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心管”焕新记

今年以来,拱辰街道持续推广“广阳经验”,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将全部社区(村)分为大型社区、老旧小区社区、新建社区、单位型社区、代管商务楼宇社区等9类形态,细致梳理各形态社区(村)特点、治理办法,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以高质量的党建推动高质量的治理,引领高质量的发展。

今天,就跟随小编的脚步

一起来看看

老旧小区治理污水倒灌的故事吧

厨房“发大水”、商户愁停业

多年顽疾如何破?

“以前总担心厨房‘发大水’,现在心里踏实多了!”住在拱辰星园小区3层的居民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个建成于2003年的小区,1、2号楼的居民们曾长期饱受污水倒灌之苦。今年5月,终于迎来了转机。

民生痛点:污水倒灌成多年顽疾

拱辰街道三街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其中拱辰星园小区1、2号楼的1至2层为商业用房,3至14层为居民住宅。

居民的下水主管道铺设于2层商场天花板吊顶内,因年久失修、管道复杂、油垢堆积,堵塞成了“家常便饭”。尤其是3层的16户居民,长期遭遇厨房污水倒灌、家里“水漫金山”的窘境。最严重的时候,低层住户不得已关闭总水阀,导致整栋楼多户断水,邻里关系紧张,投诉不断。

阻力重重:

商户喊“停不起”,居民愁“等不了”

社区党委牵头推动管道更换,却一连撞上“几堵墙”:

商户喊难。管道更换需拆除天花板和吊顶,施工期间需暂停营业,意味着直接的经济损失和客户流失风险。商户们无奈表示:“不是不愿配合,是实在停不起。”

信任危机。居民与商户之间曾因溢水、维修责任等问题产生摩擦,彼此信任薄弱。

方案遭疑。施工技术方案能否根本性解决问题而非临时修补,也成为争议焦点。

多方利益难以协调,管道更换计划屡被推迟,成为居民心头一块沉重的“石头”。

破冰关键:

社区党委搭平台,“有事好商量”

转机来自党建引领下的民主协商。

今年5月,在街道工委的指导下,三街社区党委将管道改造列为重点民生实事,坚持“有事好商量”,组织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及施工方召开专题议事协商会。

协商现场,社区党委当“主持人”,让大家坦诚说诉求、倒苦水;施工方立“军令状”,优化施工方案,明确“最快速度、最小干扰”的原则,压缩工期、减少影响;物业当“后勤组”,承诺加强现场协调与保障。

几次沟通下来,终于达成共识:商户愿意配合短时停业,施工方承诺按时保质完工,居民也纷纷表示理解。

一场谈了多年的“死局”,靠“协商民主”盘活了!

三街社区召开议事协商会

高效攻坚:党旗飘扬在民生一线

施工启动后,社区党委全程“在线”:

每日调度。施工期间严格落实降噪、错峰等要求,最大限度减少对商户经营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全程保障。物业盯现场,社区跑协调,全程“沟通顺、响应快、保障强”。

仅用一个月,老旧堵塞管道全部焕新,困扰居民多年的污水倒灌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商户虽经历短暂停业,但见到问题根除、邻里关系回暖,也对未来经营环境重拾信心。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施工中图片

治理升级:

从“一根管”到“一类事”的暖心蜕变

“堵心管”疏通了,社区的治理思路也畅通了!

三街社区党委趁热打铁,将“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多方联动、高效落实”的工作模式固化为长效机制。借助议事协商平台,破解了一批“小、急、难”的民生痛点:对危险树木集中修剪,居民停车更安心;修复3处破损路面,消除居民出行隐患;新建车棚4个,有效缓解停车难问题。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解决民生痛点图片

小编总结:

三街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精准把脉民生痛点,以点带面,将“党建引领、民主协商、多方联动、高效落实”的工作机制从“堵心管”的改造延伸至路面修复、新建车棚等一系列民生实事中,实现了从“解决一件事”到“解决一批事”的治理升级,持续把群众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这一过程,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格局,为基层善治提供了充满温度的实践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