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 马文亮:英勇就义,精神永存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75周年

75载

峥嵘岁月

一代又一代革命先辈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奋勇向前

创造了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历史

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时代记忆

图片
图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现房山区作为革命老区为新中国成立所作的贡献及在时代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发扬房山人民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北京房山”微信公众号特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节目,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

烈士马文亮的故事


烈士——马文亮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百花山脚下,长眠着一位不朽的英雄,他就是马文亮烈士。

马文亮1924年4月8日生于房山区史家营乡柳林水村。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柳林水村青年救国会主任、公安员、宛平四区青年救国会主任、区党委委员、房良七区党委副书记等职。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被凶恶的敌人投入沸腾的开水,活活煮死,被人民称为刘胡兰式的英雄。

图片

来源:史家营乡


图片

探求

图片


马文亮从小和祖母相依为命。祖母11岁就给他娶了妻子,名叫刘巨花,生有一女马良兰。马文亮同志没有留恋儿女深情,读完7年私垫,又继续上小学,后来参加了革命。他从小不怕困难,勤奋好学,在班里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任意抢掠,杀害无辜的百姓,强奸纯洁的少女。这件件触目惊心的惨案,使马文亮幼小的心灵萌发了革命的火种。他在题为“救国与救亡”的作文比赛中曾经写道:“只要能救国,粉身碎骨也情愿。”

图片

来源:房山区文旅局


1938年,共产党、八路军来到了平西。一天,马文亮到堂上村串亲戚,听说八路军司令部住在安家大院,就有意识地溜了进去。他看见院里几个穿灰布军装的大兵,有的唱《大刀进行曲》, 有的围蹲在一堆堆细沙土旁,用手在沙土上写字。马文亮走近一个与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小八路身边,看见他正在写“抗日救国”, 马文亮很不自觉地说了声"救"字先写"求",这一下,一群人都笑嘻嘻地把他围住,让他当教员,教他们写字。一位文化教员拿着一份油印的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三首抗日歌词送给了马文亮。第二天,这位文化教员又约他参加了堂上村开的军民大会,几位八路军战士登台唱歌,打霸王鞭和演抗日话剧。邓华首长作了抗日讲演。八路军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精彩动人的文艺节目,深入浅出的革命道理,使马文亮深受教育。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八路军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是人民的子弟兵,要抗日救国,打日本除汗奸,就要跟着共产党走,跟着八路军走。

1939年3月,宛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东斋堂村建立,宛平四区区政府就设在秋林铺村,史家营一带成为了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各村纷纷建立了农民救国会、青年救国会、妇女救国会,掀起了减租减息、合理负担、耕者有其田等革命运动。15岁的马文亮一马当先,踊跃参加各种运动。


图片

成长

图片


1939年5月,马文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宛平四区青年救国会主任、区党委委员,参加了晋察冀边区的平山“公安工作培训班”,学习了毛主席的著作《论持久战》,接受共产主义教育,懂得了革命道理。从此,他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紧紧连在一起,革命意志更坚强,立场更坚定,对敌斗争水平也不断提高。

1942年秋的一天晚上,马文亮接到上级命令,日伪军要到根据地来扫荡,让他们做好战斗准备。马文亮连夜找到乡长李万广、民兵指导员任成银,研究反扫荡对策,决定组织青年民兵开展地雷战,重点保卫县政府所在地秋林铺村。

秋林铺村中心有条小干河,河上横跨一座石桥,这是秋林铺村的咽喉要道。桥旁边有个神棚,马文亮组织青年在神棚前埋了一颗地雷,把拉线挂在桌子腿上,再把桌子横放在石桥上。第二天上午,上千个日伪军鬼鬼祟祟开进了秋林铺村。走近石桥,走在前边的十几个敌人,侧身擦桌而过。队伍中一个高个子伪军看走得太慢,抢上前,伸手把桌子推进河沟。轰一声巨响,敌人被炸倒一片,当场死亡2人,重伤3人,还有许多人受了轻伤。日军头子气得哇哇喊叫,急忙派人到各户察看,发现每户紧锁着的大门下边都有一根线和地相连,吓得慌了手脚,连忙下令撤退。实际上,在当时,哪有这么多地雷,各户门板上的线,多数是假的。但这“一雷退千敌”却变成佳话,在当地广为流传。

图片

马文亮对敌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对同志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1945年初,马文亮以宛平四区为基地,带领张成基、刘甫瑞、张万田等同志到河套沟佛子庄、陈家台、辛庄等13个村开展工作。陈家台村很大,工作难开展,保长李永建,胆小怕事。马文亮抓住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讲抗日救国的道理,鼓励他们为共产党、八路军做事,推动了工作的开展,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扫荡,很快恢复了房良七区。

