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上一线做贡献 共画抗疫“同心圆”

“4月23日,房山区新增1例本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面对突如其来的本土病例和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房山区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快字当头、以快制快,举全区之力、与病毒赛跑,持续动员各级党员干部“上一线、做贡献”,坚决阻断疫情传播渠道。上万人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职工闻令则动、向疫而行,再次集结、下沉一线,与基层干部并肩战“疫”、携手共防,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中彰显党员本色、践行使命担当,让党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高高飘扬。


 市派干部值守一线 

“下到一线,就要沉得下来冲得上去”

越是紧要关头,越能映照初心;越是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除了逆向前行的医务工作者、奋战一线的基层工作者以及默默奉献的广大志愿者,还有一批市派下沉干部奔赴一线,进一步壮大了基层防控力量,他们坚守使命、敢于担当,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北京市水务局下沉干部徐达维持现场秩序


三建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杨军自5月6日到长阳嘉州水郡南区社区报到,如今,20多天过去了,他早已融入了社区。“虽然来自不同的单位,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党员。党员,有活儿就要抢着干。”

哪里有人员缺口,市派下沉干部们就出现在哪里。核酸检测现场为居民录入身份信息、维护现场秩序、环境消杀、统计居民信息、和社区“两委”沟通解答居民问题……这些工作都需要人手,而社区工作人员数量有限,下沉党员干部们便主动站出来。5月13日晚,杨军接到电话通知居民的任务,上百个电话,他和同事们连续工作了四个小时。“所有工作人员都认真工作在一线,没有人退缩,这就是党员的精神。”

接到通知,京能国际团委书记徐国敬第二天一早就奔赴所在的原香小镇社区支援抗疫,负责核酸检测现场秩序维护、信息录入和环境消杀等工作。针对扫描身份证信息有反光等问题,徐国敬设计了无接触扫证“神器”,提高了核酸检测工作的效率。徐国敬说:“沉下来,也要融进去,大家拧成一股绳,没有什么困难是战胜不了的。”


京能国际团委书记徐国敬进行社区环境消杀


作为土生土长的房山人,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刘涛在这个特殊时期,特别想为家乡人民做点力所能及的贡献。自下沉到长阳镇碧桂园南区起,他便全力协助社区开展好疫情防控工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时常骑着摩托车为居民购药、配送物资,被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黑衣骑士”。

来自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一检察部的张景岩是拱辰街道邑尚佳苑社区的下沉干部,接到命令后,他第一时间参与到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担负起维持社区核酸检测秩序等工作。连日来,张景岩累计服务社区群众3万余人次。化身“小蓝”的同时,张景岩将本职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将普法知识带到了基层一线。“社区疫情防控是最生动的普法平台。我发现不少居民很关注疫情防控涉及到的政策法条,就捎带手儿和大伙儿讲讲,提升大家的法律意识。”

来自北京市纪委市监委驻市水务局纪检监察组的梁杰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下沉到拱辰街道伊林郡社区,细心为居民解答防疫政策,不厌其烦讲解防疫知识。为了更快启动工作,梁杰还多次主动与社区沟通,共商下沉干部如何与基层干部一起为辖区居民更好地服务。“下沉在社区,我就要为社区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梁杰说。

在瑞雪春堂社区一里的核酸检测点,有一位声音甜美的“微笑天使大白”,她就是来自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杨潇。五月的气温逐渐走高,中午可达36摄氏度,杨潇主动请缨在最热的时间工作。面对艳阳,防护服下的她早已汗流浃背,但她依旧微笑面对每一位居民。“有个小男孩,每天来做核酸都一边用双手举好身份证,一边稚嫩地说‘大白,你们辛苦啦。’每次听到他的声音都感觉一身的疲惫被治愈了。”杨潇说。


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阚勇刚清扫核酸检测点垃圾


徐达是北京市水务局的下沉干部,在局属单位是支部书记、办公室主任,任务下达后,他第一时间申请下沉,与拱辰街道五街村工作人员并肩抗疫。他认真查验居民健康码、做好信息统计、维护现场秩序,每天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近些日子天气闷热,他防护服里的衣服湿透了,面罩里全是雾气,说起话来嗓子也沙哑了,但他总说适应了就好了。白天工作结束后,晚上他还要处理本职岗位上的急活,这样的工作强度可想而知,但他说:“我是一名年轻的‘老’党员,我一定协助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为打赢首都疫情防控攻坚战贡献水务人的力量。”

