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还是那份责任
据1999年版《北京市房山区志》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房山地区发生过多次水灾。其中,比较大的有1950年、1954年、1963年、1979年、1988年水灾,都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2012年“7·21”特大自然灾害。而今天,我们又共同经历着足以写入历史的2023年特大暴雨。
几天来,市、区领导密集调度,各方力量直扑一线,这熟悉的场景让人仿佛又回到了十一年前。清晰地记得,那时我们曾含泪整理抗洪英雄们的事迹材料,深深地感动于他们的平凡壮举。十一年后,一场更大的灾害正向我们袭来,汛情就是命令,还是那些身影,还是那份责任,无数党员干部再度逆行。由于知识所限,我们可能做不到完全了解灾害的复杂成因,做不到完全避免各类损失,但经验又告诉我们,当困难和危险来临的时候,党的各级组织是我们最大的主心骨,那些身影是我们最可信赖的倚仗。
此刻,我们也许正在因失联而恐惧,别怕,有人正在为恢复道路和通讯超负荷工作,短暂的失联绝不是我们被忘记;也许我们正因缺少食品和饮水而焦虑,别怕,有人正在连夜装卸物资,直升机、无人机正在向我们驶来;又或者我们正因救援未到而担忧,别怕,有人正披荆斩棘向我们靠近,他们比我们更加急迫,甚至已经有救援人员献出了宝贵生命。
历史就是这样,她因记载而不被遗忘,因比照而更加清晰。每一次灾害都是对一个社会的综合考量,包括科技手段、社会制度以及人本身,相对而言,后两者更为重要。纵观历次灾害的应对,放在党和政府首要位置的永远是“人民”二字。相信这一点,就是自信于我们的文化,自信于我们的制度。十一年前党和政府、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能做到的,今天依然会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
晓坤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