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肥胖日 | 从今天开始,别再负“重”前行!
2024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World Obesity Day),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国际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 WOF)等机构大力推动全球肥胖防控工作。
肥胖问题已呈现全球流行态势。为了倡导全社会共同应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WOF于2015年设立世界肥胖日,2020年WOF正式宣布,世界肥胖日由每年的10月11日改为3月4日。
中国肥胖现状
2020年数据表明,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和肥胖率继续上升,目前18岁以上居民中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24<BMI<28)和16.4%BMI≥28,合计已经超过了50%(BMI>24),也就是说每两个成年人中有一个已经是超重或肥胖了。
《报告》也同时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病患病率已达27.5%、60岁及以上居民为59.2%。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已达11.9%,糖尿病前期检出率为35.2%,其中2型糖尿病为主要类型。60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已经30.2%。
身体质量指数,是BMI(Body Mass Index)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计算公式为:BMI=体重÷身高²。(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理想体重=目前身高-105(kg)
肥胖目前是200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是“万病之源!世界卫生组织WHO警告称,肥胖已成为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风险点之一,每年至少有280万人死于超重或肥胖。
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
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虽然有超过200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是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肥胖的流行及其高昂的医疗费用还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
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了增加31.8%的直接成本,还增加61.8%的间接负担,即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生产力、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因此,不能再胖下去啦!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超重和肥胖及其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都是可防可控的。
对于个人来说,做到营养均衡、吃动平衡是关键,比如:
1.限制能量摄入,尤其是以脂肪和糖形式摄入的能量;
2.多吃水果、蔬菜,以及豆类、全谷类和坚果,比如每天至少摄入400克的水果和蔬菜;
3.进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比如儿童每天60分钟,成人每周150分钟,或参考世卫组织2020年最新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的推荐。
那么
具体来说
1小时的不同运动
可以消耗多少热量呢?
或许有人会说“我没有运动习惯,学不会这些运动,更没有完整的时间来做运动”。但其实,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是有益的,甚至是步行通勤、做家务、在工作间隙站起来走走……这些都比久坐不动要好得多。
不论我们是否正为超重
或肥胖而烦恼
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不要为身材担忧
为健康加油!
信息来源:北京市房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杜菲菲 王晓菊
审核:武宏 武霞 马妍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