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创森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成功助力北京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图片





1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正式授予北京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北京由此成为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省级城市。通过近六年创建,房山区已完成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任务,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并于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



房山区作为首都西南门户,是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也是首都西南生态屏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房山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森林“四库”重要论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区发展的突出位置,紧紧围绕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以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科技金融创新城”的“一区一城”新房山发展目标,全力建设红色房山、活力房山、精致房山、大美房山、平安房山、幸福房山。

截至2023年底,全区林木覆盖率67.94%,城区绿化覆盖率为51.6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为92%以上,24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初具格局,初步形成山区绿屏、平原绿网、城市绿景的生态空间格局,绿色空间和生态容量不断扩大,绿色廊道连续贯通,生态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百姓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图片
增绿扩绿


图片

持之以恒拓展绿色生态空间

图片





图片

大尺度推进森林进城。坚持因地制宜、见缝插绿、留白增绿,多措并举增加城区绿量,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增长幅度居全市前列。新增公园绿地、小微绿地129.03公顷,口袋公园294.42公顷,留白增绿144.67公顷,新建附属绿地26.01公顷,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建设项目90.4公顷,实现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推进公园绿地精致化、主题化建设,实施“一园一景”、“一路一策”, 围绕重要廊道和道路,实施增彩添绿行动,不断加强城区道路绿化景观提升。

 高质量实施造林工程。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布绿”,扩展绿色生态空间。实施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太行山绿化、京津风沙源治理、封山育林、受损弃置地植被修复等重点生态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9484.55公顷,矿山废弃地植被修复977.07公顷。重点打造大石河、拒马河、京昆高速、六环路等绿色廊道,构建绿带贯通、林水相依的生态网络,提升生态防护功能和绿色廊道景观效果,新增道路(含铁路和乡村道路)两侧绿化1263.6公顷,水系绿化362公顷,改造提升492.22公顷。

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为着力点,整体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完成美丽乡村绿化面积551.36公顷,村庄林木覆盖率达46.43%。创建首都森林城镇2个,首都绿色村庄(森林村庄)24个,评选13696个美丽庭院,形成了山水与乡愁相融、绿化与文化兼修的生态美丽新农村景象,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百姓绿色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规范化建设自然保护地。利用房山丰富的自然保护资源禀赋,统筹规划布局,全面开展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提升自然资源管理能力。加强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公园的野外巡查巡护,健全保护管理机制,全方位提升保护管理水平,让更多野生动植物在房山“安居乐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提升增效

图片

下大力气提高生态承载能力

图片


走进养殖场
系列报道-走进现代化
PART.02

精准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库”功能。大力实施森林健康经营林木抚育面积29666.65公顷,封山育林8018.93公顷,不断开展湿地恢复,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精准提高林分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丰富林地生物多样性、提高地被覆盖度,推广近自然经营理念和技术,大力开展平原地区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30处。

增强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全面推进林长制工作,依托“一长两员”网格化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园林绿化资源监测网络。不断完善森林防火监测预报系统,改善基础设施,加强京津冀森林防火一体化建设,全面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预防和扑救水平。加大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测、防治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控能力,保障森林资源和环境安全。

进一步提升绿化品质。不断加强乡土树种使用,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严禁移植天然大树,逐步建立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城市森林景观。注重森林、绿地土壤有机覆盖。严格落实绿化养护管理规范标准,实行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搭建智慧园林管理平台,打造园林绿化“全区一张网、监管一条线、展示一平台”,完善检查考核机制,不断提升绿地生态养护水平。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以人为本

图片

绿色惠民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图片


图片

强化生态产品供给。建设绿道152公里,完善绿道线路布局,满足居民休闲游憩、绿色出行的需求。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20公顷以上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4处,总面积101065.61公顷,20公里服务半径对区域覆盖达100%,城乡居民出门随时可以享受绿色休闲空间。完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各类公园的科普宣传牌和生态导向标识系统。政府投资的公园全部免费开放,真正让老百姓感受到生态福利。

提升公园绿地服务。以房山森林城市主题公园、昊天碳中和公园等公园为代表,突出打造森林康养、运动休闲、全龄友好、科普教育等主题特色鲜明的城市公园。持续推广公园绿地全龄友好化,充实公园服务项目,提升市民游园体验感和公园综合功能。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突出抓好果树产业新优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积极推广高效节水现代化果树栽培新技术,科学利用森林资源和绿色空间,建设新型集体林场。大力发展林花、林药等林下经济,促进资源保护、增加林地附加值,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心中播绿

图片

丰富森林城市生态文明内核

图片


全方位加强科普教育。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生态科普教育基地4处,科普教育场所44处,在城市公园绿地、广场以及已有的各类生态科普教育基地、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100%建有生态标识系统,向市民全面传播生态文化知识。

广覆盖吸引社会参与。成功举行房山“创森”LOGO征集和“创森杯”摄影大赛。举办“世界地球日”“湿地保护日”“爱鸟周”等类型多样、富有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117次。广泛开展宣传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进企业活动,调动社会各界的“创森”积极性。利用园艺驿站开展园艺作品评鉴、生态园艺技能培训、绿植种植养护体验等一系列生态文明体验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义务植树活动,提高“植绿、爱绿、护绿”意识。

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开设“创森”微信公众号,切实做好“关注森林网”的信息发布,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发布“创森”信息。2021年度获得关注森林网“地方林(草)业十佳新闻”评选第二名,经济日报、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和北京日报等市级媒体先后300余次报道房山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相关活动,区属各媒体持续宣传报道“创森”工作情况。利用公交站台、公园广场等场所,布置独具房山“创森”特色的主题海报和标语口号。制作发布“创森”宣传公益短片,在乡镇(街道)宣传屏、重要路口显示屏等媒介循环播放,提高公众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率,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创森”行动,自觉履行保护生态的责任和义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森林城市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立足首善标准,注重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内涵,筑牢首都西南绿色生态屏障,为加快建设首都西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奠定坚实基础,为首都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编辑:刘晓会 王辉

信息来源:房山区园林绿化局

内容审核:巴金鹏 武霞 马妍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