周祉欣是北京建工市政路桥总部党委组织部党员管理及团青工作干事,5月1日,她所在的西潞街道苏庄三里社区建鑫园三里小区被划分为封控区、管控区,一些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也被封控在小区内。5月9日,刚解除监测的她迅速投身到社区防疫工作中,除日常采集核酸检测人员信息外,她还当起“外卖员”,为社区居民采买物资,主动揽下了整理社区居民就医、配药台账的任务。“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我能做的只是尽一份微薄之力,只要是能用得到我的地方,我义不容辞。”

北京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总队阚勇刚到西潞园社区报到后,被安排协助社区工作者为居家隔离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服务支持。他上门确认居家隔离人员信息,用心用情讲解政策要求,详细记录居民需求并提供服务,确保居家隔离人员“足不出户”,日常生活需求也能得到满足。在实施区域核酸检测后,阚勇刚被安排到核酸检测采样现场维持秩序,每天他们提前一小时到场布置,为全天核酸检测采样顺利进行做足准备。随着房山区疫情管控措施升级,阚勇刚被调到信息采集岗工作。穿着密不透气的防护服,戴着两层防护手套操作手机,他逐一核验、录入、校对,确保录入信息准确无误。面对“疫情”大考,阚勇刚不辱使命,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向党组织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值守封管控区 

“站好自己的岗,担好自己的责,发挥好带头作用”

在全区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区城管执法局临危受命,接到去窦店支援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务,自4月27日窦店镇实施临时管控措施以来,城管队员就毅然担负起“守门人”的重任,围绕外围执勤点位,开展24小时值守,自此拉开了“城管蓝”变身“战疫白”的序幕。


房山幼儿园教师王成龙帮助老年人和儿童查询信息


任彦是霞云岭乡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接到任务,他赶紧把手头事项安排妥当,迅速报到入队。“五一”前后,北京天气多变,不管是三十几度的高温,还是六七级大风,或者是阴雨低温天气,他毫不松懈,时刻盯着路口,确保不漏掉一辆车,也不漏掉一个人。任彦的爱人是城关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队员,因工作需要全天在单位值守,家中孩子只能托付给年迈的母亲照料。“正是疫情防控最吃劲的时刻,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们就应该冲在最前面,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任彦说。

高教园区执法队负责人侯君辉,4月27日晚接到窦店临时管控区服务保障任务后,他第一时间到达保障点位,在坚守了八个小时后,看到点位人手不足又连续奋战了六个小时,十四小时的坚守,直到人员补充到位后才离开执勤点位。作为执法队负责人,日常执法检查工作也一项不能落下,不管是值守白班还是夜班,他都时刻保证24小时在线,怕第一时间接不到电话,他总是把手机调成最大音量,电话微信基本秒接秒回,及时做好全队的工作部署与指挥调度,确保日常执法检查工作有序开展。

区国资系统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主动挺进防疫最前线,让党旗飘扬在一线,党徽闪耀在一线,志愿红马甲活跃在一线,用实际行动点燃疫情防控“红色引擎”。

本轮疫情发生后,燕鸿担保公司立即组织工作人员前往窦店镇支援防疫工作。尚铁成是名老党员,他带领7名队员承担着窦店全镇人员及22个执勤站点的物资运输发放工作。运送物资的货车到达站点往往是在夜里,为了做好物资保障工作,他要带队深夜赶往物资点接收、清点物资。5月4日晚下起小雨,此时还有大量防疫物资存放在露天场地,他和队员即刻赶往存放点,用苫布小心遮盖,并将垃圾及时清扫收好,没有工具就用手抓干净,方便了送货车辆的进出。

“我是预备党员,我申请入队。”这是碧圣水务公司副总经理魏明在窦店镇腾龙家园社区党员群中的“请战书”,也是他第三次向社区党组织提出入队申请。5月5日以来因出现确诊病例社区管控升级,超市、药店全部闭店,如何做好居民日常生活物资的保障,成为了当下最为紧迫的事。魏明临时“入编”、就地“转岗”,哪里有了急活、重活,都能看到他忙碌、张罗的身影。“预备党员也是党员,疫情面前,身份可以预备,但责任不能预备、行动不能预备。”他用积极的抗疫行动展现了区国企党员干部职工“疫”无反顾、冲锋在前的使命与担当,写下了最好的入党誓言。


区委农工委农业农村局农服中心李永卡口值守


区委教育工委快速吹响支援阎村镇社区防控工作的“集结号”,系统各基层党组织闻令而动、擂鼓而战,党员干部教师主动请缨,仅一夜间,由30名党员、团员、教师组成的教育系统“青年突击队”集结完毕,迅速下沉到阎村镇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他们化身暖心“大白”,全力支援阎村镇巡逻巡护、卡口管理、居民物资配送、核酸检测、信息采集、上门流调等保障工作,奋战在社区防控的第一线。

