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就医及健康管理
老年人、儿童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他们的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比如老年人感染后居家治疗该注意什么?儿童发热后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等等。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于12月13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有关情况,并邀请来自中国疾控中心和部分医院的专家就公众关心的问题作出权威解答。
儿 童
有孩子的家庭可以储备哪些药?
应适当储备一些儿童常用的应急药物,但不推荐储备很多药物,如果储备很多药物保管不当有可能导致孩子误服。推荐储备的药物,第一类是退烧药,孩子发烧是经常会遇到的,对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可以选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有一种就可以。2个月到6个月之间的婴幼儿,不适合用布洛芬,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两个月以内的婴幼儿,不推荐常规使用退烧药物,可采用物理降温等措施并及时就诊。
其他的如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也可以储备一些清热祛痰的药物。咳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孩子轻微的咳嗽不推荐常规使用药物,如果有鼻塞、明显的咳嗽等,可以做雾化、洗鼻子,家里可以用加湿器提高空气湿度,增加孩子的舒适度。明显的咳嗽可以备一些清热祛痰的中成药,根据孩子的年龄,适合年龄段的药物就可以,但是不主张同时服用两种及以上。
儿童用药有哪些注意事项?
不推荐、不主张两种药物同时服用,也没必要交替服用。按照说明书适应的年龄段,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或者医嘱用药,同时要注意两次用药之间的间隔时间。家长最好不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者推测来给孩子用药,因为儿童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用药应该更加规范和谨慎,如果家长拿不准,现在很多医院都开通了互联网诊疗,可以通过远程就诊来得到专业人士的用药指导和推荐。
儿童感染新冠后有哪些表现?
儿童感染新冠病毒以后的表现和成人是相似的,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流鼻涕、鼻塞,这是大部分孩子的表现。还有一部分是不典型的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好、呕吐,甚至腹泻等。还有个别的孩子会出现喘息、声音嘶哑等。
但是儿童发烧的程度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可以烧得比较高,甚至39度多、40度,但他们的热程一般是2至3天,现在观察2至3天左右大部分孩子都退烧了。所以病程是3至5天左右,这是绝大多数儿童的表现,所以出现重症的概率非常低。
孩子有发烧等症状,什么情况下需要去医院,什么情况下可以不去?
最简单的区分方法就是,一定要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孩子虽然有发烧等症状,但是精神挺好的,特别是退烧以后能吃能喝能玩,这时候就没必要特别紧张,也不需要马上去医院就诊,可以在家继续观察、对症处理。但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建议去医院,发烧持续3天以上还没有好转的迹象,这种情况下应该去;孩子精神不好,即便退了烧,精神依然不好,包括小婴儿有时候哭闹、烦燥、不好安抚,大一点孩子老是睡觉、没精神、脸色不好,这种情况不论孩子的体温高低都要去医院就诊;还有一些情况,咳嗽进行性加重,比较频繁,影响到日常生活和睡眠,就要去就诊;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喘息、呼吸增快,甚至呼吸困难,明显的声音嘶哑等,要小心喉炎还有喉气管炎,这种时候也要及时就诊;当然出现了意识障碍、惊厥要马上就诊。特别提出大家注意的,三个月以下的小孩是特殊人群,包括新生儿和小婴儿,一旦出现发热,建议及时就诊。
老 年 人
老年人应该怎样防护?
首先,要接种疫苗,包括全程疫苗和加强疫苗。接种疫苗之后,可以明显降低老年罹患重症感染的发生率。第二,减少外出,特别是避免去人群比较聚集的密闭场所,如果必须去,一定佩戴好口罩。在整个过程中,尽可能减少接触外界环境,回来一定要洗手。第三,加强通风,现在是冬季,特别是北方地区天气比较寒冷,通风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的保暖,可以把老年朋友安排在另外一个房间,通风结束后,室温恢复正常再让老年人返回该房间。第四,老年人往往合并有一些基础疾病,基础疾病现阶段一定要控制得非常良好,不能因为害怕去医院取药而停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购药,或者让亲戚朋友购药。第五,老年人最近一段时间需要规律生活,不要太过紧张,有规律的睡眠,保证营养,但也不要暴饮暴食。另外,尽可能减少烟酒的接触。不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在最近一段时间可以减少对老年人的探望,减少病毒暴露的机会。
如果家人新冠阳性,老年人怎样做好防护?
