,有国家三级保护濒危植物青檀,有本区特有、世界其他所有地方都没有的植物房山翠雀,有在房山首次发现并用房山命名的珍贵植物“房山紫堇”。


生长在悬崖缝隙的独根草


在房山首次发现并用房山命名的“房山紫堇”


不仅如此,仅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就有北京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的古树群,各类野生植物多达110科319属652种。中国林蛙、豹猫、斑羚、西伯利亚狍、岩松鼠、红嘴蓝鹊和涝峪苔草、拐枣、黄果朴、流苏树、脱皮榆等野生动植物生活在此。


定格精彩看房山

去年5月,百名摄影志愿者成立了房山“红绿蓝·生态眼”社会志愿者联盟,他们投身于记录房山生态环境建设中,助力“创城”“创森”。一幕幕珍贵的影像,是志愿者们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的生态变化,是普及生态知识、宣传生态成果让房山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的体现,也是房山加快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全民参与野生动物保护


全民参与护房山

随着房山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市民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识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如今全社会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情高涨,形成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仅2021年1月至9月,房山区野生动物救助达到119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46只、北京市一级保护动物10只、北京市二级保护动物35只、“三有”保护动物23只。


 房山“红绿蓝·生态眼”摄影志愿者记录生态变化 武秀梅摄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自然,让绿水长流、青山常在,才是最美的和谐家园。

每一种生物都不可替代,每一个生命都不容忽视,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一起努力!


■文/图 郭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