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法骑行 将安全握在手中
骑上心爱的电动车,一路前行,手里握住的,是前进、加速、制动、转向……更要握住的,是根植在内心的安全。电动自行车轻便、灵活、机动、省力,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然而,随着大量电动自行车上路,滚滚车流中,时常出现一些不守法、不文明的交通现象,个别骑车人闯灯、超速、逆行……甚至醉驾等交通违法行为,不仅影响了交通秩序,也为交通安全带来隐忧。近三年来,本市每四起交通死亡事故中,就有一起与电动自行车有关。今年以来,涉及电动自行车的死亡事故比去年同期上升一成,虽然全市交通事故稳中有降,但稳中有险、稳中有忧。比如,电动自行车亡人事故上升。究其原因,交通违法是“致祸”之源,其中,超速行驶、醉酒驾驶电动自行车、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占前三位。尽管这些交通事故的形态各式各样,事故原因也不尽相同,但其中大部分人的思想和行为却有着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心存侥幸、缺乏认知、争分夺秒、盲目自信等等。交通事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就在于——守法骑行。安全习惯、守法自觉,才是生命安全的护墙。
心存侥幸
在生活中,也许大家听到过这样的言语:“我又不是开汽车,喝完酒骑车回家,没事儿”“赶时间,快点开,没事儿”“这个路口没交警,闯一个红灯,没事儿”……然而,真的“没事儿”么?见过死亡,才明白生之可贵,生活不会为你的侥幸买单。守住法规,就是守住生命。
缺乏认知
道路上的标志标线,对于保障行车安全,规范驾驶行为,维护交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基础上,熟悉识认并且正确遵守各类标志标线,能够有效避免违规行为和行车失误,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除了交通标志标线,也有很多非机动车驾驶人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缺乏认知,比如在人行便道上、斑马线上骑行,认为自己不受法律限制,归根结底是骑车人对相关法律规定不了解,对违法产生的后果不重视。实际上,正是这样看似微小的违法行为,让“小错”酿成了“大祸”。
争分夺秒
你不等,我不让,抢行、加塞、强行变道、乱行乱穿……在路上,这些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大家一定不陌生。这种现象都指向同一种心理状态:就近、方便、争分夺秒,先走为快。抢时间和省时间,这种强烈的“争分夺秒”意识,让一些人在出行时习惯去“抢”,习惯在道路上忽视法规、争道抢行,让违法、事故、生死也在一念之间。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故?那就是不争不抢,减速慢行,注意观察;随时准备刹车,减少反应时间;与其他车辆保持适当的前后与横向距离;严守法规、安全通过。
盲目自信
在出行生活中,您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心态?如果你骑着电动自行车,遇到行驶缓慢时,从机动车道超过去。这时你潜意识里认定:汽车驾驶员看到你了,并且汽车不敢撞电动自行车。如果你随意通过斑马线,而不用顾及来往的车流,你是否同样在潜意识里认定:车来车往的驾驶员都看到你了,并且汽车不敢撞人,一定会让你。即使99%的情况下,汽车真的让你了,没有发生意外。可是剩下的1%呢?这1%一旦成真,你是否承担得起?这种盲目自信,就是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做赌注,去赌别人都能够及时发现、守法开车、有效避让,是将自己生命的主动权,交到别人的手中。
无论是心存侥幸、缺乏认知,还是争分夺秒、盲目自信,这些都是从“心”开始的,我们对法规的认知、尊重、敬畏和遵守,就是对生命安全最大的负责。古语有云:防祸于先而不致于后伤情。知而慎行,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焉可等闲视之。防祸于先,知而慎行。骑车不是儿戏,法规不可漠视,交通安全须臾不可放松。让我们一起,用守法保障安全,用爱心温暖你我,共建共享安全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来源: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