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社会面仍持续出现新增病例?北京疾控:原因有三

图片




5月20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40场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目前,本市本轮疫情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播速度快、隐匿性极强的特点,容易随着人员流动或聚集加快疫情传播。近期,本市在朝阳区、房山区、丰台区等部分区域实施了封控、管控、居家办公等防控措施,为及时、快速、有效遏制疫情蔓延发挥了积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社会面之所以仍有新增病例,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社会面仍保持一定的人员流动性。考虑到经济运行和民生保障,我们只是在疫情比较严重的区域采取管控措施,大部分区域依然实行常态化管理,保持了一定的人员流动性,尽可能降低对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但同时也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出现隐匿病例跨区域流动引发的疫情。


二是存在履行“四方责任”不到位问题。通过近期病例分析发现,有些单位、企业、个人未严格履行“四方责任”,加剧了疫情传播风险,导致出现多起聚集性疫情。


三是由奥密克戎毒株隐匿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所决定。感染者在疾病早期多数症状轻微,不容易引起警觉,只能通过主动核酸筛查才能及早发现,进一步增加了防控难度,也是社会面仍有新增病例的重要原因。


刘晓峰表示,随着疫情形势发展,本市防控政策也会因时因势动态调整,不断优化各项防控措施,最大限度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在这里,也希望各单位和广大市民朋友严格履行“四方责任”,联防联控,各负其责,同心抗疫,尽早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本期编辑:王小原 王晓菊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核:武宏 巴金鹏 刘卫峰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