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患者的“生命线”
——记燕化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室全体医护人员
血液透析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靠着每周三次的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不容间断。随着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在多数市民居家为抗疫贡献力量的时候,他们却不得不选择外出,医院血透室成了他们延续生命的地方。
作为这群特殊患者的生命摆渡人,血透室医护人员一刻不敢停息。“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不能让一位患者因疫情封控致使病情恶化。”这是燕化医院肾内科主任王燕给自己和科室人员立下的军令状。科室护士长立即响应,尽全力满足患者需求,积极主动与中高风险地区的透析患者联系沟通通行事宜,确保患者透析顺利进行。
血透室的管理是动态的,为了减少疫情传播风险,他们制定了详细的动态管理制度,并提前了早班患者的上机时间,延后了午班患者的上机时间,保证早班患者离开候诊厅后,再接待午班患者,以尽可能减少病友们在候诊厅的人员接触和人流密度。对于来自封管控区的患者,血透室还加强了预检分诊,每周二、周四、周六单独安排晚班对患者进行隔离透析治疗。这样一来,血透室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被拉长了,但大家没有怨言,依旧有条不紊地开展常规透析和取样筛查等工作,全力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为了保证诊疗能够正常有序开展,医院要求所有患者必须固定陪护人员和同居家属,严格“两点一线”,全体医护及患者、陪护每次治疗前必须完成核酸检测。同时,血透室的防护也全面升级,医护人员采用二级防护,患者分区,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隔离透析过程中,85岁的张老先生不肯佩戴N95口罩,护士们知道他的身体情况,明白戴上口罩的不适感,但为了他和大家的安全,还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几次耐心劝说后,他才愿意戴上。一些患者喜欢在透析治疗中进食,护士就把进食的风险反复告知,最终得到了患者的理解并按要求配合。“谢谢你们的精心安排,我们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在全体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血透室的工作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肯定和支持,平时喜欢聚在一起聊天的阿姨大妈们,都默默回到自己的床位,所有的家属都自觉保持社交距离,在护送患者进入血透室后即刻离开,不多逗留一刻。待一天的治疗结束,护士们还要深夜对环境进行消杀,为的是次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血透室时,安全的医疗场所已经在迎接新一轮透析患者的到来。
为了患者的闭环管理,科室张大夫主动为患者取药,并垫付医疗费;两位“90后”男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院里的核酸检测工作;护士李慧和小萍下夜班后主动请缨,参加到入户核酸检测工作中;高年资的老师们,为了不耽误工作,也搬到了集体宿舍。大家上下同心,守卫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认真执行各项防控措施,一刻都不敢懈怠。因为我们知道,血透室一旦出现感染,后果将不堪设想。”王燕如是说,“疫情没有结束,救治永远就位等待。我们全体医护人员会持续做好各项服务,成为特殊患者的生命‘摆渡人’。”
■曾燕 任娇 冯英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