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日 | 来房山区档案馆探秘馆藏故事

图片

图片

在房山区档案馆的馆藏古籍中,有这样一些古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的可以在古籍上看到自己出生并生活过的村庄,有的可以了解到家门口现存名胜古迹的情况,还有的可以从古籍中学到相关知识并运用到现今生活中,可谓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古籍

领略那些藏在古籍中的

风采吧

👇

一、记载房山地区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房山县志》

房山县志(如图1),形成于明万历年间,康熙、同治年间和民国时期都进行过续修。全书共八卷,卷一至卷三为地理,卷四为政治,卷五为礼俗,卷六为选举,卷七至卷八为艺文,涵盖房山地区山脉、疆域、乡村、交通、物产、寺庙、金石、户口、田赋、学校、财政、官制、庆典、风俗、科举、儒林、义烈、碑记等内容,从多方面反映了房山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情地貌,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图片

图1 《房山县志》

在《房山县志》中有许多关于房山地区村落名字由来的记载,如现今韩村河镇的五侯村,就因有列侯居于此处而得名。据《房山县志》卷三古迹中记载(见图2):“五侯村距县西南二十五里,旧志谓后汉光武封王与五子为列侯居此,村名以此而得。”

图片

图2 《房山县志》中关于五侯村村名由来的记载

又如石楼镇的双孝村,原名为小营村,因村人高国栋与王氏的孝行事迹,后改为双孝村(见图2、图3)。

图片

图3 《房山县志》中关于双孝村村名由来的记载

此外,还有瓦井村、皇后台村的历史由来(见图3),为我们研究房山各村历史、了解往事今生提供了详实的史料基础。

二、探寻良乡地区历史的“最佳宝典”-《良乡县志》

良乡县志(如图4),形成于明嘉靖年间,在康熙年间、光绪年间及民国时期经历过多次续修,是记载良乡地区赋役、地理、建筑、人物等方面的书籍。全书共8卷,分别为舆地志、建置志、赋役志、官师志、人物志、纪幽志、物产志、艺文志,涵盖良乡地区地图、星图、疆域、沿革、铁路、商市、学校、会场、户口、田赋、乡贤、忠烈、耋老、祠庙、物产、碑文、铭、表等内容。记载内容丰富,记录详实,为追溯良乡地区的古往今来提供了详实的史料基础。

图片

图4 《良乡县志》民国版

如在《良乡县志》民国版中,记载了良乡古城的具体样貌及修缮历史(见图5):“(城)周一千三百丈计六里三分。门四,东曰迎曦,西曰宝成,南曰就日,北曰拱辰。顶宽二丈,底宽四丈,高三丈。旧志原系土城,高二丈。明隆庆中知县安上达详请官帑,治甓易灰,高三丈二尺,但西门缺甕。城垂二十年,知县王道定补之。崇正庚午里面土城修补增宽。清二百余年,迄未大修,城楼皆就倾圮,内面亦多坍塌。西门迤南为居民使土成坑堑,夏间渟潦,近蚀城基,后屡经出示禁之。”

图片

图5 《良乡县志》民国版中关于良乡古城的记载

图片

图6 《良乡县志》民国版中的良乡县城图

虽然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交通便利和城市建设,古城墙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陆续被拆除,从此古城池堙没于历史中,但《良乡县志》却为我们追溯良乡古城的历史提供了详实的记录(见图6)。

良乡县志也记载了现存古迹,如我们熟悉的昊天塔的历史(见图7)。据《良乡县志》第一卷舆地志中古迹的记载:“多宝佛塔,隋建,在燎石岗上。五级玲珑,高十五丈,围十五丈,四面门,二十座阶级环上。北望都城,南眺涿鹿,举在目前。唐尉迟公敬德重修,俗名昊天塔。”

图片

图7 《良乡县志》民国版中关于昊天塔的记载

除上述内容外,《良乡县志》内还包含了诸如山川、星宿、建筑、村庄、物产、风俗、乡贤等记载。

三、中医必读教科书-《御纂医宗金鉴》

作为一部我国官修的医书,《御纂医宗金鉴》(如图8),广收天下新旧医书及家藏秘本,“分门别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内容包含了伤寒、杂病、妇科、幼科、痘疹、外科、眼科、刺灸、正骨等多方面内容。特别是在正骨一科上,通过《医宗金鉴》的编纂,使中国历代相传的正骨理论与技术更加系统,更将宫廷上驷院绰班 (正骨) 处的丰富经验融为一体,使太医院正骨科与上驷院绰班处合并一处,理论与技术均得到提高。时至今日,正骨依旧是中医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法。

图片

图8 《御纂医宗金鉴》

据《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释义》中记载:正骨手法分为:“摸法、接法、端法、提法、按法、摩法、推法、拿法”,通过以上手法,根据所受伤病不同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治疗。《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中这样描述(见图9):“夫手法者,谓以两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但伤有重轻,而手法各有所宜,其痊可之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乎手法之所施得宜......盖正骨者,须心明手巧,既知其病情,复善用夫手法,然后治自多效。”这说明了正骨时使用手法的重要性,也对正骨者提出了较高要求。

图片

图9 正骨手法总论

对于一些使用正骨手法治疗效果有限的病痛,也可借助工具进行辅助治疗,例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器具总论》中记载了例如褁帘、振梃、通木、腰柱、竹帘、杉篱等正骨外固定用工具,部分工具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固定器具外形差别不大(见图10、图11)。

图片

图10 竹帘图、杉篱图

图片

图11  竹帘杉篱用法图

《御纂医宗金鉴》中对针灸、穴位等内容的描述也较为全面,如九针、针刺手法、特定穴及其主治疾病等。如果您对中医学科感兴趣,欢迎您到房山区档案馆阅览此书。


信息来源:房山区档案馆

信息来源:房山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晓会 王晓菊
审核:武宏 武霞 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