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 我们来了 ——房山区联防联控工作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本区召开疫情联防联控工作组培训会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非常时期,房山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战斗在最受瞩目的医院,没有战斗在科研攻关的实验室,也没有战斗在生产药品的车间,他们从工作单位直插社区(村)防控的第一线、最前沿,在群众“家门口”、在社区楼道、在电梯间……为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守护回家的第一道“门”。

他们是全区51家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1000多名机关干部。在办公室里,他们是挥洒汗水奉献青春的“追梦人”,而今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变身勇敢的战士,用夜以继日的守候,为百姓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一声号令,迅速集结

宿伯阳指导居民用手机查询自身健康状态


正月初七,还没到今年正式复工的时间。可许多基层社区(村)的干部已经轮流值守了近10天,仅靠着社区、物业等有限的几个工作人员来回轮换,他们的体力处在严重透支的边缘。特别是在人口密度较大的长阳、城关、西潞等平原乡镇(街道),即将到来的复工潮、返京潮让防控难度逐渐加大、考验迅速升级。面对这种情况,房山区委果断决策,立即组建社区联防联控工作组,派出区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下沉一线支援防控工作。

褚萌在进行人员登记


疫情当前显本色,困难时刻显担当。一呼百应,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党员干部纷纷踊跃报名,报名人数远远超过计划数量。为了限制报名数量,确保工作效率和战斗力,不少单位给出了限制条件,首批要求党员优先、45周岁以下优先、男同志优先。司法局宿伯阳是阎村镇大董村的第一书记,今年1月任职期满刚刚返回原岗位上班,过年期间,他一直关注湖北疫情,一想到大董村紧邻京周路,他就越发担心这个自己服务了两年的村子。正当他为村里的疫情防控着急的时候,区里要派驻联防联控工作组支援阎村镇的消息就传来了,他顾不上跟家里商量,第一时间找到局领导,“我想回大董村,我想为疫情防控做点事!”法院赵鑫孩子才两个半月大,单位出于照顾家庭的考虑没有把他编入下沉队伍,他一听就急了,直接找到单位领导,“您就让我去吧!我是房山人,我想尽我所能去保护这块土地!”水务局史海宾第一时间报名,“史海宾,党员,45岁,报名!”到岗位报到后,大家才发现,原来他已经48岁了,属于“瞒报”年龄上岗。

何涛登记进出车辆信息


各单位积极响应,有的甚至举全单位之力集结出动,势要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新城投的党员干部们纷纷响应,虽然先期只选派了10名男同志下沉一线,但与他们一同出战的,还有全体企业员工的心意——400余个口罩,这是大家你一个、我一个,从自己家用的口罩中凑出来的,希望10个硬汉在大家的共同守护下平安归来。档案馆先期选派的10名下沉干部中,有8名是实职科长,面对西潞街道海悦城三期返京人员较多且没有围墙、人员复杂等情况,大家毫不犹豫、当即表态:“这个任务我们接了!请社区同志放心,我们一定守住!”区委组织部在大量工作人员投入社区防控组、区委督查组的情况下,再次主动抽调6名优秀科级干部下沉到6个防控力量最薄弱、情况最复杂的“三无”社区,做到全员抗“疫”;科委迅速成立党员干部组成的“科委防疫抗疫突击队”;团区委只留一名干部“看家”,全部投入抗疫队伍;统计局7名处级干部带头支援一线,党员干部争当“哨兵”;市规自委房山分局强化领导带头,汪少群、景文成、相国强等班子成员带队到一线值守,为党员干部作出表率……全区7个联防联控工作组迅速完成集结、动员部署、岗位安置等多项任务,并第一时间成立7个临时党组织,及时调整状态,奔赴社区(村)一线投入战斗。


最危险的地方,我们上!

