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 于海玲:基层治理拓思路,服务群众有温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房山区委组织部联合“北京房山”微信公众平台推出《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系列专题报道,旨在讲述我区基层党员在房山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新经验、新成绩。
图片


本期《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栏目

我们一起来看

拱辰街道瑞雪春堂社区党委  

于海玲的故事

👇

图片






于海玲自担任社区书记以来,始终坚持“群众无小事,大事勇担当”的管理治理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提出了“五星机制”工作法,带领社区先后获得了“北京市优秀社区党务工作者”“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房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党建工作下功夫,基层治理拓思路 



图片

聚焦党的组织能力提升,让党建引领扎根社区治理。

作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以“社区建设标准化”为抓手,依托五级社区党建治理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服务,于海玲创建了“五星机制”工作法。深化党建强基、楼门自治和联动共治,分别评定出“党员之星”“家庭之星”“单元之星”“楼栋之星”“片区之星”。紧紧围绕“为民服务”为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一人带一户、一户带一片、一片带一区”的辐射作用,统筹推进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推动为民服务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激发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构建了上下贯通、整体联动、全面覆盖的社区党建大格局。

图片

聚焦精细治理能力提升,让绣花精神深入社区治理。

秉承绣花精神,优化社区网格,充分发挥单元长“邻里家长”的作用,当好社情民意联络员、邻里纠纷调解员、邻里互助引导员、群众活动宣传员,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关心彼此,共同缔造幸福,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社区党委以单元为网格单位,制定“单元之星”争创标准,开展单元评选。

图片

一是开展单元长“三亮”行动。社区通过网格公示牌上墙、一网格一微信群等方式,开展单元长“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活动,树立网格员形象,拓宽服务居民“零距离”的渠道。二是制定“邻里互助公约”。单元楼制定“邻里互助公约”,明确互助的范围、方式、责任等,规范居民的行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三是建立“三必访、四必知”制度,即重大节日必访、重要事件必访、重要活动必访;居民家庭情况必知、人员类别必知、区域设施必知、隐患矛盾必知。

图片

聚焦群众工作能力提升,让协商议事促进社区治理。

实现“楼栋长”100%全覆盖,增进邻里关系,建设“熟人社区”,让社区治理由过去的“独角戏”变成“大合唱”,于海玲引导居民“管好自家事,关心楼栋事,参与社区事”,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制作楼栋“供需清单”。精确了解楼栋内的资源和居民需求,梳理形成“供需清单”,结合“家门口”服务体系,明确服务主体、服务类别、服务内容和服务对象,为社区居民、特定群体提供定向服务,拓展服务资源,扩大服务受益面。二是建立“一楼一品”激励机制。结合居民需求和兴趣,社区组织开展“一楼一品”创建行动,在“五星楼栋”评选细则基础上,建立健全“一楼一品”激励机制,通过资源支持和表彰先进等形式,鼓励楼栋整合资源力量,打造以书法绘画、摄影、剪纸、刺绣等为主题的特色楼门,开展特色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的多元需求。三是开展“楼栋长议事会”试点。根据楼栋实际和居民意愿,在2栋楼开展“楼栋长议事会”试点,发挥楼栋党小组、党员和群众“三类”主体作用,健全信息收集、问题分类解决等楼栋长议事协商机制,努力构建“小事不出楼,大事不出社区”的治理格局。


图片



坚持一心为民,服务群众有温度




图片

开展多样社区活动,助力品质精神生活。

于海玲深刻认识到群众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力量源泉和动力所在。她积极挖掘社区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带头组建了合唱、舞蹈、葫芦丝、太极拳、书画等独具特色的多支社区文化队伍。以党委主导、社区搭台、单位支持、团队带动、居民参与为形式,举办了社区“邻里节”“跳蚤市场”“周末大舞台”“消夏晚会”等系列活动;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新春联欢会”“元宵灯谜会”“情暖中秋节”“重阳敬老月”等传统文化活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第二课堂”,以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一个层次;极大丰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群众满意度不断攀升。

图片

打造社区楼门文化,构建居民精神家园。

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根植到党群活动、邻里活动中来,全面及时展示社区党建最新成果,于海玲结合单元居民的特点和所需所盼,以弘扬文明礼仪、绿色环保、红色传承、志愿服务为主题,建成各具特色的“四类”特色文化楼道,切实增强楼道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和教育引导作用。群众性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加强了社区与居民的联系,融洽了物业与居民间的感情,为促进社区的文明创建、社会和谐起到积极作用。

图片



不断完善社区建设,展现品质社区新风貌




图片

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助推社区服务的品质提升。

社区治理,居民互助,社区志愿者来源于社区、服务于社区,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先锋力量,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在于海玲的带领下,居民纷纷走出楼门组建了“益满春堂”志愿服务队,同时根据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中辖区爱心商铺为居民免费测血压血糖、中医养生知识、健康咨询解答,现场还能体验肩颈按摩服务。同时还有志愿者为居民提供义务理发、磨菜刀、口腔义诊等各类便民服务。通过志愿服务的开展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便民服务。

图片

展现社区新风貌,打造社区阳光花园。

今年春季,瑞雪春堂社区的议事协商会上收集到不少关于社区环境的反馈,既有对部分居民放任宠物随地大小便现象的批评,又有绿化裸露土地的建议。于海玲针对居民反映的情况,多次走访,与居民深入沟通,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通过与物业公司的协调,决定将这一部分裸露土地,以社区阳光花园的形式进行改造。同时解决“喜欢种植但家里没有条件”“想要利用空余土地”“美化社区环境”等居民实际需求。社区还发动辖区企业、学校、居民,共同参与植物认领、养护;同时参与花园日常维护、巡查、监督等活动。

图片

多年来

于海玲将思想政治工作

融入到社区建设中的每一个角落

日常工作能用心、重点任务敢承担

努力工作有干劲、面对困难有韧性

创新工作有办法

始终保持情系社区,心系居民

坚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落实到实处

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和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

献爱于社区,服务于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