如果共同居住人感染新冠病毒,最主要的原则是尽可能减少老年人接触病毒的机会,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把患者安排到另外一个居所。条件不允许,患者需要有一个独立的房间,关好门、加强通风。加强环境消毒,特别是一些公共暴露环境,如卫生间、门把手、水龙头,当患者接触以后,一定要清洁消毒。另外,要关注老年人的情况变化,如果出现问题,早期识别,早期诊断。
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怎么办?
一、加强观察和监测。
二、加强日常护理,包括清淡饮食,老年人一旦感染以后,胃肠道功能不好,建议少食多餐,避免一次吃大量食物后出现呕吐;另外要保证老年人的睡眠;补充适量的水分,水分跟饮食是一样的,建议结合体温和出汗情况适当补充,水分的补充也是少量多次,防止一次大量补充水分引起胃肠道不适和加重心脏负荷。
三、退热药物的应用在老年人身上要更加慎重,体温越高、年龄越大,用药更要慎重,烧的越高,用药越慎重,这样主要是防止老年人用退烧药后一次大量出汗造成虚脱甚至低血压的情况;此外,退烧要缓,可以用物理手段退热;在应用退热药时要避免多种药物共同使用,还有一些感冒药是复方制剂,也可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再同时用药,可能产生药物过量的情况,因此一定要看清楚药物说明书。
四、中成药的应用也一定要少而精,可以选用一种进行治疗,不要多种同一作用的中成药同时服用。
五、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强调两点,第一是高血压药物,因为发热引起大量失水可能造成血压降低,在发烧期间,特别是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注意血压监测,如果血压已经偏低,低于正常水平,降压药就可能需要减量,甚至停用,等血压恢复正常时再按照常规使用;另外是降血糖药物,老年人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可能吃饭很少,所以要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特别提醒,老年人一旦感染了新冠病毒,稳定能力下降,即使年轻人可能也有这种感觉,发热以后走路有点打晃,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以后,特别容易跌倒,跌倒之后容易出现骨折。因此老年人在出现发热、比较虚弱时,一定要防止跌倒。
什么情况下老年人需要考虑就医?
第一,症状持续或者加重,如发热持续甚至有加重倾向。
第二,出现新的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大小便失禁或突然出现肢体不能运动,特别是单侧肢体不能运动,或者老年人不能进食了,出现恶心呕吐,或者老年人出现嗜睡状态,不能认人了,出现定向障碍,这些都是危险信号。
另外,基础疾病的加重,如老年人本身有冠心病,出现心绞痛,原来有慢阻肺病或哮喘,出现慢阻肺病和哮喘的加重,加重时也是提示老年朋友需要就诊。
一些基础疾病本身不太稳定的,比如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有严重的心脏基础疾病,或者是有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没有接种过新冠疫苗,这组人群是出现重症新冠肺炎、高危人群中的高危,需要格外重视。
为什么没接种疫苗的老年人风险高?
一是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在衰退,二是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基础性疾病,在感染了新冠之后,会导致基础性疾病有加剧的风险。不论是独居,还是跟家里人共同居住,只要是老年人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建议尽快去完成接种,包括完成全程接种,完成加强免疫的接种。
此前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是否一直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在接种疫苗过程中,有一个绝对的禁忌,那就是接种疫苗之后出现过严重的过敏反应,后续对于这种疫苗就不能再接种了。像其他大多数情况都属于缓种的情景,包括在前期因为基础性疾病在评估过程中不能接种疫苗,绝大多数属于缓种。
如果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在前期处于急性发作期,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以后处在稳定期,或者因为特殊的治疗不能接种疫苗,特殊的治疗结束了,都可以考虑接种,尤其是目前疫情流行强度比较大,传染源比较多的情况下,对这些人经过再次评估之后许可的话,就可以进行接种。
综合国家卫健委、中国政府网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