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领航,共治共享!2023年星城街道“接诉即办”跑出为民服务“加速度”


星光领航 共治共享





01
党建引领,高位统筹

街道将“接诉即办”与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聚焦“七有”“五性”需求,紧紧围绕“七有”要求做好民生工作,在满足“五性”需求上狠下功夫。按照区委“六为”工作思路,通过党建引领,办实事,解民忧,暖民心。
1、 “一把手”亲自抓,高位推动“接诉即办”工作。
星城街道建立“1+2+N”的“接诉即办”工作模式,“1”即每一件工单均由“一把手”派单,第一时间了解居民诉求,“一竿子插到底”;“2”即工单实行职责科室和社区“双派单”“双考核”;“N”即贯穿“接诉即办”工作全过程的纪工委督办、会商研判、入户见面、包里包居、网格化等N个工作机制。街道将“接诉即办”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把手”亲自抓,每天了解当天诉求办理进度,疑难工单“一把手”随时跟进调度,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召开专题会商会解决难点问题。

2、大党建+微治理,精准解决城市治理“老大难”。
星城街道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用“大党建+微治理”的工作理念,高位统筹,精准解决城市治理难题。街道将创城工作与接诉即办“三呼三应”工作机制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联盟作用,以问题为导向、以体系为指导、以目标为标准,实施“3-N”工作法, 重点抓好4类问题专项整治,深入推进“5+2”双承诺,努力实现创城宣传总动员,组织参与全覆盖。




02
深化服务,凝聚民心
星城街道将接诉即办与作风提升年相结合,以上率下积极转变作风,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深入开展“领导班子下访”“一刻钟便民服务圈”“一把手走流程”等一系列活动。
1、做好需求订单,出题解题有实招
街道党员干部、包里包居领导和社区工作者深入社区、到居民家中,围绕居民生活、地区发展、重点工作推进和区域建设等方面,访民情、解民忧,收集居民实际问题和社情民意,形成居民的“需求清单”。驻区单位根据需求拉出清单,通过党建协调会平台汇总,做到单位“需求出题”,街道“吹哨解题”,部门“报到解题”。

改造前

改造后

改造前

改造后
2、转变工作作风,向前一步,立足减量提质
星城街道力求通过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通过一个案例带动一片治理。除疫情期间外,办件过程均采用上门见面的方式,通过见面能够拉近与居民距离,了解居民是否还有其他困难需要政府帮助,由“就事论事”转变为“全方位提供服务”,达到真正圆满的结果。

改造前

改造后
03
发掘优势,吸纳力量




2、发挥“离案工作法”作用,推进“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
“接诉即办”是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比起“接诉即办”,更重要的是“未诉先办”。星城街道发挥“智汇咱家”和“离案工作法”作用,收集社情民意,提前化解诉求及矛盾,优化网格党组织服务力量,聘请社会治理工作师参与基层治理,不断完善“网上有格、格中有点、点上有事、事上有人、人人有责”的网格化管理体系。




街道和社区利用“离案工作法”开展“敲门入户”行动,并将疫情防控、养老助残、消防安全检查、政策宣传等内容形成“入户十问”,在入户过程中真正发现居民的困难,并及时为居民排忧解难。



3、以居民自治为突破,实现居民由“旁观者”向“参与者”“治理者”转变
街道发掘内部的优势资源,根据星城内大多是燕化公司职工的“熟人社区”实际,充分利用社区退休老主任、老支部书记以及老同事、老领导群众基础好、工作经验丰富的优势,深入了解居民的真实情况,解决其真实困难,并协助社区做好思想工作,他们还积极参加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成为志愿服务的积极分子。



街道还积极打破固有条块分割的网格服务模式,将“网格化”服务升级为由熟人形成的社区“邻里圈”,让居民参与“家庭事务”,把“家门口”的事办好。
“邻里圈”还吸纳社区各类人士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协商、决策,深入挖掘网格内资源,依托驻区单位、社区党员、小巷管家、楼门长、志愿者等力量,设立邻里纠纷调解员、文明创建督导员、困难群众帮扶员等“家庭”服务岗,扩大了社会治理的社会化参与程度,构建出多元化、多层次、多角度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随着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居民们主动拿起“话筒”,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和“治理者”,一起处理“家务事”,形成了“家里事”在“家里议”的良好氛围,社区“家庭”氛围更加友善,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本期编辑:李惠旸 王晓菊
信息来源:直通燕山微信公众号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