5月8日,在刚刚完成长阳镇半岛家园社区核酸采样信息登记工作后,良乡行宫园学校张言聪第一时间报名参与到下沉阎村镇封控区的青年突击队中。白天,他和医生一起上门给居家隔离的居民做核酸检测,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填写信息。晚上,他接到任务给小区出现密接的居民楼上门贴磁贴。20层的高楼,他徒步贴完了整个单元,完成任务时已是凌晨两点多。校领导同事、家人朋友打电话关心他的情况,他总是笑着说“放心吧,我一切都好。我年轻,多干点儿没事。”

“能去!保证完成组织交给我的防控任务!”袁昊是十渡中心幼儿园骨干教师,接到任务时,正居家办公的他急忙告别身患重病的母亲、别离家人,踏上了疫情防控之路。到达阎村镇乐活家园社区后,袁昊立刻投入到工作中,入户检测、定点消杀、张贴门磁、登记扫码、执勤巡逻,所有的工作他都能做到吃苦耐劳、不畏艰险、严谨细致,心中唯一的想法就是希望疫情尽快结束。

接到通知后,房山幼儿园教师王成龙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突击队队员,下沉到阎村乐活城管控社区完成防疫任务。他发挥“善于观察、做事细心、充满爱心”的职业优势,发现有几户业主行动不便、每次都是坐轮椅出门做核酸检测后,他便安排他们走“绿色通道”完成登记、检测等全部流程。持续多日的工作,他腰椎间盘突出的旧疾复发了,休息时才感觉到腰间传来的疼痛,可他揉揉腰,稍微缓和一些,咬咬牙,又继续忙碌起来。


区城管执法局高教园区执法队负责人侯君辉做环境消杀


区委农工委农业农村局19名干部连夜收拾行囊,火速下沉增援石楼。连续12天的一线坚守,他们坚决服从调度安排,主动承担急难任务、冲锋在前,化身“大白”和“小蓝”,协助做好卡口值守、核酸检测、数据流调等工作。

“您要到哪里去,村里开证明了吗,有没有提前报备?”“请您先扫一下健康宝,进行测温登记。”房琉路双孝路口是石楼镇第一大岗,也是全镇人员进出的重要防哨。为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区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岳向前、李超忠、隗永江,农服中心李永和经管站戴宝安等人主动承担起卡口值守的重任。他们“三班倒”轮流值守,每天早上五点多起床,晚上回到宿舍时常已至深夜。

流调溯源工作是疫情防控工作中最为核心又迫切的任务,流调快一秒,疫情扩散风险就会减一分。农服中心吴豪、张博晖是1997年出生的年轻干部,入职才一年多的他们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数据流调、派单汇总等工作。大量的市级派单,需要认真分析比对,既要耐心又要细心,他们边工作边积累经验,吴豪每天对派单进行分析汇总,撰写派单日志,制作石楼镇风险点位人员统计表,发放到各村,方便及时流调。他们用速度抢时间,用效率除隐患,以实际行动为科学精准防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值守社区村 

“我们来了,有活儿您安排”

水务人嘴里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雨情就是命令”,消防员时刻警醒的一句话就是“火情就是命令”,各行各业里都有着需要遵循的职业准则。然而,这三年,所有人说着共同的一句话,那就是“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区水务局负责支援城关街道矿机社区做好核酸检测工作,32个日夜的守望相助,累计派出1500余人次,从早晨到晚上,持续奋战。

早上6点,城关街道农林路社区核酸检测点,水务局下沉干部准时上岗,带队的张宏伟一边组织人员帮着收拾场地,一边向社区主任请示任务:“我们来了,有活您安排。”为快速有效投入工作,他们迅速学习信息录入软件,按工作进行分组。虽然每天作业时长较久,手脚常累到酸软,休息时坐着也能入睡,但没人叫苦叫累,也没有一位员工打退堂鼓。