赵晨为居民检测体温


截至3月10日,全区共有16例确诊病例,分布在长阳、西潞、窦店、张坊的7个不同社区(村),这些地区的疫情防控任务危险系数最高、工作最苦最累,也是防控的重中之重。30余名“逆行者”迎难而上,把危险留给自己,毅然担负起“守门人”的重任。嘉州水郡北区属于大型社区,常住人口约2万人,共有7个出入口,防控难度本就很大。2月4日,北区的一家5口全部被确诊感染,让原本就高难度的防控工作雪上加霜。危急关头,区农业农村局的李超忠和张然、区水务局的王旭明和游世鹏、区园林绿化局的周浩、林峰、顾春昊和杨光远8名同志临危受命,承担起北区24小时值守的重任。8名同志没有一丝犹疑和推诿,迅速到岗排班,不畏严寒、不畏风雪,承担起执勤岗体温测量、车牌发放、外地返京人员排查等工作任务,为北区4650户居民拉起了一道安全防线。31岁的杨光远,一天内在0:00-8:00、18:00-24:00等深夜凌晨时段连续14小时值守在岗,突发高血压,却依然坚持不下火线,后被同单位程志主动请缨换岗;顾春昊刚刚结束0:00-8:00的夜间值守任务,就接到了父亲犯肾结石的消息,急忙带父亲前往医院就诊,下午5点左右忙完后又马上赶往社区参加晚6点到凌晨12点的值守工作;从2月4日至今,两位“老将”李超忠、张然忍着腰痛坚持值守,一天都没落下,单位要派人来替换,也被他们拒绝了,说还能坚持……连日来,“嘉州八兄弟”日夜坚守奋战,让人深受感动。

“嘉北八兄弟”为居民检测体温

水务系统下沉干部在社区值守


2月15日,一起一家三口从湖北武汉辗转至湖南后到京投靠亲友的疫情事件引起广泛关注。事件所在的长阳镇康泽佳苑小区,同样驻扎着一支由18名水务系统干部组成的精锐“战队”。康泽佳苑社区是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内有上万人居住,且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成立党组织和居委会。疫情发生之后,社区防控安全等级持续攀升,疫情防控难度很大。王健、田东两名同志是“战队”里的“消杀员”,肩负着南区18栋楼、52个楼门、63部电梯每天2次的全面消毒任务。由于长期接触强腐蚀性消毒药水,身上的防护大衣、帽子、手套都被腐蚀了,衣角褪成白色,帽子变成红黑斑点款,而手套也经常被烧出洞,但俩人却总是非常乐观,相互打趣说:“别看他们手里有‘枪’,咱们拿喷壶的姿势也帅得很!”每当他们结束一天的辛苦工作、换下工作服准备回家休息时,又有一波披星戴月的“守夜人”迎风而来,他们的上岗时间为凌晨1点至早9点,在大多数人都已进入梦乡的寒夜,“守夜人”却丝毫不敢懈怠,对夜间进出的居民进行耐心细致劝说、检查、测量,绝不让一个疑似人员从眼前溜走。还有在西潞街道西潞东里社区值守的区人力社保局贾毅楠、赵晨、张杨,在窦店镇河口村值守的房勘金地公司陈新伟、张磊、万海青……在每一个疫情发生的小区,都有这样一群人,顶风冒雪,日夜奋战,努力扮演着“居民”的超级英雄,他们努力发光发热,只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给居民创造一方安全地带。


愧对“小家”,无悔“大家”

机关下沉干部大都集中在30至50岁之间,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是家里的顶梁柱、单位的业务骨干,但在疫情需要、群众需要、组织需要的关键时刻,大家都义无反顾地克服家庭困难、自身困难,不喊苦、不嚷累、不叫怕,在实际行动中彰显初心、在值守一线上践行使命。

“爸爸,今天我给妹妹蒸了鸡蛋羹,妹妹可爱吃了,就是把我手给烫红了。”“爸爸妈妈,你俩能早点回来吗?你们不回来,妹妹就不睡觉。”每天不管多晚,司法局张学明的大闺女都会等着他回家,和他说说一天来照顾妹妹的事,再问一句,“爸爸妈妈,你俩站岗什么时候结束呀?”每当这时,46岁的张学明眼眶都会有些湿润,他和妻子都在一线值守,“5+2”“白+黑”,只能把3岁的小女儿交给上大学的大女儿照顾。他不知道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打多久,也不知怎么回答女儿的问题,只能在心里默默回应:“闺女,爸是党员,又是军人,爸爸必须冲上去。” 

