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 | 防汛抢险,通信是如何恢复的?
曲振乾,现在房山区长阳镇牛家场村任第一书记,多年前专门从事应急通信保障工作。他的派出单位是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属于电信行业管理部门。大水过后,他积极发挥派出单位与地方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联系房山联通、移动、电信、铁塔和歌华有线等企业,深入抢修一线,为通信恢复贡献力量。 在此期间 他收集了很多图片故事 让我们一起听他讲述 👇 8月3日,房山区域内最后两个失联村——十渡镇的西石门村和北石门村通过天通卫星电话取得了联系。截至此时,北京电信、中国电信卫星公司共支援了房山526部卫星电话。为了尽快将卫星电话送达,工作人员不眠不休开启接力。7月30日晚紧急送达卫星电话50部;31日凌晨2点开通卫星电话卡50张;凌晨5点完成全部调测。当日7点又协调60部卫星电话送出,11点完成全部号码开通与调测;13点再协调卫星电话70部,15点完成全部号码开通和设备调测…… 工作人员在空无一人的街道上,蹚过及膝的泥泞,一步一步将卫星电话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了确保安全,他们用雨衣把卫星电话包裹的里三层外三层。 张世锋是中国移动河南公司增援北京房山的一名突击队员。他和队友一大早向深山挺进。由于道路阻断,只能两人抬着设备徒步进山。这个设备叫微型卫星背包站,是应急用的,有30余公斤分量,通过链接卫星可以在覆盖范围内恢复移动通信。他们背着一天的干粮,负重前行,踩着石滩、淌过河流、翻越山岗,历时3个多小时行进2公里,来到了到蒲洼乡议合村。当地村民激动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拨通外界亲友号码报平安。 8月3日,房山移动从全国紧急调配了18台“微型卫星背包站”,由抢险突击队员“肩扛手提”随身携带,沿着泥泞山路,冒着随时可能发生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风险,将百姓们急需的手机信号送到了一个个乡镇和村庄。 图为房山联通的胡鹏飞用“打光”的专业手段判断故障位置。 网络由设备和光缆共同构成,光缆就是信息高速公路,有近路,也有远路,有主路、也有辅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胡鹏飞同志对房山联通的网络结构了如指掌,可以为断路的信息流重新导航。7月31日,受山洪影响,大石河桥被冲毁,28条光缆中断。 信号塔是通信的基础设施。在一个区域内,移动、联通等各方的基站都可以挂在同一个塔上。能够稳定供电是对信号塔最基本的要求。信号塔的建设方、运维方是铁塔公司。 为信号塔临时供电,只能通过安装油机发电机。单台油机发电机重达300斤,非常沉重,为了将其运送到需要发电的站址,至少需要4、5个人同时合力才能抬起。 图为佛子庄陈家坟基站抢险。由于道路损毁、山路崎岖,车辆无法通行,只能依靠徒步前行,一走就是几里,十几里,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和危险。 截止2023年8月8日圆满完成132个村的点亮任务,房山铁塔共出动抢修队伍30支,保障人员1400余人次,出动抢修车辆600余辆次,油机50台,抽水机10台,发电车2辆,恢复基站483座。 7月30日晚,设备监控显示歌华有线房山分公司所负责的网络,在河北镇檀木港村一带出现故障中断。全市电子政务环网路由也在这个路段,业务保障十分重要。7月31日,监控系统显示,房山区内八处山区机房先后中断。8月1日,雨势渐缓,公司派出多支人马沿路探查线路损毁情况,在有条件的路段开始放缆抢修,与时间赛跑…… 图为歌华有线房山分公司工作人员在现场抢修 由于琉璃河机房进水造成设备全面损毁,公司临时扩容韩村河机房覆盖此前琉璃河机房的关联用户。 8月9日,韩村河机房临时整备完成,信号陆续向周边用户输送,琉璃河地区用户信号逐步恢复。北沟一带河北镇机房、佛子庄机房、霞云岭机房,南沟一带拒马河沿线用户逐步恢复信号。 图为歌华有线房山分公司工作人员在机房完成扩容 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在房山区通信建设管理办公室设立了通信抢险现场指挥部,统筹电信行业各家企业的力量和资源。为各家运营商划分任务区域,分别布设光缆。所有临时布设的光缆,各家运营商实现共建共享,极大提升了抢通效率。 截至目前,房山区累计受损物理站址为621个,其中应抢修的493个已全部完成抢修,全区人员信号覆盖比率达到99.9%;受损机房61处,累计恢复60处;受损光缆151条,因3家企业共建共享,已完全恢复。 信息来源:房山区委宣传部 信息来源:北京市通信管理局胡鹏飞火速集结网格内全体员工,第一时间研究制定导通方案。经历1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30条链路搭接完成,骨干业务网络全部恢复。业务导通后,打通传输环路,恢复12个乡镇街道的基站。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