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群众办实事 | 城关街道织密“微网格”,“民呼我行”解锁幸福密码
城关街道农林路社区居民楼分散 共有大大小小13个楼院 2000多户,4500多人 农林路社区持续推进 “党建+微网格”治理体系 组建了“微网格长+党员 +楼门长+社区民警”的服务团队 通过单元微网格微信群及时回应居民 解决居民诉求 将服务推进到最前沿 触角深入到最基层 👇 “真是太感谢了,社区和街道帮我解决了大难题!”家住祺兴缘小区2号楼居民小宋连声道谢,并将早早准备好的锦旗交到了社区工作人员手中。 小宋家住祺兴缘小区2号楼6层,每到雨季,家中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情况,而且因雨漏管建在阳台里,有漏点,下大雨时像喷泉一样往阳台喷水。她多次向物业报修,但小修小补后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接到诉求后,微网格员第一时间与物业人员入户查看,详细了解漏水情况,仔细勘察和商讨,精准确定漏水点,并制定详细的房顶防水+改造雨漏管方案。但由于花费较大,物业表示只能等公共维修资金入账后才能开始维修。微网格员觉得,雨季到来,等资金到位的时间过于漫长,于是向社区党委负责人汇报,社区党委非常重视,火速向街道物业办说明情况,并协调街道应急队伍紧急商量方案,以便能最快时间施工开展。 在维修过程中,微网格员与居民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跟进维修进展,积极协调各方资源,确保维修工作高效进行。经过十多天的精细化施工后,小宋家漏雨和雨漏管喷水难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切实消除了小宋家的安全隐患,我也就放心了,”微网格员说道:“居民的难事就是我们社区干部的心事。” “小区门口那段路坑坑洼洼的,下了雨泥泞不堪,走着很不安全,能不能给大家修一修?”近日,18号楼微网格员通过微网格微信群了解到,农林路18号楼与辖区单位第一军休所共用一个道路出入口,两年前院里铺设了透水砖,改变了路面坑洼问题,但出入口的道路因在小区红线外没有进行改造,出入口地面破损严重、坑洼不平。 社区经过多方联系,得知第一军休所要改造供水阀门,了解情况后,社区党委负责人找到军休所负责人商讨,并联合军休所针对这条路的修整改造召开了党建协调会,共商共议如何解决道路坑洼问题。经过协商,最后决定由军休所出资修建,与农林路社区共用这条路。 目前,小区门口的这条道路已经铺设完毕,看着干净整洁的路面,居民们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烦恼也烟消云散。“太好了,出入口的路修好了,再也不用走坑坑洼洼的土路了!”“路平坦了,每天进出小区心情更舒畅啦!”居民纷纷点赞。 基层治理“成效指数”直接关系着居民的“幸福指数”。据了解,城关街道持续深化“网格化+接诉即办”工作模式,根据各村、社区实际情况建立369个微网格,构建“格中有责、责任到人”的工作体系,将服务关口前移,细化职责划分,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延伸至群众心坎里。 下一步 城关街道将进一步 深化“微网格”治理模式 坚持党建引领 推动辖区网格员、微网格员进一步 “进网格、访民情、解难题、办实事” 把治理触角延伸到“末梢”细处 “敲门入户”“随叫随到”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以实实在在的成效 托起群众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