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志愿精神 共创文明城区(上)

——2020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房山先进典型风采展示


    2020年,首都文明委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活动。最终,本区王秋双等3名志愿者被评选为“首都最美志愿者”,德润十方社工事务所北京弘宇爱心志愿者团队等3个志愿服务组织被评选为“首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向毒品Say NO——禁毒志愿服务行动项目等2个志愿服务项目被评为“首都最佳志愿者服务项目”,韩村河镇大自然新城社区等2个社区被评为“首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姜玉慧志愿家庭”等4个家庭被评为“首都最美志愿家庭”。本报将他们的事迹呈现给大家,希望广大读者在先进典型影响下,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浓厚社会氛围,为建设“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作出积极贡献。



在为居民服务中收获幸福



王秋双是城关街道永乐园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者。从最初找不到工作努力的方向,到加入志愿者队伍后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路走来,她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收获着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快乐。

王秋双所在的社区住着不少高龄和独居老人,为老服务成了她日常参与最多的服务项目。她和志愿者们定期到老人家中开展陪伴服务,与老人聊天,为他们读书读报;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他们还主动提供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等帮扶服务,用一次次真诚的帮助温暖特殊群体的心。

除了服务老人和残疾人,王秋双还积极参与社区安全巡逻和检查工作,每逢重大节日、会议召开时,她都和志愿者们穿上红马甲、佩戴红袖标坚守在社区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社区平安。社区环境治理也是王秋双关心的大事,清理小区卫生死角、捡拾白色垃圾、清除非法小广告,都是她日常工作中的一环。2016年,“一带一路”国际葡萄酒大赛在本区举办,她还作为志愿者参与其中,为前来观展的观众指引方向。同年,经认定,王秋双被评为北京市五星志愿者,这让她深感荣幸,也更加坚定了她要坚持参与志愿服务的心。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王秋双和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检查点值守工作中,为居民制作发放出入证、进出测量体温,为外来人员登记查询出京史;在外地返京居民居家观察期间,还经常为他们买菜买物、清理垃圾。

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分类垃圾桶站点又成为王秋双志愿服务的新阵地。她利用休息时间,身穿绿马甲,站在垃圾桶前,指导社区居民将垃圾正确分类并投桶;对于分类错误的垃圾,她就用钩子勾出、破袋重新分类。

“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我获得的是帮助他人的满足感。”这是王秋双热心公益的动力源泉,她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颗丹心守家园



提起江惠芳这个名字,很多人联想到的是位贤惠芬芳的女子。然而,名字的背后是位年过古稀的老翁。虽年事已高,但他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作为燕山地区东风街道羊一社区党员志愿先锋队志愿者,穿梭于社区的大街小巷,帮助大家排忧解难。

多年来,江惠芳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的文化广场、党建家园、幼儿园小广场,多是出自他的设计;社区内有多少治安探头、消防栓、下水井,他张嘴就能说出来。他还是个爱“抢活儿”干的人,每次社区组织活动,江惠芳都会第一个赶到,帮忙搭台、摆灯具、搬桌椅,四米多高的灯架,他三下两下就攀上去了。最让大家感动的是,江惠芳腰有伤,按说是不能干力气活儿的,但他从来都不当回事,一有活儿就抢着干,谁也拦不住。

去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羊一社区党总支成立了应急小分队,设置了社区党员先锋岗临时党支部,并任江惠芳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江师傅从大年三十开始执勤查‘禁放’,到后来参与疫情防控执勤,一天没休。随着下沉干部的到来,社区执勤力量增强了,我说让他休一天,他还是没休,天天过来帮忙……”社区副书记张媛媛心疼地说。

“您好,带出入证了吗?测量一下体温。”“谢谢配合。”“辛苦了,您慢走。”这是江惠芳执勤时说的最多的三句话。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始终坚守在岗,组织卫生消毒、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检查、筛查居民发热情况、给空巢老人和隔离人员买菜送药……成为一名守在居民身边的抗疫“急先锋”。

