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团区委荣获2017-2022年度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近日,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表彰2017-2022年度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房山团区委荣获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房山团区委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认真履职、积极作为。特别是依托“阳光驻希望”司法保护同行人项目开展的精准救助未成年被害人的案例,得到了团市委批示,并被CCTV12社会与法栏目进行专题报道。 一直以来,房山团区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青少年为中心的基本原则,以预防违法犯罪为重点、保护合法权益为主线、服务成长发展为目标,创新方式方法,完善制度机制,在政策倡导、立法推动、协商代言、社会支持、犯罪预防、精准帮扶等方面稳步推进,聚焦“三个方面”,持续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护航人”和“陪伴者”。 1 聚焦需求创新服务 不断提升精准帮扶成效 一是做好日常帮扶常态化开展。以各级团组织为工作抓手,持续更新困境青少年台账,主动与公益组织对接,帮助房山区多所学校获得NBA篮球场、希望工程阅览室、现代汽车梦想之屋等20余个项目。 ▲“梦想之屋” 二是确保个性化帮扶持续落实。原创《太行薪火—讲给青少年的100个平西红色故事》等5类本土红色教材;打造房山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微课堂,汇编《用法治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房山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课例集》;打造“萌芽第一课”品牌,活动直播总观看人数达206.9万,经验做法获评“首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受到了新华网、北京日报、中国青年网等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开展“灯塔接力行动”志愿服务品牌项目,累计服务5000余人次,志愿时长近1万余小时。 ▲原创红色教材 ▲《用法治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房山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课例集》 ▲“萌芽第一课” ▲“萌芽第一课”获奖 ▲“萌芽第一课”被多家媒体报道 ▲“灯塔接力行动”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三是推动专业化项目规范执行。当好“爱心家长”,依托希望工程房山工作站,引入本土企业分别成立房山区青创集团、南河北星集团、盛通文博青少年助学发展基金,为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青少年学生提供“学业+生活”资助。 有效联动合力宣传 不断推进预青工作落地 一是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打造“云呵护”未成年人保护项目,开展“阳光青少年”培养计划。构建校园、社区、网络和社会立体化的普法毒品预防教育体系。开展“民法典”“新未保法”“小学生网络保护”等法治课程,覆盖我区大部分中小幼校园,受众师生达到4.5万余人。二是积极开展青少年自护教育。推出“空中自护讲堂”,邀请法律、心理等方面专家通过网络平台对50所学校的青少年开展知识讲座。依托全区35家社区青年汇,深入开展青少年星光自护教育活动。三是全面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工作。加强对重点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关护力度,增强与公、检、法、司、民政等单位联络沟通,统筹社会资源力量提升预青未保工作效能。依托阳光地带青年汇,落地实施“阳光”系列品牌,“阳光助成长、阳光筑心桥、阳光筑希望”三个品牌项目已完成。 完善机制探索路径 不断促进权益服务到位 一是打造三级工作网络。探索建立“区、乡镇街、村社区”三级工作联动网络,成立团干部、社区干部、青少年事务社工、志愿者为成员的未成年人权益工作队伍。二是探索形成“未诉先办”服务路径。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建立联动、联络机制,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大数据平台优势,定期分析研判青少年的关切期盼,聚焦困境帮扶、心理辅导等诉求反映集中的领域开展走访、座谈,主动研究解决对策和措施。三是引导青年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定期开展“共青团、少先队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探索建立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青少年诉求的长效机制,做好青少年权益“代言人”,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青少年良好氛围。 ▲阎村公寓安置点“红领巾成长营”与受灾困境青少年共度中秋 ▲团区委向受灾乡镇学校捐赠衣物 ▲燕山团工委联合韩村河镇团委慰问受灾困境青少年 ▲蒲洼乡团委爱心走访活动 精准帮扶困境青少年群体,依托“两节送温暖”“希望工程”等品牌项目,累计发放30万元物资,为河北磁家务小学“送医下乡”,建立医务室等卫生物资25余万元。探索推出“项目+一线+品牌”工作法,打造“萌芽第一课”工作品牌,原创《太行薪火—讲给青少年的100个平西红色故事》等红色教材,获“首都未成年创新工作案例”奖。在市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会议上作《发挥“吹哨人”作用 救助被害未成年人》典型发言。 ▲为河北磁家务小学“送医下乡” ▲房山团区委在全市未成年人司法帮教救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 本期编辑:陈竹 王晓菊 信息来源:房山团区委 内容审核:巴金鹏 武霞 马妍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