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 | 这场活动,京津冀三地法院共话拒马河生态环境协同保护
为进一步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在第53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北京房山、河北涿州、河北涞水三地法院相聚北京房山长沟基金小镇,召开拒马河源头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冀司法协作研讨会。 北京高院、北京房山区委政法委、北京房山法院、河北涿州法院、河北涞水法院、北京房山长沟镇政府领导以及环境法学、环保科技领域专家参加了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房山、涿州、涞水三地法院共同召开涉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通报了三家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情况,并结合房山、涞水、涿州三地灾后恢复重建和拒马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现实情况,介绍了三家法院环境资源审判的工作方向。 会上,三家法院通报各院涉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 扫描上方二维码 阅读典型案例 会议指出,拒马河流经房山、涿州、涞水三地,流域的生态系统质量与功能状况对于维护京津冀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服务保障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守护首都西南绿色生态屏障,是三地法院共同的使命与担当。 涿州法院介绍了环境资源审判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做法,并从司法保护力度、审判支撑体系、司法宣传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议。涞水法院在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严惩破坏生态环境犯罪、践行两个延伸理念、搭建多元共治格局等方面介绍了突出做法。 北京房山法院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房山法院推进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判方式改革、践行一体化司法保护模式的工作实践,并提出拒马河流域一体化司法保护的路径规划。房山法院环境资源法庭作为北京市“1+7”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以“绿色发展+恢复性司法”理念推进生态环境司法一体化保护与协同治理。今后将进一步做实做细环境资源审判工作,服务保障区域绿色发展。 《人民司法》杂志社相关负责人从环境公益诉讼案例角度,分析了环境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两种救济程序并行中的疑难问题。 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从损害鉴定评估工作出发,结合拒马河流域生态环境损害案例进行评述。 “遥感技术能够为公益诉讼提供发现线索、详细勘验、追溯和追踪案情、科学量刑的技术能力,为环境资源审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重点介绍了遥感技术在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广泛应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生态法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意义,重点从目前中国环境司法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当前环境司法事后救济的弊端和事前预防的域外经验、环境典型案例确定标准、法院如何发挥事前预防作用等方面论述了我国环境司法功能的重构路径。 “三地法院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司法协作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研讨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环境资源审判庭)负责人对三地法院在环境资源审判领域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希冀。三地法院将进一步深化司法协作,构建联合保护机制;坚持能动履职,严格环境司法保护;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跨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有助于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协同治理,对加强拒马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三地社会平安稳定、推动三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房山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对三地法院在跨区域环境资源审判工作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表示祝贺,从“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深化司法协作的政治自觉;聚焦重点难点,着力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协同发展;强化宣传推广,凝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等方面提出三点意见。 据悉,此次研讨会前与会人员前往北京市房山区长沟泉水国家湿地公园对房山法院生态法治公园进行了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到湿地的自然景观与法治教育融为一体,共同见证京西南地区延伸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实践。 此次活动在房山法院“不会演”剧场走进拒马河畔十渡镇七渡村环资主题原创情景普法剧的精彩演绎中圆满结束。 下一步,房山、涿州、涞水法院将以本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落实京津冀司法协同机制,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信息来源:房山法院 编辑:王小原 董静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