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主任
“主任,29号楼的302怎么都不开门,您看怎么办?”这是一户经营美发的商户,员工们刚从外地回来,按照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正处于关键的医学观察期,必须每天两测两报体温。五十多岁的女老板似乎对这种极为常规的监测很不以为然,方才,厌烦地冲着敲门的工作人员喊,没有温度计,测不了。年轻的社区网格员小张是个很认真的人,不就2元钱吗?她是专程买了温度计专门送去的,还是吃了闭门羹,来回跑了两趟,都没有解决这么个小问题,想起昨晚发烧近40度的小儿,父母带着去了医院,今早还没见好转,心里是又气又急,这才把问题端到了社区居委会主任这儿。
吴主任知道她家里的情况,示意她坐下,别太急,接着就拨通了店老板的电话。等着接通的当口儿,他的心思也一直活跃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以来,有些人的“行为”超出他的想象。昨天上午在检测点,刚刚上勤,就有一辆车只摇下了车窗好像说了句话就闯了进去;工夫不大,下了公交的一个老人很不情愿地伸胳膊接受测温,用另一只挎着包袱的手,指着风雪中快要冻僵的他说,“你们给老百姓添多大麻烦啊!”言语中充满了“敌视”。敢情为了大家顶风冒雪地防控疫情,辛苦就甭说了,倒成了给老百姓添麻烦!糊涂的老人。他心里牢骚了一句,大大的眼睛只是更大了一号,却不能说话,生怕惹怒了老人,一嚷嚷,就没法工作了。
接近中午,一位骑着电动三轮车的“社区外老人”,象征性的戴了个口罩,横冲直撞,就要闯“关”,被监测点硬性拦下,测过体温,请到主任跟前。“甭跟我讲大道理。”老人精瘦而高高的身板晃荡着,很强硬,“我得吃,我得活,我得……”连吵带嚷了几分钟,间隔一米多远,吴主任还是感觉到了那只四面漏风口罩居高临下喷出的热流。“还不让进是吗?”“扑通”一声,七十多岁的人给你五十多岁的跪下了,看你敢不敢接着!
每一天,检测点的人流车流跟走马灯一样,哪有时间和老人做更详细的思想工作,再说了,老人就这么“喷”下去,万一有点啥,工作人员不就麻烦了。以柔克刚吧。吴主任给老人换了个口罩,交代好工作,“陪”着去超市。经过篮球场,偏偏几个半大小子生龙活虎地玩上了篮球,你争我抢,还挺热闹。染了病再也没法“生龙活虎”了,吴主任心疼着,赶忙叫停了比赛,假装瞪着眼把几个人赶回了家。
人一上千,形形色色,这话一点不假。最近这一个多月,共产党员站出来了,一部分社区居民站出来了,主动上岗、执勤、捐款、捐物,为值守人员送衣送饭,有个理发店还专门提出为执勤人员免费理发,许许多多的人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着对防疫的理解、支持和肯定,传递着一份又一份的温暖。可还真就有一小部分人不配合,有说你小题大做、故弄玄虚的,有开车“风驰电掣”、来势汹汹冲卡的,有蛮横无理、推搡执勤人员的,还有跟你悄悄“躲猫猫”的。小张说的这个情况,是不是就属于无知无畏的“躲猫猫”呢?
果不其然,直到盲音了,电话也没人应答。再拨一遍,吴主任的心里翻滚着自己的猜测,又是老半天,一个女孩的声音传过来,嗲嗲的,“我们正‘隔离’呢,不怕接电话被传染了?”嘿!见了鬼了,关心她,她倒不乐意了,还说风凉话。
“我是社区的吴主任,让你们老板接电话。”吴主任不得不硬硬的回击,自报家门。
“老板睡觉呢,回头再打吧。”人家也不含糊,电话又挂了。
吴主任有些光火,原本的方脸就有些拉长,两道浓眉也变成了剑式,直指眉心,愠怒的样子。平时,协调工商、税务等方方面面的工作,没少照应她们,一“观察”就“隔离”,大门朝天称“大王”了?再拨。国企工作20年,社区主任的位子上也坐了20年,早养成了“经久耐磨”的个性和兵来将挡、敢于“亮剑”的工作作风,不敢说三教九流、七行八作都见识过,特殊时期胆敢“违规”的还了得?这次,老板总算接电话了,大概觉着她的店员们有点“过”,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是姐妹们活蹦乱跳的,哪有发烧的迹象啊,用不着测体温。
“用不着也得用,这是防控的规定,小张马上过去,再不开门,就请穿‘官衣’的敲门了。”“别、别、别,这就开门。”跟社区诈唬诈唬还行,一听说要请穿“制服”的,女老板可不想找麻烦。
“送了体温表,赶紧回去看看孩子。”吴主任关切地嘱咐小张。
“小罗。”吴主任转眼注意到正在登记居民信息、发放“出入证”、两个多小时没挪窝的小罗,想开个玩笑缓解一下紧张的工作气氛,“屋里这么暖和,还舍不得摘你那个‘资深’的围巾啊?”小罗抬眼苦笑了一下,继续她手头的工作。全社区1500多户、4000多口人,行动方便的带了相关证件预约到社区来办出入证,行动不便的还要送上门去,忙活3天了,还没理出个头绪,她已经“半僵”了。这时,刚下户核实防控情况回来的小吕轻声解释说:“牙疼了好几天,肿了半边脸,口罩都遮不住了,才加了围巾。”
关心同志不够,吴主任讪讪的。30多天里,隔日到检测点值班,每天需要应对1000多辆车、2000多个人;回到居委会还有理不清的头绪,出租房屋86处,保姆27人,居家观察的35人,等等;每个人还有不寻常的家事,想不事事关心都不行!
