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法院通报涉虚假材料类工商登记行政案件典型案例

近日,房山法院召开涉虚假材料类工商登记行政案件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对涉虚假材料类工商登记行政案件审理情况、案件特点进行介绍,发布典型案例并对工商部门依法履职作出法官提示。

为持续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设,近年来,房山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妥善处理了多起公司提供虚假材料进行工商登记的行政案件,有力打击了市场主体违法登记行为,为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发布会上,房山法院通报了涉虚假材料类工商登记行政案件审理情况,并总结此类案件存在的案件审判流程较为繁琐、进入实体审理案件被告败诉率较高、代理机构代办工商登记情形较为普遍、案件审理裁决难度较大等特点,并对此提出“总结争议问题,完善审判路径”“加强行政监管,完善审查程序”“提高安全意识,防范身份冒用”三点建议。同时,提醒市民要提高对自己身份证的管理意识,从源头上减少因虚假工商登记而造成的损失。

活动中,行政审判庭(环境保护审判庭)陈秀清法官还通报了“冒用他人身份证变更登记,公司登记被工商部门撤销”“员工被公司法定代表人冒用身份设立登记,登记行为被撤销”“提供虚假材料申请变更登记,公司变更登记行为被撤销”三起涉虚假材料类工商登记行政典型案例。

“居民身份证丢失、被盗后,应尽快到公安部门申报挂失,并尽量拿到丢失报警回执、遗失公告等材料。公安部门应加大对身份证的监督管理制度,严防冒用他人身份证的问题发生。工商部门在发现申请材料存在明显瑕疵时应启动实质审查,完善工商登记的自行纠错制度,对于委托代理机构申请工商登记的,加强材料真实性的审查力度。”陈秀清提示说。

编辑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