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顶之巅 守护生命

——记房山区第一医院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姜学峰



北京冬奥会上有这样一群“隐藏高手”:他们背着医疗包,脚踩滑雪板,不是比赛选手,却个个身手矫健、风驰电掣,他们就是“滑雪医生”。姜学峰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滑雪比赛是冬奥会最重要、最精彩的比赛项目之一,但因其高速的特性,也是最易发生事故和损伤的项目之一。又因滑雪比赛场地赛道内无法运行机械救援设备,因此所有赛道内的医疗保障任务,都需相关人员依靠滑雪板到达指定地点。

对此,2018年,北京冬奥组委联合北京市和河北省卫健委,面向京津冀地区40余家医疗机构近300名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组织了滑雪技能培训报名测试。经层层选拔,姜学峰以优异成绩通过考核,正式成为了我国首支由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滑雪医疗保障救援团队“北京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的一员,也成为区卫健系统乃至北京市西、南郊区唯一一名入选队员。

冬奥会在环境、项目设置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对相关医疗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三年四个雪季的滑雪技术训练和反复的创伤急救技能培训,姜学峰和队友们具备了较高的滑雪技术、赛道救援技术和英语交流能力。今年1月16日,这支滑雪医生团队正式入驻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云顶滑雪公园,进入闭环模式,开启北京冬奥会的滑雪医疗保障任务。

云顶滑雪医疗保障队的滑雪医生需要保障6条赛道,包括障碍追逐、平行大回转、坡面障碍、U型池、雪上技巧和空中技巧。姜学峰主要负责C区的保障任务。C区有中国夺冠热门项目空中技巧和被称为云顶赛区难度之最的自由式滑雪雪上技巧项目,保障难度也因坡面最大、雪面高度不平,被称为“雪上救援难度的天花板”。同时,根据国际滑联要求,当运动员出现事故后,救护人员要在4分钟内到达现场,这就需要救援医生同时具备医疗救援能力和滑雪能力。滑雪比赛户外场地低温、坡度大,又增加了救援的难度。面对严寒和大风天气,他们保障时要在赛道点位站立6至8个小时,还要双眼紧盯赛道,紧绷一根弦、时刻准备救援,这对每一名队员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尽管条件艰苦,但姜学峰经受住了考验,赛事期间他参与了C区唯一一次救援美国运动员并成功营救,得到了队里和奥组委医疗官员的一致好评与认可。除了C区保障任务外,他也会支援参与其他赛道保障难点、事故高发点位的救援。

“能成为一名滑雪医生并服务冬奥会,我很幸运,也很自豪。但滑雪医生们最大的愿望是只守护,不出场。”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保障任务却在继续。接下来,姜学峰还要服务北京冬残奥会,他说他会全力以赴,高质量完成好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传承好“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不畏严寒、刻苦努力、敢于面对任何困难的精神,无愧于“北京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的称号。


 ■文/图 曾燕 石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