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房山第一书记们的“振兴答卷”
2024年1月,在市委组织部、市委农工委的大力支持下,房山区精准选派137名第七批驻村第一书记到村开展帮扶工作。任职以来,他们抓班子带队伍、强治理促和谐、办实事惠民生,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活力。特别是,依托房山区第一书记“争先锋 促振兴”“一五八”服务体系,横向牵手、向上对接、向下延伸,切实打破了“1名第一书记只服务1个村”的传统模式。为弘扬先进典型,全面展示房山区第七批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的精神风貌和工作成效,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他们的担当精神、时代风采。
韩敏琦
韩村河镇孤山口村第一书记
韩敏琦,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派驻韩村河镇孤山口村第一书记。
他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现状,邀请派驻单位农业专家入村指导葡萄种植,积极申报2025年度中央财政衔接资金项目,并成功获批3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作为第一书记致富先锋队队员,他积极对接“人民电商”、京东等4个线上平台,组织开展农产品进校园、进社区、进展会等线下活动14次,帮助销售豆腐、葡萄等特色农产品,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新渠道。
他积极协调各方资源,邀请房山区第一医院医疗队伍进村开展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免费体检和诊疗服务。针对“23·7”极端强降雨受灾严重状况,深度参与供水管网改造、道路修建等项目,推动村民生产生活秩序快速恢复,积极开展修复村内普济寺古迹,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张春泥
霞云岭乡堂上村第一书记
张春泥,北京中医药大学派驻霞云岭乡堂上村第一书记。
他依托村域深厚红色文化底蕴,创建“堂上星火”特色党建品牌,联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老干部局等多家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8次;联合高校师生拍摄宣传片《文化铸魂:堂上村的乡村振兴之路》,在媒体平台播放量累计达10万余次,进一步提升了堂上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张春泥撰写的《堂上村发展规划建议书》,为堂上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他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面向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开展“凝聚青春力量,建功乡村沃土”实践项目竞赛,共收集涉及堂上村产业发展方向且可行性较强的建设方案标书12份,有效拓宽村域产业升级方向思路。
徐敢超
十渡镇西庄村第一书记
徐敢超,房山区园林绿化局派驻十渡镇西庄村第一书记(左一)。
他着力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水平,牵头组织村“两委”干部开展入户走访69次273户,接访村民46人次,用心用情化解信访矛盾纠纷,村内工单总量较2023年总体下降70%,村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他充分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引进山区森林健康经营林木抚育项目860亩和林地损毁生态修复项目平原生态林10.8亩,有效提升村庄灾后生态涵养功能。他积极推进花园场景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前期设计工作,引入20余亩优质花籽,为打造花园村庄、提升村容村貌提供强大助力。
孙瑞彬
阎村镇大董村第一书记
孙瑞彬,房山区应急管理局派驻阎村镇大董村第一书记。
他充分发挥自身应急管理专业优势,创新探索“党建+安全”的治理模式,建立“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的响应机制,组建由支部书记任组长、30名党员群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针对两会、国庆等重要安保节点,实施“三班倒”巡逻机制,对重点场所开展“拉网式”排查,实现重大活动期间“零事故、零上访”。
针对村庄安全隐患突出、出租房集中现状,他带领村“两委”干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整改灭火器缺失、电线私拉乱接等安全隐患问题64处,通过对消防通道实行“红黄绿”三色动态管理,村内火灾隐患整改率提升至100%,消防通道畅通率保持100%;针对出租房管理乱象,严格落实三层以上房屋禁租政策,建立“二房东联盟”治理模式,有效解决出租房安全隐患。
何飞
南窖乡南安村第一书记
何飞,北京雪莲国际时装有限公司派驻南窖乡南安村第一书记(右二)。
他坚持把抓党建作为到村任职的“第一职责”,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8次,牵头完善《党员积分考核制度规定》,有效提升党员党性修养。2024年度,南安村党支部荣获“房山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他创新开展“一分地”认领模式,吸引村内外百姓积极承包耕地,有效盘活村内闲置土地35亩,截至目前,为农场直接创收近18万元;深挖村内糯玉米、红皮花生等优质农产品资源,对接外部市场,拓宽销售渠道。驻村以来,累计销售农产品3000余公斤,并将收获的近6万余斤农产品免费发放给村民,提高了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