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我们在希望的田野上 ——房山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
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当大多数普通人选择“宅”在家为疫情防控作贡献时,他们却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与村“两委”干部一起,冲在一线,主动扛起防控责任。
他们,常常挑灯夜战,一遍又一遍因地制宜细化方案;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政策宣传;他们,挨家挨户敲门,一遍又一遍嘘寒问暖入户排查;他们,坚守村庄检测点,一遍又一遍严查细问守护安全;他们,不惧风雪不论昼夜,一遍又一遍以步代车巡查防线……
面对疫情,他们选择不退不怕,勇往直前,只因他们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第一书记。
是“称呼”更是“责任”
“爸爸,为什么你总要上班,外面有传染病。”张坊镇下寺村第一书记李嘉兴3岁的儿子不解地问。李嘉兴摸了摸孩子的头,认真地说:“爸爸是战士。”从大年初一开始,李嘉兴一直坚守在防控一线。
李嘉兴为进村车辆进行登记
在他们心中,“第一书记”是称呼、是职务,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疫情面前,第一书记们带头冲锋,干在一线、冲在一位,在破解难题面前当第一、在解决群众所需所困面前当第一、在执行防控任务面前当第一,以实际行动书写着第一书记的“第一担当”。
落实防控部署,冲在前面的有他们。“如果我是从疫情重点区域来的,得知你们不让进村,我扭头就走,你会怎么做?”正在询问村里值守人员的是史家营乡元阳水村第一书记于海柱,这是他在考验值守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于海柱来自区疾控中心,是个参与过“非典”“甲流”等防控任务的“老疾控”。他不仅是元阳水村防控工作的“定海神针”,帮助村里制定了《元阳水村疫情防控组工作职责》《元阳水村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示意图》等方案,还是乡党委防控工作的“特别顾问”。疫情防控工作一经部署,他就主动找乡党委请愿:“防控这事我专业,我来尽一份力吧!”就这样,他帮助乡里制作了《史家营乡疫情防控组织机构图》,梳理了《“四步法”非房山籍人员登记检查流程》《登记检查卡口工作规范》等工作制度,还为全体包村干部进行培训……无独有偶,面对疫情,来自丰台区卫健委的周口店镇龙宝峪村第一书记丁群峰也充分发挥抗击“非典”的经验以及自身专业优势,及时学习最新的科学防控措施和科普知识,推出了“六步洗手法”培训、设置废弃口罩专门回收桶、每日消杀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他们虽然没有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同事们一起追击“毒”源,却在用自己的方式冲锋在前。
于海柱到检查点指导防控工作
丁群峰为入村人员检测体温
到了休息的时候,主动“垫后”的也是他们。“张书记,您怎么又吃水泡饭?走,跟我去家里吃吧,总这么吃对胃不好。”“偶尔吃几次没事儿,我这连汤带饭的吃了暖和,你们去吃吧。”在阎村镇开古庄村的疫情防控检测点,又开始上演值守村民和第一书记张军抢饭盒的场景。从大年初二开始,张军就带着镇村干部入户摸排、开展疾病预防宣传、做好排查登记体温检测等工作。为了给村干部多挤出点儿吃饭休息的时间,他总是早晨多打些饭菜装好,中午浇点开水凑合吃,到了晚上,就吃泡面和面包对付一下。他说,“吃啥不重要,能让大家休息一会儿才是最实在的。”
张军为入村人员检测体温
佛子庄乡山川村第一书记张东升每天和村干部、村民一起值守,不管是晴空万里还是冷风夹雪,无论是每天第几轮换班,他都依然坚守。有时雨雪打湿了衣服,他就回村委会在暖气上烤干后再回到岗上,每天的饭菜就是头天晚上做好的几个包子或一份简单的蛋炒饭,但他却津津有味、乐在其中。
考虑到村内防控人员年龄整体偏大,雨雪天气里,为了让上年纪的大爷大妈们多休息一会儿,琉璃河镇北章村第一书记石海明一直坚持不肯换岗,为了保暖,他就在两只脚上套上两个塑料袋,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
大安山乡赵亩地村第一书记王文涛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他的爱人也奋战在社区防控一线。为了做好防控工作,他们提前给不到一岁的孩子断了奶,并将两个孩子送到岳父岳母家照顾。
