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沉式”服务破解就业难题,让求职者收获满满

图片

聚焦提升就业服务效能,房山区就业工作专班创新工作方法,整合政策、岗位、培训等资源,持续深化“下沉式”服务模式,推动就业服务从“广覆盖”向“精准化”延伸,以靶向施策的务实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就业服务的温度与实效。

就业专班一组

图片

就业专班一组联合长沟镇便民服务中心赴北正村、南正村开展农村劳动力灵活就业政策宣讲活动。组织两村70名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劳动力参加,现场发放15家企业96个岗位的招聘信息,介绍企业情况、提供职业指导,了解求职者意愿并一对一提供答疑服务。

图片

联合城关街道、周口店镇便民服务中心举办专场招聘会。13家企业提供842个岗位,吸引232名求职者参加,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4人,直播累计浏览量达9990人次。

图片

就业专班二组

图片

就业专班二组推动建立全区首家行业类公共就业服务站。联合房山区汽车流通行业协会,聚焦澎湃汽车城等汽车行业单位需求,联动区内优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构建“需求-培训-就业”闭环生态,提供岗位采集、求职登记、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定期举办行业类招聘活动,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高效对接。

图片

到韩村河镇就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工作完成情况、现存困难开展对接座谈。下一步将引导劳动力转变观念,加大有就业意愿求职者帮扶力度,对接林场、砂锅基地等本土单位挖掘岗位。

图片

就业专班三组

图片

就业专班三组联合西潞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北潞园社区,开展就业政策专题宣讲活动。结合就业形势,解读灵活就业、职业培训等政策,讲解灵活就业申请流程及材料,提供一对一答疑服务。

图片

联合西潞街道、南窖乡举办专场招聘活动,12家企业提供558个岗位,吸引121名求职者参加,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7人次。活动同步线上直播,各平台浏览量7021人次。

图片

就业专班四组

图片

就业专班四组联动十渡镇、张坊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九渡村、张坊村,开展就业政策宣讲和岗位推介活动,了解就业参保求职意向,提供职业规划辅导、推荐符合预期的就业岗位,现场开展“就业在北京”小程序应用教学,帮助拓宽就业选择范围,及时解答各类疑问。

图片

深入向阳街道宏塔社区开展“进社区、送政策、推岗位”为主题的就业帮扶,通过岗位匹配、政策解读、一对一推荐等方式,为求职者提供全方位支持,现场吸引30余名求职者参与。发放“社银合作”宣传页,让群众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进一步拓宽人社服务覆盖面。

图片

就业专班五组

图片

就业专班五组联合大石窝镇便民服务中心,深入北尚乐村举办村域就业推进会,特邀德润鑫集团携医药制造、家政服务等领域35个岗位现场招聘,面对面介绍岗位要求及薪资待遇。活动吸引8人填写就业意向书,11人登记就业信息。

图片

深入大石窝镇后石门村开展岗位推介,带来岗位35个,发放招聘简章30余份,解读灵活就业等政策,并现场分享成功就业案例激发求职意愿。下一步将持续跟进有就业意愿的人群,提供多元化岗位信息和精准化就业服务,助力村民实现稳定就业。

图片

就业专班六组

图片

就业专班六组以“助企服务提质,构建和谐园区就业环境”为主题开展就业政策与劳动关系培训。44家来自窦店、琉璃河等地企业参与。会上讲解岗补社补等就业政策,助力企业降低用工成本;结合案例授课,解析劳动关系风险防范注意事项。

开展陪同面试服务,赴佛子庄乡君澜酒店,组织4名求职者参加厨师、房务中心文员等岗位的面试洽谈,促成3人签约就业。与酒店在深化校地企协同、共建实习见习就业基地、强化技能培训合作、开展符合企业需求的定制化技能培训项目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助力实现更高质量、更便捷的“家门口”就业。

图片

就业专班七组

图片

就业专班七组赴石楼镇开展促就业工作,聚焦就业工作完成情况、问题及攻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下一步将结合前期劳动力摸排情况和就业意愿联合手拉手结对区开展岗位对接服务活动,分层分类梳理未参保农村劳动力和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和就业意愿,开展“一对一”敲门行动,依托石楼镇零工驿站,充分挖掘石楼镇域内以及周边地区零工岗位资源,开展政策宣传、用工保障、补贴申请等各类服务。

图片

联合拱辰街道、长阳镇举办专场招聘活动,26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56个,招聘会现场吸引500余名求职者参与,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6人次,各平台直播浏览量9413人次。

图片

就业专班八组

图片

就业专班八组联合周口店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深入大韩继村开展政策宣传和岗位对接活动。详细讲解灵活就业补贴政策的申请条件、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创新“现场匹配+即时面试”工作机制,为失业人员对接天毓山庄岗位,组织赴企业现场面试,当场达成初步意向。

图片

与周口店镇便民服务中心开展稳就业促就业工作对接会,梳理就业重点工作进展情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攻坚行动,每天必须安排至少进1个村,每天必须电话联系不少于10人,每天必须开展“一对一”对接不少于5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