张学明为居民检测体温


检察院王艳丽的丈夫已经在防控一线值守很多天没回家了,她把两个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果断加入到第一批下派干部队伍中,在人口密集、人流量大的阎村镇绿城百合社区,跟着社区干部一户一户地摸排情况、挨家挨户拨打电话,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在思想汇报中这样写到,“开工令还没有下,房检三十名勇士自告奋勇,冲向社区一线,设卡排查、电话摸排、入户走访,工作上手是真快……大家心里知道,多摸清一个情况,就多排除一个隐患。”

农业农村局刘满满家有年迈的父母和不满9岁的儿子,母亲去年冬天出了车祸行动不便,妻子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但他却毅然报名值守,20多天先后排查出外地返京人员255人、重点人员34人,社区居民感动于他的付出,送来一首诗,“防控英杰刘满满,上级批准搞支援。执勤量测迎风雪,守岗排查战九天。铁骨铮铮为大众,丹心艳艳卫家园。社区业主齐称赞,礼敬高歌送凯旋。”

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党员杨文兵,一家六口挤在一个两居室里居住,家里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和瘫痪的父亲,老人穿衣、喂饭、大小便都要杨文兵照料。为了方便照顾父亲,他每天和父亲在一个床上住。这次防控疫情,这个名副其实的家庭“顶梁柱”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毅然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无怨无悔坚守岗位。

杨文兵为社区扫雪


还有为了全力以赴投入值守,把一双儿女分送父母和岳父母家照顾的体育局董立强;无法照顾家中还有一个多月即将临盆的妻子,把八岁儿子送回老家的地质公园管理处王振京;无法照顾有脑血栓后遗症爷爷的碧鑫水务公司闫驰;刚为父亲办完葬礼,忍着悲痛报名参加防疫工作的市场监管局郑汉兵;无法照顾咳血住院父亲的司法局任大同……他们满怀对家人的歉疚与不舍转身离开,毅然踏上了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只因他们知道,没有大家的平安,哪来小家的幸福。


防控“夫妻档”,上阵“父子兵”

舍小家、顾大家,属于他们的感人故事总是不断上演,打动人心的不只是情节,更是爱的力量。

法院冯新在微信群里分享了自己的故事。一天,在琉璃河镇防控一线十天未露面的儿子突然回家了,进门就问:“爸,你报名去阎村支援疫情防控啦?”冯新倍儿骄傲:“是呀,你怎么知道的?”饭桌上,俩人互相嘱咐,这边冯新刚念叨儿子,“眼里要有活儿,做好个人防护……”那边儿子就反过来叮嘱他,“今天回来就是要嘱咐您,多注意腰!”匆匆吃完饭,儿子回一线前还不忘对冯新说了句,“老爸,您永远是我的骄傲!”

区教育技术装备中心游立方的妻子在十渡镇政府工作,一直坚守在防控疫情一线。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嘴里信誓旦旦地说,“你放心,我会照顾好孩子”,自己却转头也报名了参加一线值守。为了让女儿能吃好,他每天早起把早饭和中饭提前备好,教会孩子安全使用煤气炉,自己再出门上岗执勤,他说:“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从投入防控一线那一刻起,我就抱定决心,疫情不除,绝不后退!”

游立方为进出人员检测体温


市场监管局王建伟夫妻两人都有社区值守任务,工作时间只能把上小学二年级的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每当上岗时,两人各自抽空通过微信视频看护孩子,下岗后,再匆匆忙忙赶回家照顾。

还有税务局丁爽、国资委朱永、财政局刘宏伟,他们的妻子都奋战在医院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农业农村局张然的妻子奋战在物业防控一线、生态环境局高瑶远的母亲战斗在社区防控一线、税务局刘莲军的妻子是阎村镇包村干部、园林绿化局刘思涵的妻子坚守在琉璃河检查站、法官助理耿丽君和李凤茹的爱人都是投身在防控一线的民警……下沉干部中,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小家庭,以爱之名携手同行,举小家之力保障大家安全!


