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森创建第一支县级抗日武装队伍

房山五区南窖,北有百花山作屏障,东经四区出川,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东南前哨。因地理位置重要,群众基础好,房涞涿联合县工委决定派县游击支队长包森(原名赵宝森)到这里开辟抗日根据地,建立地方武装。

包森,陕西蒲城人,1911年7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学生时代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开始,他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后,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工作。1938年,随邓华支队挺进平西。当年,他在接受上级党组织的委派后,于农历2月28日,风尘仆仆的来到了南窖村。当天,爱国人士江石之带领南窖小学全体师生,以及五区自卫团团总、各村村长、各界爱国人士及进步青年集会欢迎。

短暂的接触后,包森对各界人士有了初步了解。之后,他团结了江石之、王友梧、陈伯诚等十几名进步人士,通过演讲、讲课、张帖标语等多种方式,宣传抗日方针和政策,向群众反复宣讲《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同时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枪出枪,各尽其力,团结抗日,结成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包森在发动和组织群众抗日的同时,深知建立抗日根据地,必须要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做后盾,他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在改编原有地方武装力量上面。包森主动与五区自卫团团总解景波见面,连续4天向解景波反复宣讲国难当头、大敌当前之际,必须要枪口对外,共同抗日的道理。深入细致的宣讲工作对解景波触动很大,他对党的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当前形势也有了新的判断。最终同意接受改编,共同抗日。与此同时,包森还不顾生命危险,积极争取原四区自卫团、大安山村自卫团的改编工作。之后,包森将两个自卫团班长以上人员,集中到班各庄河滩开会,并在会上郑重宣布:房涞涿联合县抗日游击支队正式成立!这是房山人民自己的第一支抗日队伍。这支队伍有400多人,支队长由包森担任,下设三个大队。

后来,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游击支队改为游击大队,人员也增加到1000多人。这支队伍在房良地区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为房山、良乡两县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房山区史志办 许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