还有为了多站一班岗而少喝水、不吃饭的琉璃河镇五间房村第一书记王芳;自己开着私家车往返二百多公里,购置、运输防控物资的佛子庄乡黑龙关村第一书记王枚梅;患有腰间盘突出,却既当检查员又当书记员还当巡逻员的大石窝镇惠南庄村第一书记仉成浩;每天穿梭于7个登记站,紧盯严防死守的霞云岭乡堂上村第一书记柳建民;口罩紧缺时,发动家人集体到超市排队为检查点工作人员自费购买口罩,自己每天一桶泡面解决午饭的十渡镇东太平村第一书记林会来……他们对自己的“狠”,对家人的“欠”,其实都是对乡亲最深沉的“爱”。
既“驻村”更“住村”
“张帆,在村里待了半个多月了,下趟山吧,回去看看老人孩子,也顺便换身衣服,这两天村委会也没水,你这吃饭、洗漱都是问题,回去休整一下再回来。”霞云岭乡的包村领导语重心长地劝导。
“没事,村委老陈给我打了桶水,能煮碗面就行了,过两天再说吧。”霞云岭乡大草岭村第一书记张帆来自丰台区环卫中心。他是单位里一名有着十年纪检工作经验的老党员,工作中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这次防控中,他忘我投入,带领村“两委”干部走村入户宣传,在大雪封山的天气里融雪铲冰、恢复交通,协调乡卫生院送药到村……到处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张帆为进村车辆进行登记
从除夕夜到元宵佳节,从天寒地冻的1月到春意渐浓的3月,许多第一书记每次在村里少则一住十天半个月,多则几十天,不管疫情如何发展,他们都不敢有丝毫懈怠,许多人成了劝也劝不走的“住村书记”。
南窖乡水峪村第一书记李春蕊从年三十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就常住村委会,早上六点,天还不亮,她就开始忙着去村口值守、协调处理村委会工作,常常忙完一天的工作就到了晚上十点多。这时,7岁的女儿早已进入梦乡,她不忍心再打电话打扰,只能默默将思念埋在心底。为了避免女儿心里对她出现误解,她计划借着下山采买物资的机会,带着女儿一起到村里看看。
李春蕊为执勤人员送慰问品
3月11日,姜敬瑶小朋友终于见到了久违的妈妈,妈妈买了满满一车的食物,打算带着她一起回村给值守的“舅舅”“大姨”们送吃的。懂事的小敬瑶也自制了许多慰问卡片。一到村里,小敬瑶乖巧的把每袋食物和自制卡片分送到检测点值守人员手中,再甜甜地说一句“大舅(大姨),您辛苦了”。一天的经历让敬瑶明白,妈妈经常不回家不是不想她、不爱她,而是村里的人更需要她。回家路上,小敬瑶乖巧地说:“妈妈,山里真冷,大舅大姨们真辛苦!不过,咱家的亲戚越来越多了,真开心!”
为了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十渡镇马安村第一书记詹小冷把被子和碗筷带到村里,以村为家。谈起家人,他最想念的是3岁的女儿,“有时候和她视频,会闹着让我回家,但现在正是关键时期,我不能回去,好在女儿比较听话,哄一哄就好了。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相比,我这点儿苦不算什么,只要能保障村民的生命健康,付出再多努力也是值得的。”朴实的话语背后,是第一书记在防控一线的奉献与担当。
詹小冷为入村人员检测体温
蒲洼乡鱼斗泉村位于北京市最西端,有“北京西极”之称,距离区政府约120公里,是北京西部入京的一道重要“卡口”。第一书记刘旭深知全村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回村的第一天起,就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研究部署防控方案、每天一起参加值守,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作为第一书记里的“老将”,孟友龙已在琉璃河镇杨户屯村开启了他的“第二个任期”。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白天布置检查点,组织所有村口的硬隔离、围栏防护网的铺设,指导消毒消杀;晚上到检查点巡查、处置突发事件,对当天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调整第二天的防控工作计划……每天忙得团团转,一直没顾上回家,即使脚扭伤了,也是轻伤不下火线。是人就恋家,是人就恋亲情,孟友龙也不例外。当在岗位上得知最亲的大哥离世时,他哭了;与最疼爱的小孙女视频时,他的眼睛湿润了……
孟友龙指导入村人员进行登记
还有吃住在村的佛子庄乡红煤厂村第一书记简锐、每日在岗值守的东班各庄村第一书记张韧;为大石窝而“战”的岩上村第一书记尹会明、独树村第一书记黄涛、王家磨村第一书记曹羽、下滩村第一书记宗武、下营村第一书记殷孝勇……石楼镇二站村第一书记刘文彬说:“我是第一书记,村民就是我的家人,我要时刻和家人们在一起,让大家安心!”张坊镇瓦沟村第一书记齐新宇说:“我到瓦沟村,既是来帮助村里发展经济、提高村民收入的,也是来与村民同进退、共甘苦的。”这是他们的心声,也是第一书记们共同的心声。
刘文彬(左三)代表村委会接受村民捐赠
凝心聚力“一条心”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各出妙招,为各村防控工作贡献了积极力量。
