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一人荣登“2023北京榜样”八月第一周周榜

图片

近日

“2023北京榜样”

“每周人物榜”发布八月第一周

6组周榜人物

其中房山区杨国华光荣上榜

快和方方一起

来看看她的事迹吧!

图片

图片



四千多位村民无一受伤


图片

杨国华,女,1970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房山区青龙湖镇上万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应对此次强降水,早在7月29日下午,雨还没下起来的时候,杨国华就把全村170余名容易受灾的村民转移到了安置点。30位身强力壮的年轻村民,更是自发组成应急队,提前把铲车等机械设备安排在街道入口处,方便及时营救村里的被困人员。

图片

△杨国华(左一)查看村内情况

7月31日,北京强降雨引发山洪,青龙湖镇多村受灾。不幸中的万幸是当地很多村民在暴雨形成山洪前,已撤离至安置点。

7月29日早八点半,青龙湖镇召开超强降雨应对工作紧急会。会后,杨国华立即回村部署应对工作,排查险点险户,重点安排人员转移。但事实上,要在危险来临前说服村民转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在已经发布红色暴雨预警的情况下。


“有村民会觉得,‘7·21’那么大雨,家里房子都没事。这次能比‘7·21’大到哪去?”当时依然有一些村民不愿意离家到安置点,认为这次的降雨不会超过“7·21”。  

暴雨不停地下,杨国华意识到必须要把险户全部转走。她反复地给村民打电话,冒着大雨反复入户去做工作。她带着21名村委会工作人员,30名志愿者和10名出租车司机投入到群众转移工作中。上万村许多有铲车的村民都主动加入到救援队伍中。  

7月31日,青龙湖镇一少年军校基地(夏令营营地)有59名人员被困。得知这一情况后,有条件的村民主动去救人。“很多都是我们的普通老百姓,冒着暴雨就开着铲车去救人了。”杨国华说。  

图片

△杨国华(右一)与村民一起清理院子

暴雨后的上万村到处都是淤泥,空气显得格外潮湿。村内主干道被洪水冲击,两侧房屋出现损毁,多部车辆被冲至河道。村里大部分群众已转移至安置点。从8月1日下午起,当地干部正组织清淤,村民也开展自救。传出阵阵铲车、挖掘机、农用三轮车的引擎轰鸣声。那是上万村的村民们正在清理道路淤泥。这个住着4000多位村民的大村,本次洪灾中无一受伤。洪水刚刚退去,上万村不等不靠,党支部书记杨国华马上组织村民们恢复家园。

图片

杨国华(右)在安置点

了解生活物资供应情况

一条良三路,把上万村分成了南街和北街,要想进村,得先下个急坡,因为良三路的路基比很多村民家的房檐还要高。村子再往北不远,就是一座大山,暴雨来临时,山坡上的水快速下泄,沟道里填满了,就会冲上街道、胡同,袭击民房。这场洪灾,上万村不少人家房屋受损,水泥路面被洪水啃得支离破碎,南街、北街成了大泥潭。

从8月1日下午开始,这位已经当了15年村支书、今年53岁的女“当家人”,站在泥潭里指挥铲车清理道路。杨书记说“现在全村正在作业的铲车、挖掘机总共10多辆,车主、司机都是村民,我们村大,能人多。凡是自家受灾不太严重的,都可以来当志愿者,现在已经60多人了。”她双眼熬得通红,脸上也透着4天4夜坚守防洪一线的疲惫。

图片

△杨国华(右)在村民家中查看受灾情况

娘家就是本村的杨国华,看着洪水带给上万村的伤害,脸上除了疲惫,更多的是惋惜。村民吴建英家、李秀华家的二层小楼,一层部分的防盗门都被山上滚下来的木头砸坏了;住平房的王淑香家,屋里、院里清出的淤泥足足装了农用三轮车一车斗……

图片

△杨国华(左)了解村民受灾情况

村民应急队的全部队员,又投入到了灾后重建中。“这场雨下得这么大,我们村一个受伤的都没有,真得谢谢你。”在安置点,独居老人纪春香给杨国华竖起了大拇指,“打起精神来,咱上万村都是好样的!”

图片

五一国际劳动节

图片
图片

面对险情

有人果断伸出援手

有人挺身而出不眠不休

让我们一起

为身边的榜样点赞

图片


本期编辑:刘晓会 王晓菊

信息来源:房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

信息来源:北京榜

内容审核:巴金鹏 武霞 马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