区检察院办公室干部张梦轩在核酸检测现场为居民录入信息


4月28日,区检察院办公室干部张梦轩来到长阳镇紫云家园社区。“和之前在卡口执勤不一样,这次我们主要是协助社区开展核酸检测,这是我第一次变身‘大白’。”社区核酸检测工作从早上8点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张梦轩的工作是为居民登记身份信息。扫描过程中,因光线角度等原因,会出现姓名、身份证号识别错误的情况,这就需要他们认真比对,确保居民身份信息准确。由于本区开展的是“十混一”核酸检测方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在登记居民身份信息的同时,还要记清每组检测人数,并时刻提醒检测居民按顺序进行检测,以免出现数据不准确的情况。让张梦轩感慨的是,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每一位居民都非常配合并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这场战斗不是一些人的战斗,而是全民合力的战斗”。

一天下来,脱下防护服的张梦轩全身已湿透,长时间低头录信息也让她肩颈产生不适……但即便这样,她依然坚守在防控一线。她说:“每当看到比他们还辛苦的医务工作者和社区工作者时,便觉得自己的这点儿辛苦根本不算什么。”

“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31岁的刘星烁,在区退役军人局双拥工作事务中心工作,今年1月11日被选派到区委疫情防控第五督查组至今,督察期间,其父亲去世。将近半年的时间里,刘星烁日复一日地奔赴在长阳镇各个社区(村),督查检查各社区(村)卡口管理、重点人员管控、“七小场所”及大型商超等重点场所疫情防控情况、核酸检测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报并监督整改。越是节日期间,防疫检查越不能放松,他和同事们就像钉子一样,紧紧地钉住防疫一线。

父亲的突然离世,作为独生子刘星烁曾想过辞职照顾母亲,但又不忍心抛下仍在“战斗”的战友,母亲看出了他的忧虑,劝他不要担心,赶紧和领导汇报归队。“过去的几个月里,我经历了人生大的改变,除了母亲带给我的鼓励,各社区(村)的工作人员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态度和精神,也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他们有的因为工作受委屈而痛哭流涕,有的因劳累而病倒,很多人因为工作量庞大几天不能回家。对我而言,每天都是无比的震撼、敬佩和感动。”刘星烁说。

48岁的转业老兵陈中华,2009年退役,在区退役军人局政工科工作。4月26日起,老陈到西潞园社区一至四里支援核酸检测,后又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居家期间下沉长阳镇朗悦嘉园社区继续支援核酸检测,之前还曾在两个单位家属院卡口执勤。患有严重高血压的他,每天带着降压药到核酸检测点,居住地疫情期间暂停公交,他就步行或骑自行车去执勤。一个小时的路程腿脚都酸胀了,但老陈顾不上这些,做好防护准备后,马上投入工作。


刘星烁(右一)检查居家隔离管控人员台账


赵记福是也一名转业军人,2021年来到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工作,是社教部的一名普通职工。他的父母都在千里之外的老家,岳父岳母身体都不好,家中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顾,如此重担全都落在了他和爱人肩头。面对困难,赵记福始终没对组织开过口,反而多次主动报名参加下沉社区工作。“咱作为文博人,既要有守护历史的责任,更要有立足当下撑起未来的担当。”赵记福说。

安全保卫部副主任陈海波的颈椎一直不好,还因此做过手术。即便如此,当接到下沉任务时,他还是义无反顾报了名。执勤时,陈海波好几次旧疾复发,同事们都劝他休息一天,他却总是笑着回应道:“明天,明天就休!”可真当到了第二天,他又早早出现在了社区疫情防控的岗位上。办公室副主任朱彤的孩子刚满三岁,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当要下沉社区被问到有没有困难的时候,她却坚定地摇了摇头。自此,每天早上孩子还未睡醒,她便匆匆奔赴下沉社区,直到夜幕降临,孩子都已熟睡,她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每当夜半,孩子常常哭醒找妈妈,泪眼婆娑地向朱彤问:“妈妈,是不是天亮我又看不到你了?”听到这话,朱彤强忍泪水,虽然万般不舍,她还是在“大家”和“小家”之间选择了前者。


 值守隔离点 

“关键时刻,我不上谁上”

“郭庆,组织决定派你到位于大兴区的房山隔离点,负责隔离点行政工作,有什么想法?”5月4日晚,刚吃过晚饭的区发改委价格认证中心副科长郭庆接到了单位领导来电。没有丝毫犹豫,“我身为共产党员,听从组织安排,保证完成任务。”郭庆回答干脆。他的妻子也在防疫一线,早晚忙个不停,刚上小学的儿子在家上网课。关键时刻,他把孩子交给了爷爷奶奶照顾,第二天上午,便驱车直奔隔离酒店做好对接。