青龙湖镇水峪村第一书记彭艺来自市委组织部,他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在组织保障和党建引领上下功夫,通过设立党员服务队、党员先锋岗,编发《向每一位“逆行者”致敬——致全村广大党员群众的一封信》等微信公众号信息,指导水峪村入党申请人创作疫情防控“三句半”和打油诗等方式,强化示范带动、广泛开展宣传,激发水峪村的防疫正能量。他把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当做一次凝心聚力的重要契机,收全村党员捐款?“我来吧!正好加一下村里党员的微信,和大家熟络一下”;通宵值守?“我去吧!正好有机会跟村干部畅聊一晚”。短短一个多月,彭艺不仅与村书记配合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更是和村民们打成一片,不管走到哪个检查点,总有大爷大妈热情地跟他“唠”上几句。
彭艺为入村人员检测体温
针对大石窝镇北尚乐村外来人口多的实际,第三批留任的第一书记裴迪实施了“双色出入证”管理,并开展“防疫之‘党’声”等活动,既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多重保障,又有效提升了村民战胜疫情的决心。佛子庄乡石板房村第一书记郭生国针对村庄地处群山深处、村民存在麻痹思想的问题,广泛开展宣传,在村内成立了21人防控工作队,落实岗位责任,细化工作流程,把内容具体到每句话应该怎么说、每个动作应该怎么做。还有佛子庄乡贾峪口村第一书记牛恩伯组织在家老党员成立党员服务队;琉璃河镇任营村第一书记罗克冉号召村民充分发扬“小推车”的优良传统,全村上下凝心聚力、共抗疫情。这既是第一书记们疫情防控的战场,更是一次凝心聚力的“演武场”,民心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日渐凝聚,携手共进的步伐越迈越坚实有力。
郭生国在检查点值守
防控发展“两手抓”
战疫不能停,战贫不能等!第一书记们虽然身处防控一线,却始终不忘本职,他们在防控中凝心聚力,在防控之余谋划发展,在防控的同时积极筹划复产复工,确保发展的步子不能停。
第一书记黄悦恒所在的十渡镇西太平村依托青山碧水,结合全区“红歌绿海 三地联动”的宏伟蓝图,定下了发展旅游产业的脱低增收路线,在一年的努力耕耘下,今年正是“开花结果”的时候。可恰逢新冠病毒肆虐,工程迟迟不能开工。时间不等人,黄悦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当看到北京开始复产复工、镇域周边疫情稳定可控后,他在协调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开始想方设法推进村域发展。不能面对面座谈,他就通过视频会议与合作企业会商,先后修改了5版合同,确保合作顺利推进;村“两委”对合作项目有异议,他就在防控之余组织大家逐条会商,为村里争取最大利益;企业不能到村实地考察,他就将西太平村的自然资源和发展思路整理成PPT;工人回不来,沙子、水泥等物料进不来,他就协调长期在村、无外出及接触史的村民先行开展河道清理、地面平整、环境治理等工作,确保疫情结束后各项工程能够马上开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村域发展的影响。
黄悦恒同东、西太平村“两委”班子讨论合作事宜
南窖乡花港村第一书记李立权一回到村就迅速扛起疫情防控组织、宣传、服务、值守的责任,登记口罩、手套、消毒液、测温枪等防疫物资,通过广播、微信等方式的动员宣传,样样不落。同时,他还自费为村里无人照顾的老人买菜买肉,为20余名值守人员购买保温杯,让他们能随时喝上一口热水。最近,看着村里2000亩果树又到了该剪枝的时候,他和村“两委”干部主动谋划,组织动员村里10多位有经验的果农,从2月25日开始给山上的桃树、苹果树、海棠树等做“美容”,用他的话说,“花港,花港,不能因防控不开花,我们要让山上成为花的海港,让村民脸上都乐开花。”
李立权为入村人员检测体温
第一书记们在巩固抗“疫”战果的基础上,纷纷抓好滞销农产品销售、村级项目建设等工作,全力助推复产复工,努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
“疫情无情人有情、领导有方暖人心”“领导有方、众志成城、心系百姓、战胜疫情”……在长阳镇朱岗子村委会,十多面锦旗挂满了墙面,锦旗上的感谢语代表了村民、租户和企业商户对朱岗子村疫情防控工作的认可,也鼓舞着参与村级疫情防控的每名工作人员。锦旗的背后,第一书记路璐功不可没。朱岗子村是长阳镇出租房屋和外来人口数量最多的村,人口严重倒挂,如何落实好“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总体要求,是对村“两委”干部的严峻考验。路璐接到疫情防控任务后,匆忙退掉了一家人春节出行的机票,迅速返村投入工作。她带领全村网格员对住户进行地毯式摸排,建立了各类人员管控台账。针对村内返京人员服务保障问题,她为每户居家观察家庭配备了一支由包村干部、村(支)委和房东等组成的服务保障小分队,截至目前已服务返京人员百余人次,获得了群众的点赞和好评。
路璐与村委会工作人员讨论防控工作