轻伤不下火线,战“疫”彰显担当

2月的北京春寒料峭,接连出现的大雪、雨夹雪、大风等极端天气给防控值守带来诸多挑战。特别是由于社区干部中女同志较多,无法值守夜班岗,大部分下沉干部主动承担起夜班岗、凌晨岗的职责,许多干部更是克服身体疾病、路程遥远等诸多困难,坚守岗位、无怨无悔。

水务局孙荣斌是第一批到社区值守的同志,他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打胰岛素,但却依然踊跃报名值守。在值守群里,大家给他作了首打油诗,“餐前来一针,防疫有决心,不畏苦和累,他叫孙荣斌。”今年46岁的国资委王进军患有血压高,为确保顺利完成值守任务,他提前给自己更换了降压药,作为组长带领两名同志坚守岗位不放松。国资委张杰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日常工作时腰部经常犯病,自接到防控任务后,他担任临时组长,从未提出休息。在值守的第二周,他腰间盘突出症状发作,当工作组到站点了解值守人员身体状况时,他却隐瞒病情,连续16天带病坚守岗位。还有为了参与下沉值守推迟膝关节手术的市场监管局杨俊峙、因为长期值守导致踝关节肌肉损伤的园林绿化局杨轩、刚做完心脏手术还不到一年的兴科绿源公司隗功元、59岁即将退休却依然报名防疫并连续在一线坚守14天的法院刘继国、连日耐心解释劝导把嗓子说哑的京房国鑫公司栗文明、家住门头沟每天驱车往返100多公里值守的城市管理委范桂存……他们就像防控战线上的一面面旗帜,以实际行动绘制出一幅生动的战“疫”群英谱。


柔肩担大任,挺起半边天

厉莉为居民检测体温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你那里危险不危险呀?”“妈妈,我好想你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妈妈加油!”

财政局沙瑞媛几乎每天都会收到8岁女儿发来的信息。她的爱人也工作在防控一线,为了参与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她把女儿送到爷爷奶奶家。她所在的岗位是城关街道原香漫谷社区第四区,是整个社区人员最多且情况最复杂的小区,尽管每天需要检查进出人员上千人次,但每天一到岗位上她就像充满电一样,查证、登记、测温、劝导,耐心细致。在下沉干部队伍中,一共有209位像沙瑞媛这样自愿请战的“娘子军”。

先后两次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房山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庭长厉莉,是法院中层干警中第一个主动申请下沉一线的,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在这个时候,要让群众看到党员的身影,让大家更加坚定必胜的信念。工业总公司董立娜不但每天白天8小时与城关街道城东社区的工作人员并肩作战,下班回家后还要整理总结值守队友的日常需求、工作点滴和影像资料,并负责单位的公众号宣传工作,每天晚上都要在家工作到深夜12点。燕鸿担保公司王晓娇承担着11个执勤岗值守人员的防控物资、巡岗检查、情况报告、信息宣传、人员调配等工作。档案局张靖的孩子还处在哺乳期,她却第一时间主动报名,成为了一名背着吸奶器冲锋一线的“超人妈妈”……她们忙碌的身影奔走于各个执勤岗,用柔肩扛起责任,用行动温暖了群众的心。


一线有我,我在一线

王宇峰为社区消毒


下沉干部纷纷弘扬“主人翁精神”,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开展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为一线疫情防控作出了突出贡献。区成教中心王宇峰在夜班岗时遇到早产孕妇家属紧急求助:楼道和电梯过于狭窄,急救床上不去,孕妇在5层下不来。曾是铅球和铁饼运动员的他主动站了出来,迅速到孕妇家中,与医护人员、家属一同用被子裹住孕妇将其从五层转移至救护车中。听着救护车远去的声音,王宇峰的一颗心才落了地,他在值守日记中这样写到,“苍天无情人有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和一线的战友们冲锋陷阵,让病魔低头,坚决打赢这场战‘疫’。”

