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遇忧?看房山这个部门如何化忧为喜
“十一”黄金周期间,市民张女士为一场未办成的婚宴犯了难。原来,她此前为儿子儿媳精心筹备婚礼,在酒店缴纳了2000元婚宴定金。然而,婚礼计划的突然变更,让这笔定金能否要回成了闹心事。多次协商退款均遭拒绝,无奈之下,她拨通了房山区市场监管局西潞所的求助电话。
接到求助后,工作人员立即联系了张女士。电话那头,张女士的声音带着焦虑:“我知道临时取消给酒店添了麻烦,但这2000元是攒了好久的心意钱,能退回来多少都行。”
工作人员一边安抚张女士情绪,一边仔细记录关键信息——婚宴原定时间、定金缴纳凭证、沟通过程,每个细节都问得清晰明了,让张女士悬着的心稍稍落了地。
工作人员随后联系酒店。酒店负责人同样委屈:“‘十一’黄金周的婚宴早就排得满满当当,我们接到订单后就跟食材供应商定了海鲜、蔬菜,宴会厅布置方案都做好了。突然取消,不仅备餐成本收不回来,还错过了其他订单,损失实在太大。”
一边是消费者急盼退款的迫切需求,一边是商家担心损失的现实顾虑,调解工作刚开始就遇到了“两难”局面。
搭建沟通桥梁,寻找平衡点
没有偏袒一方,更没有简单“和稀泥”,工作人员秉持“公平公正”原则,为双方搭建起沟通桥梁。
面对商家,他们不指责,而是一笔笔帮着梳理备餐开销:“食材订了多少?实际产生了哪些费用?”商家感受到被理解。
转头对张女士,又温和提议:“婚礼只是暂时改期,要不要看看酒店其他档期?我们帮你协商,既减少酒店损失,也能保住你的预订权益。”
相互理解,纠纷圆满化解
在工作人员耐心沟通下,双方开始换位思考。张女士逐渐理解酒店“提前备餐、错失订单”的难处,提出可以接受部分退款;酒店也看到张女士“为子女筹备婚礼”的心意,表示愿意在成本范围内退还钱款。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商家在扣除核算成本后,将剩余钱款退给张女士。收到退款到账短信后,张女士特意致电西潞所工作人员,话语里满是感激:“太谢谢你们了,这么快就帮我拿回了钱。”
这场看似寻常的婚宴定金纠纷调解,实则是市场监管人践行“法理情相融”工作理念的生动缩影。他们从“第一时间响应”到“换位思考疏导”,再到“促成双方共识”,不仅实现了法律刚性、治理精度与民生温度的深度融合,更以实际行动守护着“诚信经营 放心消费”的市场秩序。
在此,也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定金”具有担保性质,若因消费者自身原因违约,商家有权不予退还定金;若商家违约,则需双倍返还定金。建议大家在支付定金前,务必与商家明确约定款项性质、违约情形及处理方式,仔细核对合同条款并留存凭证,从源头避免定金纠纷,让消费更安心。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