江惠芳家是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这与他的言传身教有着极大关系。他所影响带动的,还有和他共事的人,在这位老党员的影响下,大家把做好事、为群众服务当作一种“时尚”,江惠芳就是这“时尚”的“引领者“。


弘扬科学精神 普及科学知识



新冠病毒“小毒王”率领的病毒大军,企图通过多种传播手段造成人类大面积感染,却被人类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手段粉碎了感染计划,失败退场……

这是由刘玉增带领同事共同制作完成的一则新冠肺炎动画科普短视频中的画面。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作为科普志愿者的刘玉增积极发挥作用,及时创作科普漫画、制作科普卡通视频、宣传科普知识,引导大众正确掌握科学防控及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坚定战胜疫情的必胜信心。

作为区科协科普志愿服务队“基础科学普及”队队长,多年来,刘玉增满腔热情坚守在科普志愿服务一线,积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

他积极探究科普理论,出版科普专著,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阐述科普传播观点。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出版他的个人科普专著6本,他的《减轻课业负担的技巧》一书,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基础教育专项奖。他还帮助一些基层单位编纂各类科普读物,推动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

他开发科普展品,开展义务送展。刘玉增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研发制作百余种多个系列的科普实物展品,力求知识真实化、系统化、可体验化。他还把自己精心制作出的科普展品义务送到学校、社区,供师生学习体验。

他推广科普经验,协助科普开发,曾应邀到中科院北京分院、北京科学中心、科普出版社等多家单位传授科普经验,协助企业、社区及学校进行科普开发、科普方案设计等。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扩大科普宣传效果,刘玉增还积极组建队伍,成立了一支2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服务队。每次开展科普活动,他都根据情况安排志愿者参与,同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自费为队员们买水买饭,让志愿服务他人的队员也感受到来自团队的温暖与关爱。




用爱凝聚爱



3月5日,德润十方社工事务所北京弘宇爱心志愿者团队面向北关东路社区党员,开展了“创文明城市 树时代新风”道德教育宣讲活动,多角度阐述城市文明的重要意义,倡导大家践行文明行为。党员们在活动后表示,要发扬雷锋精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贡献力量。

这是该团队日常志愿服务的一项内容,自2017年成立以来,该团队走进社区、校园、家庭、机关单位,面向青少年、老年人等社会群体开展公益活动,倡导市民提升道德素质,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多年来,他们坚持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从2018年至2020年,团队多次走进区内中小学开展思想教育宣讲。他们还走进青少年家庭,通过心理疏导、与家人交流等方式,影响并带动青少年及其家庭共同参与志愿服务,让“网瘾”少年和辍学少年最终回归社会。

老年群体也是弘宇团队重点关心的对象之一。2018年,团队走进送变电社区,针对社会普遍存在的赡养、家产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道德教育进社区之关爱老年人”系列活动,旨在提高社区老年人法律意识,助力老年人维护自身权益。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弘宇团队还主动参与到疫情防控工作中,39名志愿者深入全区23个社区32个检查点,累计服务时长8052.5小时。他们还奉献爱心,为社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捐款16.7万余元。

自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弘宇团队还通过道德教育宣讲、知识问答、趣味活动、桶前值守等形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截至去年底,该团队共举办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56场,服务3733人次,累计捐赠资金42435元。


危难时刻总有你们



房山蓝天救援队是民间非盈利性公益救援组织,组建于2013年3月6日。队员来自房山区各行各业,包括教师、医生、会计、公务员等,他们因同样的理想信念聚在一起,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主动参与各种灾害事故救援行动,成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

山野救援、水上救援是救援队的主要任务,为了找到被困者,队员们时常冒着严寒酷暑在山里找上几天几夜,救援的难度超乎常人想象。2013年至今,救援队累计救援395起,出动车辆3279台次,累计出队6500人次,成功救助1231人。

