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仉振亮: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探索者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5周年

75载

峥嵘岁月

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创造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时代记忆

图片
图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房山区作为革命老区为新中国成立所作的贡献及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发扬房山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北京房山”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节目,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探索者

仉振亮的故事

👇

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探索者——仉振亮

图片
图片
图片


仉振亮(1928年5月——2015年1月27日),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人,1949年1月参加土改工作,195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房山区窦店村党支部书记。仉振亮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房山区第一、二、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北京市特等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十大杰出人物;1989年、1995年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91年被中组部评为“优秀领导干部”;199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

图片

仉振亮获得的荣誉奖章


1956年,仉振亮被推选为窦店村党支部书记,带领1000多户、4000多口人的窦店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经历了农业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再到人民公社。

1978年后,窦店村进入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期间,仉振亮带领村民打深水井57眼,平整土地4000亩,实现全村农田水利化,改变了靠天吃饭的老传统。他提出了科学种田,在农技专家的具体指导下,窦店村拿出全村最好的200亩良田做实验,共进行了41项科学试验,取得了30多万个数据,终于实验成功了生长期短、早熟、高产的京单403和京早7号玉米新品种,亩产千斤。在此基础上,窦店村进行了耕作制度的改革,改“三种三收”为“两茬平播”,当年亩增465斤。窦店村耕作制度的改革经验不推自广,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两茬平播”耕作方式已遍及北方十几个省市,增产粮食以千亿斤计算。

图片

仉振亮在研究种子


随着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仉振亮又带领村民于上世纪80年代建起了拥有300头的奶牛场、年出栏5000头的肉牛育肥场、20万只的蛋鸡场和400头的种猪场,以农养牧、以牧肥农,农牧并举,实现了“过腹还田”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

1980年以后,窦店村又全方位开办乡镇企业,先后建起了1000人的窦店艳丽服装厂、窦店抗生素制药厂、砖厂、瓦厂、大型构件厂、建筑集团公司、窦店清真迎宾楼饭庄、加油站、物资公司、珐琅厂、地毯厂等20个企业,窦店村实现了全方位的经济腾飞。

图片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窦店村农业科学种田


1986年4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到窦店村视察后,提出“要把窦店的经验总结一下,向全国宣传”,随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国务院也印发了内参,称窦店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雏形”。之后,各新闻媒体相继刊发窦店村的经验和仉振亮同志的事迹,引起国内外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窦店村视察和指导工作,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到窦店村考察取经。

图片

窦店村科学种田(右一仉振亮,右二时任房山县农科所所长张中兴)(原件保存在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


1988年12月,在国家科委主办的国家首届星火奖颁奖大会上,窦店村从全国200多个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荣获大会颁发的唯一一枚金质奖章。

图片

1988年12月,窦店村获星火科技奖


从1956年1月至2000年5月,仉振亮担任窦店村书记40多年间,带领窦店村人民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科学种田,在多年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农为本、农牧结合、农工商结合、良性循环”的共同富裕之路,如今的窦店村已从过去的“破街烂镇穷窦店”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窦店村党委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15年1月27日,仉振亮同志因病去世,享年87岁。

图片

1993年1月22日,江泽民、温家宝等同志与窦店村村民过春节

图片

1993年,窦店村经济发展成为“亿元村”

图片

1996年窦店村党委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