感动的故事,充分的认可,不仅挂在锦旗上,还融在汤圆里,润泽在口中……面对疫情,凭着多年在党政机关工作的敏感性,拱辰街道四街村第一书记詹敏迅速安顿好孩子,第一时间回到了村委会,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紧急会议,制定《四街村疫情防控方案》,对党员干部及志愿者进行针对性培训,并带头在风雪中值守。2月8日,元宵佳节,往日雷打不动的詹敏却来晚了,只见她手里提了几桶热气腾腾的元宵,“一早煮的,这些天大伙儿辛苦了!”虽然大家只能用简陋的纸杯随便扒拉一口,但这抹冬日暖阳悄悄化成了每个人不懈奋斗的力量。
詹敏为入村人员检测体温
琉璃河镇官庄村第一书记贾剑飞是由区属国有企业碧鑫水务公司派出的第一书记,在忙碌的防控工作之余,他所在的官庄村突发新问题——村里供水的PVC管线由于老化而“爆管”停水,严重影响了村民的正常生活。虽然迅速进行了维修,但为避免疫情防控期间再次停水给村民生活带来不便,贾剑飞立即联系派出单位,第一时间为村里送来了供水钢管和管件,替换了原有的PVC管材,解决了村民吃水问题。这件事让村民们对他交口称赞,他说,“我是琉璃河人,官庄村也是我的家,我得对得起家乡的父老乡亲。”
暖心的“娘家人”
第一书记之所以能够心无旁骛的冲锋在前,是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每一个需要支援的时刻,背后永远有派出单位最坚实的支撑,有温暖而坚定的“娘家人”。
佛子庄乡佛子庄村第一书记甄刚每天和村干部、志愿者一起在检测点值守,看着大家经常忍饥挨冻,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让大伙儿在执勤时能暖和一点儿、夜里饿了能吃上一口,他自掏腰包为执勤人员购买了8箱方便面、1箱火腿肠、1箱暖足贴等物资,并积极向派出单位——昊远隆基公司请求支援。随后,公司为村里送来了1000只口罩、30箱方便面、30箱矿泉水、4台电热水壶……在检查点执勤的老姜高兴地说:“甄书记,冷点儿饿点儿咱不说,就是这口罩,真是及时雨!今儿早我还担心口罩就剩一个了,可咋整!你这就帮忙给找来了!又能继续工作了,我高兴啊!”上英水村第一书记刘京涛在疫情防控初期同样遇到了物资极度紧张的问题,他一边多渠道寻找货源,一边向自己的派出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寻求帮助,先后寻购到一次性医用口罩1200只、酒精及84消毒液600斤等物资,他所在的单位累积为村里捐赠了价值3万余元的防控物资和食品,为村里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大石窝镇前石门村第一书记赵士军是今年1月13日才上任的第一书记,他放弃和家人团聚,第一时间回村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派出单位北燃实业集团公司不仅为村里送来了急需的帐篷、肥皂、消毒液等物资,单位领导还主动到村慰问,给大家送来了方便面、鸡蛋、水果等慰问品,送去了“娘家”浓浓的情谊。
面对全村物资紧缺的问题,十渡镇卧龙村第一书记白秀龙一边向“娘家”——房山公路分局寻求帮助,给村里送来了医用酒精、84消毒液以及医用口罩等物资;一边向北京燕鸿担保有限公司“拉赞助”,争取了50箱方便面、10箱火腿肠等食品。琉璃河镇祖村第一书记张新闻积极牵线搭桥,在疫情防控期间与派出单位燕鸿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公司不仅送来了军大衣、护目镜、棉帽子、户外手套、电暖气、消毒液等防控物资,还给村内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捐赠了108套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迅速缓解了村内物资短缺的难题。
河北镇东庄子村第一书记赵斌茹是留任的第一书记,作为一名退伍军人,他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严寒天气,他紧急为村内搜寻购买岗亭,联系派出单位——区总工会为村里一线防控人员送来了73件棉大衣,有效解决了值守人员的御寒问题。与此同时,他还积极联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为村里争取了10万元防控资金,为全体村民购买了口罩、免洗消毒洗手液等物资分发到村民家中,全力做好村民的防护保障。
赵斌茹为村民分发防控物资
在这场践行初心使命的大战场、大考场上,第一书记们冲在一线、干在实处,派出单位鼎力支持、温情相助,各有关乡镇(街道)靠前指挥、精准施策,进一步筑牢了一个个红色堡垒、拦起了一道道坚强防线。“暖阳照雪卸面纱,游禽戏水待晚霞。春风终归拂大地,他日催开遍野花。”正如第一书记张东升写下的这首诗,春天可能会迟到,但决不会缺席。春暖已至、战“疫”必胜,让我们共同守望希望的田野,迎接金色的光芒!
张东升为入村人员检测体温
■文/区委组织部 ■图/各乡镇(街道)提供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