既有工作人员,又有办证的,居委会实在是不适宜太多的人,于是,吴主任又带小吕下户走访起独居老人,并为老人送去了出入证。几乎每一户老人都对居委会贴心的服务表示赞许,并对防疫的周到细致予以认可。走到第五户时,老人提出,能否给最近来探望的亲戚办个证。“谁都能办证,那不就乱了?”小吕善意解释着,话还没说完,老人的老脸马上拉了下来,摆摆手,礼送出“境”。
吴主任也不介意,也没有时间介意,出了门必须是另一番天地,否则早就被“冷脸”冻死了。抬手看了看表,时近中午,没工夫细想,考虑到小吕晚上还要加班汇总防控报表,忙叮嘱她别忘了腾出给孩子喂奶的时间,这丫头有点拼命三郎的劲头,说完,自己匆匆往家赶。三四百米的路程转身就到,推门进屋,一面和卧床的妻子打着招呼,一面洗手钻进厨房,一句半句地搭着话,半个多小时,热腾腾的饭菜就端到了床前。
“我这个病得的不是时候。”妻子表达着歉意,“要是早些时候就不这么拖累你了。”“病要是听你的,咱不选行吗!”吴主任回应着,两个人都笑了,有些酸涩。相濡以沫30多年,妻子很少生病,这一患就是大病,宫颈癌,做了手术,虽说没有生命危险,放化疗也是够受罪的。
“你赶紧送老太太去输液吧。”妻子催促着。是啊,还有一位亲人等他呢,好一个多事之“春”啊!86岁的母亲,典型的老年人,前些年,着了魔一般购买保健品,这几年精气神不够了,却有心气较劲,前些天,天有点热,她就守着敞开的窗户,谁劝也不好使,终于把自己“守”成了感冒,浑身发冷,咳嗽不断,转成肺炎了,险些就和新冠病毒扯上了干系。这回,老人是不固执了,却变成了紧张,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血压瞬间就高了。她每天都看电视,知道湖北、武汉的疫情,生怕自己也“冠状”了。但既没有接触史,消炎又明显见了效,她的血压这才降下来。
刚放下家事的吴主任回到居委会,还没进门,就听到了里面的吵嚷声,这边说放这儿怎么了,那边说,是什么总得说一声吧;这边嚷,是什么还用说吗?那边说,不说怎么行啊!嗨!吵上门来了!想闹清放这、放那到底怎么回事。叹息着进门,一抬头,和气囔囔往出走的老人正好打了个照面,熟人,却叫不出名字。
“有啥可说的,我就是尽点心意,给武汉捐点款。”老人再不多说,一侧身,出去了。听说是捐钱,吴主任的心才踏实下来,这不好事吗。小罗一清点,天哪!整整一万元。而且是扔下就走,不留姓名,肿了半拉脸的小罗想细问,便引来了老人的不满。
“主任,我昨天闯‘卡’了。”吴主任还没从“捐款”的激动中缓过神来,一个冒冒失失的小伙子戴着口罩从他身后瓮声瓮气的来解释,“我家老太太的‘三高’病突然发作,电话没打完就断了,我风风火火往这赶,怕耽搁,看您在西口执勤,打了招呼就开过去了。”
吴主任陷入深深的沉思中。原来还想说少数人不配合也不奇怪,十个指头还不一般齐呢,这么一瞧,社区内大多数、应该说绝大多数人对防疫、对街道和居委会的工作还是认同的,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据此,他大胆而乐观地推断,这就离春暖花开不远了。
作者:钟月玄晖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