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样样通!看房山老杜的“十八般武艺”!
他是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
他是普通人老杜
也是房山燕山东风街道的“孙悟空”
今天方方带大家一起聆听
老杜与“孙悟空”的故事
老杜就是“孙悟空”
和老杜走在羊耳峪第一社区
迎面而来无人不识老杜
“杜大哥”“老杜”“杜叔”“小杜”......

老杜能记住每个人的姓名、住址和家庭基本情况。不仅对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他也是如数家珍:“这个井盖之前被施工队轧坏了,我盯他们一天,修不好我不走,他们也别想走!你看现在这个,就是新的。”“这个冰柱子,是前两天刚发现的漏水,这是暖气二次利用的废水,这不得污染环境!我正准备报社区”......

社区巡查中发现的这些“小事”
都被老杜认真记下来
整整记录了30本笔记
解决一项划掉一项,没解决的持续复查
能自己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自己解决的想办法与涉事单位沟通解决,从修理水阀电暖到社区建设规划,老杜之所以“无所不能”,是因为从未出于私心。
所以,居民信任他,管理单位尊敬他。
格局打开了
“想那么多干嘛?没意义!”
当问到老杜
这么多年是否被误解过
老杜摆摆手答道
老杜是个大嗓门
说起好人好事是这样
说起烦恼误解也是这样
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问心无愧,谁也不怕!”

有人议论他做好事收好处费,他便给独居老人买早点后,在广场众人纳凉时收早点钱,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做好事不是做慈善,这钱我收得坦荡。”
有传闲话、嚼是非,再来找他修水阀他照去,“人家有困难我能不帮吗?得帮!这不冲突。”


当被夸赞思想觉悟真高时
这个当了一辈子水暖工人的老人
蹭一下坐直了
“我是组织的人,是支部书记,
得代表组织,不能给组织丢人啊,
格局得打开咯!”
“我可不是白干的!”
从老杜退休到现在
社区义务服务就是他的主业
曾有媒体统计他已累计做了6000件好事
但作为一个将服务居民的习惯
融入生活的人
以数字衡量他的付出本身就略显单薄
这些年,他从没收过一分钱,还经常自掏腰包买材料买工具。
曾有位80岁高龄的佟姓老人拄着拐杖来到老杜家,拿出一个装有1000元钱的信封,以感谢他多年如一日的照顾。
老杜说:“老太太,这个信封您要是放下,我出门就交社区居委会,而且以后再也不上您家的门。您把信封收起来,以后我照样为您服务,有困难您随时找我!”老人这才揣着原封未动的信封回去。
不过,据老杜自己说,自己收过一盒烟。
在社区,有位王姓老人,老杜一直尽所能照顾他。后来老人年纪大了,被子女接到养老院生活。2018年,老人临终前把小儿子叫到身边嘱咐:“我走之后,买一盒好烟,送给老杜。”老杜听完面前陌生中年人转述老人的话,接过了烟,这是他收到过最贵重的礼物。
这玩意儿“上瘾”
说起老杜的动力是什么
他提到自己刚退休那会儿
18年前
老杜还是杜师傅
刚退休的杜师傅,心情有些低落。
一天,同社区的马师傅找到他,进门便递给他一个存折和纸条,姓名、账号、密码都写在纸条上:“我年纪大了,不会取钱,你能每个月帮我取点钱吗?”
看老杜发懵,马师傅解释说:“我知道你在厂里当过支部书记,党员的觉悟一定高。存折给你,我放心!”
从此,老杜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找上门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修水管、换水阀、通马桶......只要有求,老杜必应。


再后来,老杜担任了社区的支部书记、网格员、楼门长等职,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社区服务也从小事慢慢变成对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修建郊野公园、加固老旧小区墙皮、安装防护栏等等,其中大部分已变为现实。
老杜?“郭子”?
2015年春晚
由郭冬临和刘涛主演的
小品《一定找到你》
让人记住了“好人郭子”
而小品里演的好人好事
老杜全都亲身经历了一番
八年前的一天凌晨,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敲门声。家住21号楼的老陈一进门便跪在老杜面前:“杜大哥!您一定要帮帮我啊!”
“什么事儿你说啊?别跪着!”老杜边穿衣服边忙着把人扶起来,这才发现对方已经哭红了眼:“我母亲去世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老杜闻言立马拉着他奔向居委会。一边安慰老陈,一边联系社区崔书记开具证明。老陈连夜将母亲送回老家,按照家乡习俗火化安葬。

现实的老杜 仍旧每天早上6点起床巡查 调解百家家务事 对于老杜来说 好人好事是一种习惯 无关乎大小,贵在坚持 他做事的出发点永远是“大公”而非“小我” 如此 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人格魅力 才能担得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本期编辑:杜菲菲 王晓菊 文字编辑:任玺言 图片拍摄:李佳文 信息来源:燕山工委、办事处 审 核:武宏 巴金鹏 刘卫峰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