来自检察院的党员隗永贵凭着检察官的高度敏锐性,在登记摸排时不放过一个疑点、不忽略一个细节,通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和刨根问底的工作方式,摸排出了来自疫情重点地区的未上报租户;侯再然是财政局的下沉干部负责人,今年52岁了,却依然热情不减、标准不降,每天室外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他还自掏腰包购买了方便面、热水壶、矿泉水等,只为让值守干部梦随时喝上热水、夜间值守时能吃口热面;审计局卢卫民主动每天多值一个早晚班次,保障执勤岗值守工作正常运转;融媒体中心李洋除日常值守外,还发挥专长,通过制作音频、视频等形式,讲好下沉干部的战“疫”故事;区委党校带队组长刘国峰全身心投入社区防控,对执勤点位合并、进出口核查等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二联防联控工作组成立临时党总支


此外,各联防联控工作组纷纷发挥成员单位优势,齐心协力、主动创新,取得良好的防控成效。第二联防联控工作组充分发挥区直机关工委的组织优势,成立临时党总支,并按4个片区划分4个临时党支部,成立13个临时党小组,各单位带队负责人任党小组长,形成了总支抓支部、支部抓党小组、党小组组织党员、党员带动群众的战时工作体制。第五联防联控工作组经与良乡镇领导商议,将交通局的同志安排到官道、小营、江村三个车流量较大的村检查点。交通局同志全部着制服上岗,专业的装备、规范的动作,提升了检查效率,避免了检查点的车辆聚集。第四联防联控工作组充分发挥政法单位职能优势,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积极配合阎村镇政府做好涉疫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提升群众科学防控能力。第五、第七联防联控工作组内主要是国资委的下沉干部,党支部书记柴林峰同时负责两个工作组的工作事务,每天奔走于窦店、良乡,认真分析两个乡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了“讲责任、明控情、树作风”主题实践和“我为防控献一计”活动,进一步帮助工作组人员明确职责要求,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


你奋战在前,我保障后方

张凤保为下沉干部送热饮


“张书记来啦!”只听一声招呼,大家纷纷扭身拿水杯迎了出来,“今天又有啥好喝的?”原来,为保障一线值守人员的身体健康,水务局机关党委书记张凤保每天都要带着局机关后勤干部到各个下沉社区执勤点转一圈,为大家送去单位熬制的冰糖雪梨、蒲公英、罗汉果等热饮,提高大家的免疫力。为保障下沉干部的精气神,确保战斗状态,各单位“一把手”也都纷纷出动慰问,振奋士气,并给大家添置了防护、防寒等各类用品和补给,让大家能够心无旁骛完成值守任务。教委为下沉干部配备护目镜、酒精、消毒纸巾、免洗凝胶等多种防护用品;人力社保局在配备防护用品的基础上,还为夜班值守人员提供宵夜;园林绿化局为下沉干部配备暖贴等防寒物品;发改委、经信局为下沉干部配备防护靴、水壶、食品等值守装备……此外,各单位还积极为下沉社区(村)提供物资支持,人防办积极协调,第一时间为太平庄社区支援手电、照明灯组、棉大衣、电源线等物资装备;供销总社为良乡、窦店支援了400公斤消毒液以及数台喷雾机;京西阳光公司为窦店镇派出所一线民警支援了2000个口罩……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7个联防联控工作组成立的7个临时党组织全部启动战时状态,24小时随时响应,在大后方为下沉干部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第一联防联控工作组党支部书记刘宝忠表示,党支部的9名同志不仅负责每天日常巡逻、考勤、宣传、保障等工作,还是在长阳下沉的280名干部的“替补选手”,哪个点位的干部有事请假,他们都要第一时间顶替上去,确保不出现空缺情况,坚决不给社区添麻烦。

勇担使命守初心,无惧风雨冲在前。1000余名党员干部,冲锋一线、奋勇争先,和社区(村)干部一同负重前行,把群众家门口的“安全网”越织越密、越织越牢。他们只有一个朴素信念,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以铜墙铁壁守护百姓平安!

李斯语 张伟 吕劲松 刘克龙 王政 范明军 卜晓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