2018年5月,三个女孩被困三渡野山,队员经过一夜努力成功将她们救到山下。事后被救者送来锦旗和一封10页纸的感谢信,并表示她们已加入当地志愿者组织传递爱心。2019年12月,两名爬山爱好者被困张坊镇一野山,积雪的山路如履薄冰,救援队用时16小时,成功将被困者毫发无损救下山。2020年9月,失联28天的老人被救援队找到,但悲剧已无法挽回。当家属表示要把承诺的60万元赏金交给救援队时,队员们当场拒绝……上千次的救援中,队员不仅没有酬劳,而且经常自备装备。按照救援队纪律,救援期间,队员从未收取被救者、家属的任何东西,小到一支烟、一瓶水。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救援队第一时间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全力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自去年1月29日起,每天统筹安排128名队员赴78个村(社区)检查点参与社区值守工作。他们还自筹资金9万余元,购买迷雾机、汽油和消毒液等物资,为区内各村(社区)、单位、核酸检测点、学校等提供地毯式义务消杀服务。截至目前,累计为1178个场所提供义务消毒服务。


社区居民的“安全卫士”




走在燕山的大街小巷,除了能看到工业发展带给这片城区的种种印记:烟囱、厂房和各种带有“燕化”字眼的招牌标识,还能看到身穿红马甲、佩戴红袖标的人。迎风街道迎风五里社区治安志愿者就是他们中的代表,大家积极参与辖区安全巡逻,用无私奉献守卫社区安全。

志愿者们的日常很充实,要对社区主要干道、居民区、沿街商铺等重点区域和公共场所进行治安巡逻,还要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较多的居民区加强人员排查,更要提醒老年朋友外出带钥匙、关好门窗和水电气等,注意防火防盗防诈骗,注意人身安全。他们每到一处都要仔细巡查,发现异常情况立刻向社区和派出所报告,用坚守助力辖区群防群治和治安隐患排查的全覆盖。

去年,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志愿者们迅速行动起来,协助居委会工作人员做好辖区疫情防控工作。年近六旬的密凤莲退休多年,但她从未停止过发挥余热,她把大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志愿执勤和日常巡逻中,为社区平安建设奉献绵力。面对疫情,她主动和工作人员一道入户排查各户情况,耐心细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正确对待疫情,落实好安全防护措施,用实际行动奉献巾帼力量。志愿者姚春梅因脊椎问题刚做完治疗,不能长时间站立,但她看到大伙儿为疫情防控忙碌着,坚持要尽一份力,在检查点一站就是4个小时。

这只是迎风五里社区治安志愿者的一个缩影。为维护社区良好的治安秩序,守护社区居民平安,志愿者们还将继续坚守在社区的每个角落,无怨无悔,执着奉献,当好社区居民的“安全卫士”。



向毒品Say No!



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是打好禁毒人民战争的根本举措,也是禁毒社工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为戒毒人员提供生活关心、戒毒康复、就业指导等帮助之外,禁毒社工还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

房山区禁毒社工段文强就是他们中的一员。2019年,他申报并开展了“向毒品Say NO——禁毒志愿服务行动”项目,并和团队成员不定期进学校、进社区、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面向青少年、老年人、上班族等社会不同群体开展志愿宣传讲座。通过现场讲解、观看禁毒仿真毒品模型和典型案例视频资料、发放禁毒知识宣传资料等形式,让更多人认识毒品的严重危害性,使毒品预防宣传教育深入人心。

今年初,段文强来到房山五中,为那里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禁毒教育课。课堂上,他从什么是毒品、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等方面,为学生进行了详细讲解,让同学们深刻、直观认清了毒品的危害。“有些青少年抱有‘这些事离我们很远’‘偶尔吸一口不会上瘾’的侥幸心理,我们就要通过宣传教育,扭转他们的错误观念,帮助他们树立禁毒防毒意识,提高拒毒防毒能力。”

通过段文强和团队的共同努力,许多居民和学生表示,要做好禁毒宣传员,为构建平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该项目也先后获得房山区优秀志愿服务项目、2020年首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的荣誉,段文强也被评为房山区优秀志愿者。“宣传毒品的危害,让广大市民远离毒品是我们的基本工作,让更多涉毒人员脱毒、回归正常生活,是我们坚持努力的方向和终极目标。我也希望大家和我们携手同心,共同抵制毒品。”段文强说。


■曾燕 王宁 王宇 闫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