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本区完成10条小微水体治理

清晨,市民刘先生带着小孙子在窦店镇工业区南侧晨练。“以前坑里都是污水,到了夏天,又脏又臭,根本没办法靠近。今年经过治理,环境变好了,也闻不到之前的臭味了,水里还种植了大片的荷花,这里已经成了我们周边居民的主要休闲健身场所。”刘先生高兴地说。

顺着刘先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片面积近40亩的坑塘。据了解,坑塘主要由周边村庄的雨水和工业园区内处理过的退水汇集而成,之前水体黑臭。随着河长制工作不断深入开展,本区启动了小微水体治理工作,窦店镇河长办实施了截污、修建排水管网、增加污水处理设施、栽种荷花等措施,坑塘水环境和周边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

日前,记者自区河长办了解到,本区2020年计划完成10条小微水体的治理工作已经全部施工完成。

据悉,2019年4月,北京市发布2019年第1号总河长令,在本市开展以小微水体整治为重点工作的2019年度“清河行动”向农村小微水体整治“进军”,对农村地区的沟道、坑塘、马路边沟、公园池塘等区域开展整治,实现“无垃圾渣土、无集中漂浮物、无污水排入、无臭味、无违法建设”五无目标。本区经过全面摸排,确定并公示问题小微水体,同时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管护单位和管护目标,并且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

2020年,既是河长制湖长制实现“有名”“有实”的关键期,也是建设美丽河湖、打造幸福河湖的攻坚期。本区将小微水体治理工作纳入河长制管理,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统一设置了小微水体公示牌,明确小微水体的管护责任、管护标准、管护内容,便于接受社会监督。区河长办每月通报治理进度和效果,对每条治理完成的小微水体进行逐一验收,水务、城市管理、城管执法、生态环境等河长制成员单位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加强农村小微水体监管。乡镇(街道)、村级河长强化日常巡查、管护,持续改善周边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本区还将小微水体治理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从污水治理、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户厕改造、土地整理、小微湿地打造等方面协同推进,让黑臭水体变身居民家门口的水景、绿地。

与此同时,区河长办还建立小微水体监管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并将市、区、镇(村)级发现的小微水体水体问题纳入“房山河长APP”,统一管理、限时整改。日后,本区将持续开展农村小微水体整治工作,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打好“碧水保卫战”,将持续向纵深发展,不断提升优美生态环境带给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韩苗苗 通讯员蔡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