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与新冠防控中的那些名词
新冠疫情面前,核酸检测成为一个高频词。一份核酸检测不仅让人安心,更能及时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哪些人需要主动做核酸?核酸检测的原理究竟是什么?在每日疫情发布中,频频提到“四方责任”“七小行业”“重点人群”等名词,这些名词又都代表着什么意思?本期咱们来一探究竟。
●问题一:什么是核酸?
核酸,是存在于一切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生命物质之一。它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都是由许多核苷酸单体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简单解释,核酸就是病毒体内的一段密码,它可能是DNA也可能是RNA,而对于新冠病毒来说,它的密码是RNA。
●问题二:核酸检测的原理是什么?
核酸检测,所采集的样本中会混有宿主自身的细胞、自然携带的细菌或病毒,甚至还有食物残渣的细胞。检测人员通过利用PCR技术,将样本中新冠病毒独有的那段“密码”放大,放大到仪器设备可以检测的地步,从而判断是否为阳性感染。抓取病毒遗传物质的整个过程,就像是钓鱼,鱼钩会进行识别并抓取,从而让病毒无所遁形。
●问题三:核酸检测能及早地发现潜在的传染源吗?
新冠肺炎很多感染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就可以传播给别人,更有人临床症状轻微甚至一直没有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却有传播风险。核酸检测,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和潜在的传染源最可靠的方法,是落实“四早”措施中“早发现”的首要举措。只有把感染者和潜在的传染源及其密切接触者第一时间找出来、管理好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
●问题四:哪些人需要主动做核酸检测?
①近期到过有阳性病例的地区的人员;
②与目前我国已报告病例公布的行程一致或有时空重叠的人员;
③发现健康码异常(变为“红码”或“黄码”)的人员;
④近期省外旅游、出差的人员;
⑤近期自身及家人在自我健康监测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等可疑的人员。
⑥近期举办或参加人数多、人群密集的聚餐、聚会、会议、培训等各种聚集性的大型活动的人员;
●问题五:“初筛阳性”是什么情况?
你可能会在新闻报道中看到“初筛阳性”,有时也会发现当地没有阳性病例疫情通报时却有大量身穿隔离服的工作人员在小区忙碌,这时请大家不要恐慌。这是按照疫情防控的政策措施,实行“逢阳必报、逢阳即报、接报即查”,请大家放心,复核工作还在进行中,只是防范万一,把一些调查处置工作干在前面,一旦排除就会马上恢复常态,发现疫情会及时通报。
●问题六:核酸检测需注意什么?
①采样前2小时请勿进食;
②采样前30分钟请勿吸烟、喝酒或嚼口香糖;
③核酸检测的路上,戴好口罩,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④排队时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⑤注意防寒保暖,听从现场指挥。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疫情防护人人有责,您的配合对于阻断疫情传播至为重要。
●新冠防控中的名词释义
1.四方责任
在疫情期间,把全市动员起来,全面落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建立全社会共同防控体系。
2.四个风险点
境外和国内高中风险地区疫情输入、入境冷链物品疫情输入、集中隔离人员传染、医疗机构院内交叉感染。
3.重点场所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员密集且流动性大、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场所,如车站、机场、码头、公共交通工具、健身娱乐场所、理发洗浴场所、农贸(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影剧院、体育场馆、会议中心、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室内场馆,商品展销与售后服务场所,宗教活动场所等。
4.重点机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容易暴发聚集性疫情的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护理院、监管场所、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等。
5.重点人群
新冠病毒暴露风险高、传播风险大、抵抗力较低的人群,包括医务人员,移民、海关、市场监管系统一线人员,警察、保安、环卫工人、保洁员,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快递外卖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水电煤气等工作人员,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孕妇、儿童、伤残人士等人群。
6.七小行业
小餐馆、小网吧、小旅馆、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理发店、小便民店。
来源:区疾控中心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