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无声

嘈杂的声音终于渐渐消失在楼道中,人去楼空。

我最后一次踏上了宿舍楼,例行做个检查。男生楼的楼道里,光线总是那么昏暗,同时泛有那些复杂却熟悉的味道。走近223和218,空无人烟。东西也还算收拾得干净,清理得也算彻底,这应该是这三年来男生宿舍最干净的一次了。

目光要转开的一刹那,我发现下铺角落里有一个袋子,装得很整齐,应该是忘记带走了。我迅速拿起手机,习惯性地准备给家长打电话,可这袋子是谁的呢?翻开袋子,有几双鞋和一些杂物,基本可以确定主人了。电话拨过去,果然找对了人,也的确是忘记拿走,伴随着一声感谢结束通话。男生,总是在小事上不那么细心。

女生楼207、209一直是学校宿舍的标兵宿舍,走在女生楼道中总是感觉心情舒畅,推开门,依然在意料之中,宿舍收拾得干干净净,没有留下任何杂物,门上依然挂着标兵宿舍的小锦旗,在楼道的清风吹拂下飘动,显得异常的生机勃勃。

本想松口气,彻底结束今天的送考工作,却不由得在空无一人的楼道中定住了神。这里并不金碧辉煌,却曾留下了他们每个人的身影和回忆,是呀,转眼三年了……还记得他们是刚刚初三毕业的高一新生,那些稚嫩的面庞仿佛昨日,而如今毕业时,他们褪去了大部分的稚嫩,换来的是一张张自信、刚毅的容颜。过去的事情历历在目,仿佛镜头回放……

还记得同学甲在高一高二两年中,没少违反校规校纪,曾为他的反复犯错忧心焦虑的我,却在去年教师节那天,收到了这孩子的一条短信,“……这两年您对我教育了不少,我全都听进去了,有时候还是会想起您对我说的话,有时候就是脑子一热什么都忘了,祝您节日快乐……”

高二才分到我们班的同学乙的行为习惯上也有待调教,因此也犯了不少的错误,印象最深的是高三上学期为同学出气打群架,被学校通报批评,警告处分。他的家长因太忙不能过来,我就以代理家长的身份参与了对这件事情的处理。事后一段时间,一直坚信自己没错的他没有过多的跟我沟通,却在元旦送祝福之际,给我发来了一段话“……老师,您是对的,我错了,我的冲动不仅对不起我爸,更对不起您,您放心,我以后不会再犯这样的低级错误了……”

丙同学是典型的“少年维特的烦恼”综合症,暂且允许我这么定义他。他总是有很多忧愁难以化解,而通过喝酒、上课睡觉不学习等极端方式解决,经过无数次的约谈和开导,其他任课老师和同学的侧面了解,他那颗封闭而沉睡的心,在某一天突然敞开了,苏醒了,取而代之的是他踏踏实实学习的高三生活……

和丁同学的师生情开始于她的早恋困惑,从刚开始羞涩的书信交流,逐渐到面对面式的倾诉谈心,最后到无话不谈,解开心结,并转向对班级事务积极上心,成绩突飞猛进,还会时常跟我分享美食和她的小故事……

小戊,称他“小”,不仅因为他长得小,其心智也极其不成熟。高一时的他常因为一些琐碎小事和同学们起冲突,甚至是和女生也是如此。他的情绪化,只能让我选择在他心情还不错的时候了解情况,课间没事时就会约他过来小谈一会,讲道理,谈谈心。考虑到他家离校近,要是周末放学,则会长聊一会儿,高二高三时,我逐渐发现,很少再听到关于他因小事和班级同学不和了……

以上这些,不是想说教师的力量是多么强大去改变谁,反而,教师教育的力量只是辅助,学生的成长主要在于他们自我反思的结果。周国平曾发表过一篇文章,他认为,每个个体,在本质上都是渴望幸福、追求幸福的,我十分赞同。而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也绝不是“树大自然直”的结果,这与他们成长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经历得越多,反思得越深,成长得越快,幸福感就越强烈。我相信我提到的几位同学,经历过这些事件,他们的幸福感是有变化的。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我越发觉得学生犯错写反思,真的不是一个仪式上的惩罚或者警戒,这是他们成长的契机,是让学生加深自我认识的机会。

如今想想每位学生的成长和变化,不可否定,他们是幸福的,我想我更是幸福的。这些描述着简单,处理起来可能需要很久的“杂事”,带给我的幸福感可谓是无与伦比。之所以感到幸福,不仅在于有声的教育逐渐起到无声的效果,更在于通过和他们的接触、了解,他们传递给我一条真理,幸福的到来,对孩子,对老师,都需要时间,同时只有通过耐心教育、耐心等待“熬制”出来的幸福感才是最有“味”、最能直击心底的。

毕淑敏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幸福很矜持,遭逢的时候它不会夸张地与我们提前打招呼;离开的时候,也不会为自己说明和申辩”。幸福,它无声,却经得起回味;无形,却铿锵有力,拨动着每一颗渴望幸福的人儿的心弦……


房山中学化学课教师 付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