作为隔离点行政组长,郭庆深知肩上的责任,他利用半天时间熟悉工作,当晚酒店就开始陆续接收隔离人员。每接收一批隔离人员,他们都要进行全身消杀,都要更换一次防护服。随着隔离人员陆续入住,队员们连续作战,对入住人员进行逐一摸排。5月7日晚,一名隔离人员检测结果出现异常。郭庆耐心等待复查结果,直到凌晨,复查结果才出来,阳性。工作组迅速联系疾控部门,并通知患者本人,提醒并安抚隔离人员。直到120将患者转运走,大家悬着的心才放下来。郭庆瞧了一眼时间,已是凌晨3点半,他们依然不能休息,开始进行全面消毒,此时,他们已持续工作50个小时。


 区发改委机关干部郭庆(右二)和同事核对信息


隔离不隔爱,对于隔离人员的生活,郭庆也考虑周全,每餐营养均衡搭配,并做好食品检测。隔离点还开展了“个性定制”,满足特殊群体饮食需求,为有基础病患者提供治疗和用药咨询服务,尽最大努力,让隔离人员享受细心周到的服务。

窑上幼儿园团支部书记田宇、官道中心幼儿园团支部书记隗永屹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紧急驰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在战“疫”的前沿阵地上,用“逆行”向前的坚守诠释着初心与使命,为筑牢疫情防控生命防线贡献教育力量。驻点干部全面负责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的日常运行、综合协调、工作调配等,时间紧、任务重,两位青年干部厘清工作脉络,构建组织网络,明确职责分工,仅12小时就做好隔离点防疫准备工作。

这是一场接力跑,更是一场全能赛。隔离人员陆续入驻后,他们接应消杀、安排隔离房间、协助医务人员做好核酸采样,还要及时收集报送信息,与相关单位做好观察对象信息对接,联系外出就医等事宜。登记转运、核酸采样,他们事无巨细;每日三餐、“跑腿送货”,他们样样精通;排忧解难、安抚情绪,他们耐心细致。由于隔离人员的转运时间不确定,常常忙碌到凌晨三、四点,连续通宵工作更是常有的事。


官道中心幼儿园团支部书记隗永屹(左)和窑上幼儿园团支部书记田宇(右)清点隔离人员信息


隔离点的工作时刻考验着防疫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耐心和协调沟通能力。“隗老师,XX家人打来电话,询问具体什么时间回家”“田老师,XX房客人情绪特别激动……”有的隔离人员由于紧张和焦虑,整夜失眠,他们不厌其烦地开展心理疏导,及时讲清政策、解答困惑、安抚情绪,让隔离者感受着家一样的关心和温暖。他们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管理、暖心的服务,生动诠释了教育系统青年干部的责任担当。

区气象局“95后”青年职工隗宇航在集中隔离酒店里始终保持着“24小时在线”的状态,志愿服务开始后,他再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测量体温、上报健康状况、送餐、准备生活必需品、清运垃圾……每天5时起,便开始工作,晚上经常要接收隔离人员,人员信息登记、办理入住、物资发放、消毒消杀……一整套流程下来几乎到了天亮。谈起“连轴转”的志愿服务工作,隗宇航只是笑了笑说:“我还年轻,不怕熬夜”。


官道中心幼儿园团支部书记隗永屹给隔离人员送物资


“我在卫生系统干了好几十年了,还是党员干部,这么关键的时刻,我不上谁上?”5月9日,区里征集一批隔离点志愿者,红十字会党员干部李玉高第一时间响应,单位考虑到他年龄偏大,隔离点任务繁重,劝他再考虑考虑,他坚定地说:“我是卫生系统的老人了,经历过非典,穿过防护服,开过救护车,经验丰富。隔离点情况复杂,人员多样,正是需要我这样的。”当天,他便收拾衣物,到岗到位。

在集中隔离点,李玉高作为组长,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红十字人博爱、奉献精神。他对内联系酒店工作人员,对外沟通医务人员,对28名进入隔离点人员,他都是亲自护送。在工作过程中,有人对集中隔离观察不情愿,他总是耐心讲政策、做工作,他从来不考虑自身,而是在勇往直前的同时,认真做好疫情防护,防止隔离点二次感染。

李玉高的女儿也坚守在战“疫”一线,作为星城街道的防疫人员,在疫情初始,这名90后就申请在单位吃住,争取减少路途的时间和社区管控的风险,确保能战斗在一线。


关键时刻有组织、关键岗位有党员。近一个多月以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在反应时间上突出一个“快”字,在人员摸排上体现一个“细”字,在服务群众上体现一个“暖”字,他们坚信,疫情面前只要自己首先站出来、顶上去,把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就一定能够夺取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


■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