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技术指引——安全派送和收取国际邮件快件
以下内容为《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国际邮件快件疫情防控技术指引(第一版)》中的部分条目,主要涉及国际邮件业务派送方,收件单位、收件人相关的防疫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源头管控,严防境外疫情特别是高风险国家和地区疫情通过寄递渠道输入。综合邮件快件来源地疫情风险等级、上游经营主体资质、寄递物品属性等因素,提前做好疫情风险研判,制定疫情高风险国家和地区清单,并实行动态更新、提级管控。
二、参照闭环管理对国际邮件快件在分拣、投递等环节严格管控。
三、高风险岗位人员在处理国际邮件快件过程中,应当切实加强个人卫生防护,全程佩戴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防护用品,做好上下岗前体温检测。对于保洁员等后勤保障人员、外包运输车辆司机等相关人员,也要开展输入性疫情风险排查防控,避免病毒交叉感染。
四、国际邮件快件从业人员应遵循“应接尽接”的原则,按照我市新冠疫苗现行政策全程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
五、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国际邮件快件从业人员可实施分级分类定期核酸检测措施,每周不少于1次,高风险岗位人员应根据主管部门要求适当提高核酸检测频次,并根据疫情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六、国际邮件快件的收件单位建议设置国际邮件快件的专门存放区,专人负责,对存放环境和相关人员进行定期核酸检测。
七、快递人员在处理和投递国际邮件快件时应参照《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快递和外卖配送人员防控指引(第四版)》执行。
八、收到国际邮件快件时,在拆开包装前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手套,减少直接接触。拆件时尽量在户外进行,外包装不要拿回家中,按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如需拿回家中,可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对内外包装进行全面消毒。对邮件快件本身也可用消毒剂、热力消毒等方式进行消毒,或存放一段时间后再使用。处理完邮件快件后及时摘下手套,进行手消毒或清洗双手,更换口罩,避免用不清洁的手触碰口、眼、鼻。
九、在接触国际邮件快件14天内如出现发热、干咳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主动进行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方可返回工作岗位。
来源:市疾控中心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