1945年9月,马文亮担任了房山七区党委副书记。他家有妻儿老小,但从顾不上干家里的事,总是满怀革命激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革命四处奔波着。马文亮善于做思想工作,发挥党的政治工作优势,来团结同志、战胜敌人。他的老部下任全忠深有感触地说:“我曾因家庭困难,对革命产生过动摇,是马文亮帮助了我,教育了我,使我坚定了革命到底的决心”。他又说,“马文亮经常教育我们,现在国难当头,咱小家要服从大家。我们是共产党员,党员形象、作风,党员的大公无私和勇于牺牲精神,关系到群众基础的好坏和我国四万万同胞生死存亡,我们要严格纪律,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我们每天都和敌人周旋,若发生万一,我们要坚决保卫党,保守党的秘密,这是共产党员党纪的集中表现,也是一个真正革命者的高尚品质”。马文亮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工作中总是挑最艰苦的去干,不图金钱,不图地位,只图早日赶走日寇,建立新中国,家家过上红火的日子。

图片

图为马文亮光荣纪念证书 来源:房山报



图片

就义

图片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他的战友李万富从部队给他写信谈到“日本投降,祖国要和平了。”他马上回信说:“我最知心的良友,同志,你千万不要幻想那些不现实的和平,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国民党半点和平气味也没有。我们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自己的政权,才能取得真正的和平。”马文亮针对革命队伍里有人认为日本投降,大功告成,和平举手可得等错误思想,利用走家串户找同志谈心、开会做讲演等多种形式,教育大家要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国共合作协议,大举进攻解放区。平西对敌斗争也日益尖锐激烈。铁杆汉奸张德祥被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孙连仲委任为房山保安团团长,占据了日军原修建的所有岗楼,继续杀害共产党人,蚕食解放区,镇压革命。云居寺附近,敌人活动猖狂,三岔村村长王连义、民兵中队长王连存,下寺村村长王林,水头村治安员王广禄都叛变投敌,加入了国民党在云居寺庙里的特务组织。

图片

写着“共产党万岁”的南窖乡民宅 来源:南窖乡


1946年11月,马文亮被调到房山公安局任股长。为了增加实力,有效地打击敌人,马文亮准备到云居寺开扩军会。叛徒王广禄把这一消息和马文亮的身份通知了张德祥。张德祥如获珍宝,马上命令中队长张丰岐,带领两个连埋藏在云居寺周围,准备活捉马文亮。12日,马文亮和区长钱宝仁、区干部张桂林到云居寺准备开扩军会。他们一进寺庙,就发现三岔、下庄、水头这三个村的干部神情慌张,动作鬼密,意识到敌人有诈。三人转身冲出大门,向后山跑,敌人从四周蜂拥而上,他们又靠近寺塔,开枪还击敌人,子弹打完了,他们就赤手空拳与敌人搏斗,终因寡不敌众,马文亮三人受重伤被捕。钱宝仁、张桂林在坟庄桥头被枪杀,马文亮口塞毛巾,五花大绑,被敌人用马车拉到长沟村西药王庙。

图片

南窖乡五区区政府旧址


初冬的田野,草木枯干,远离村庄的药王庙一片凄凉。马文亮被带进寺庙,张德祥亲自来劝降。设宴招待,夸赞这英俊人才,并扬言“保送北平上学,将来大学荣升”。敌人满以为这些花言巧语能收买马文亮。但没想到,得到的只是痛骂。马文亮回答说:“要命有一条,我绝不荣升一个祸国殃民的卖国贼。想让我供出我的同志,我们的党组织,你们可以顺手杀很多人,这些你们作梦去吧!”三天过去了,花招用绝,但一无所得,张德祥恼羞成怒,命令张丰岐用酷刑。

11月16日上午,敌人施以酷刑,马文亮被折磨得一次次昏死过去,但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残暴的敌人黔驴技穷,将他举起来投入沸腾的开水中。马文亮英勇就义,年仅22岁。

马文亮壮烈牺牲的噩耗迅速传遍四方,人民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我平西部队立即派人把叛徒王连义、王连存、王林抓获,在下营西岗开大会枪决。叛徒王广禄在云居寺被击毙。共产党员赵文清受组织委托,在平西部队配合下,组织当地干部将马文亮、钱宝仁、张桂林三位烈士遗体抢回。

马文亮烈士的遗体运回柳林水村,乡长史万会根据乡亲和亲属的要求,打开包裹遗体的苇席,只见面貌全非,整个躯体被煮熟。妻子刘巨花认出短裤是自己做的,便失声痛哭,全场的人都泣不成声。

年仅22岁的马文亮壮烈牺牲了,但他那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将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共存。


马文亮烈士的英勇事迹

和崇高精神

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